錦城跑者:在時光長河中踏出生命的詩行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錦江河畔,總有一個堅毅的身影在晨霧中穿行。這位被自己戲稱為"糟老頭子"的跑者,用三年零七個月的時光,在成都這座千年古都的街巷間,用腳步丈量出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從2021年寒冬的3公里初啼,到2023年金秋的8公里突破,這串數字背後,是歲月與毅力的交響,是知天命之年綻放的青春詩篇。
一、蜀道何曾阻壯志:突破軌跡裡的生命密碼
他在成都平原刻下的軌跡,恰似李太白筆下"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卻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意境。初冬的3公里是破繭的宣言,次年春日的5公里是破土的嫩芽,秋分時節的6公里是抽穗的稻浪,次年早春的7公里是拔節的翠竹,今秋的8公里則是掛果的芬芳。每個節點都在證明:生命的刻度從不由歲月決定,而由腳步丈量。
那些看似普通的數字,實則是身體書寫的進化史詩。從心肺功能的蝶變到肌肉耐力的涅槃,從乳酸閾值的突破到運動經濟性的躍升,每個公里數的跨越都是對衰老基因的溫柔抗爭。成都平原特有的溼潤空氣,見證著他血液中紅細胞攜氧能力的攀升,錦江兩岸的綠道,記錄著線粒體在細胞中燃起的青春之火。
二、芙蓉城裡盡朝暉:城市肌理中的運動美學
在浣花溪的晨霧中奔跑,他是與杜工部隔空對話的現代詩人;沿錦城湖的碧波前行,他是將"窗含西嶺千秋雪"化作動態畫卷的當代畫師。這座將三千年文明沉澱在茶館裡的城市,正被這個"糟老頭子"的腳步喚醒沉睡的運動基因。青羊宮的銀杏葉飄落肩頭時,他已跑過三個春秋的更迭;人民公園的菊展綻放時,他的堅持已超越千日之期。
成都特有的"慢生活"哲學,在他的奔跑中展現出新的維度。當蓋碗茶的熱氣與奔跑時的汗水相遇,當火鍋的麻辣與運動後的內啡肽交融,這座城市向世界證明:安逸從容與銳意進取本可琴瑟和鳴。他在府南河畔踏出的每個腳印,都在重塑著天府之國的精神圖騰。
三、長風破浪會有時:五十知天命的奔跑啟示
他的奔跑軌跡恰似《周易》六十四卦的現代演繹,每個公里突破都是卦象的更迭。3公里是"乾卦"的初九潛龍,5公里是九二見龍在田,8公里則達九三君子終日乾乾。這些數字在《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裡,對應著"五十歲肝氣始衰"時的絕地反擊,是用運動重構的生命節律。
當同齡人在麻將桌上談論關節疼痛時,他在跑道上收穫著多巴胺的饋贈;當世俗認為知天命就該放緩腳步時,這個自稱"糟老頭子"的跑者用配速的提升重新定義人生階段。這種堅持,是給當代中年最生動的啟示錄:衰老不是時間的流逝,而是停止生長的瞬間。
站在錦江之濱眺望龍泉山,他的奔跑早已超越健身的範疇。那些被露水打溼的運動鞋裡,藏著改寫生命密碼的金鑰;跑表上跳動的資料,是寫給時光的戰書。當青城山的道觀晨鐘再次響起,願這位在成都街頭書寫傳奇的跑者繼續以腳步為筆,在蜀錦長卷上揮毫潑墨。畢竟,奔跑者的時間從來不是沙漏中墜落的細沙,而是永動機裡迴圈的能量——那個被歲月貼上"糟老頭子"標籤的身軀裡,正迸發著比朝陽更熾熱的生命力。

堅持跑步對於我體重的下降做出了不可磨滅、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這樣的貢獻可以說是無可比擬、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空前絕後、無與倫比、蓋世無雙、無可匹敵、首屈一指、無出其右。
我2024年9月更新後的隔天有氧鍛鍊計劃:(1)隔天跑步6至8公里,或者散步8至10公里左右。(2)爭取至少每隔一天鍛鍊一次。(3)運動是有限度的。超過某個限度後,增加運動時長和運動強度並不會帶來更好的運動效果,甚至還會造成運動傷害。
25年3月27日早上,去跑了8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