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員李現被偶遇混跡在公園大爺圈裡“打鳥”,以一己之力帶動“打鳥”熱,就連生態環境部也下場認可這位“花鳥使”。
“打鳥”其實是觀鳥的黑話,是指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鳥類。這個愛好在男性中廣為流傳,群體也越來越年輕化。
類似的直男愛好還有很多,攝影、登山、攀巖、馬拉松……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們呢?
觀鳥
都說“攝影窮三代”,中國攝影愛好者人數已超過1.5億,其中單反相機使用者佔比達到60%。“2023年中國內地觀鳥愛好者和觀鳥組織本底調查報告”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大陸有統計的省區市以鳥類觀察為主的愛好者約有34萬人。鳥到底有什麼好拍的?
攝影本質是“可控的征服” 僅需透過計算快門速度、預判鳥類動線實現對 “不可控物件”的瞬間掌控。按按快門看似簡單,但著實是個技術活,地點選擇、裝置選擇、引數設定、出片tips……雖然很多時候都在靜心等待,但是一旦看到目標落在枝頭,待它起飛的分秒內激素飆升,這種刺激感和事件的發生一樣無法預知,拍到各種瞬間的成就與治癒也會立刻隨之而來。

李現攝影作品
同時,觀鳥透過鏡頭看到的不僅僅是鳥兒,還有感受日出日落、四季變換甚至自然萬物。觀鳥之後,對自然界的敏感度高了不止一點。有時起的比鳥要早,連作息都規律了,而且扛著“大炮”走來走去,怎麼不算一種鍛鍊呢?
好利來總裁羅紅就是超級攝影發燒友,但他不止於拍鳥,而是把鏡頭對準了全世界:非洲草原的角馬群、南極冰川的帝企鵝、北極圈的極光……往返幾十次非洲、兩次南極、四次北極圈,為了航拍常年租用直升機,甚至同時租下兩架飛機互拍。為了與人分享,他還斥資5億元打造了“羅紅攝影藝術館”。

羅紅攝影藝術館內景觀
這樣玩命的攝影危險係數極高,不斷在極端環境往返、航拍拆掉直升機的艙門、在火山爆發時指揮直升機不斷靠近,幾乎墜落岩漿才上升返航……可在狂熱愛好面前裡,生命和經濟的危險都有獨特的定義。
在新聞報道里有這樣一段對話:在某次去非洲拍攝前,公司財務找到他,“羅總,現在的財務狀況很危險。”羅紅問“我航拍的費用夠嗎?”“夠。”“那就不危險!”
攀登
爬山好像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愛好,畢竟,爬山真的很累。但人好像永遠熱衷於“向上”,路途辛苦,但在登頂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時刻,成就與治癒又會支撐著一次次的再次出發。

原始部落中,登高意味著掌握領地視野與資源控制權,這份刻在DNA裡的制高點崇拜,在現代社會演變為KPI衝刺、職位爬升。而登山就是這種“征服感”的最佳體驗。
在996的空隙,登山卻是讓人與世界失聯卻與自我重逢的存在,就像是把所有瑣事打成zip,然後最小化,雖然無法消失,但已在看不見的地方,然後只需要享受就好,無論是肌肉的痠痛還是山野的美好都一併接受。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從47歲開始熱衷於攀登,在10年間征服了珠峰、乞力馬扎羅山等13座世界高峰,在52歲和59歲兩度登上珠穆朗瑪峰。有網友曾經給他算過一筆賬,爬一次珠峰,先要支付給西藏登山公司的費用至少20多萬,8000米以上每瓶8000元的氧氣瓶、人均10萬的高山向導和數不清的頂級裝備,王石攀登珠峰的單次消費高達300多萬。

在雪山攀登本身就是一件“玩命”的事,王石在第一次登珠峰時缺氧到瀕死狀態、第二次登珠峰高山缺氧到雙眼暫時失明……儘管如此他仍舊計劃著81歲再次挑戰登頂珠峰,因為想要挑戰世界上80歲高齡登頂的最高紀錄。而在高頻率地登山後,他又將挑戰轉向了攀巖,2024年他創立了攀巖館,vlog裡也分享著自己的攀巖訓練。
馬拉松
相比於上面的兩個愛好,跑步顯得要樸實一些。但升級到馬拉松的難度卻是next level。資料顯示,目前的馬拉松主力是35-40歲的男性,堪稱“中年男性”的一大熱門愛好。身邊的人一到這個歲數,好多都開始沉迷於跑馬,而且大部分是從慢跑一步步進階成跑馬。

從跑5公里就“喘成狗”到拿下全馬,過程漫長卻每一步都清晰可見。馬拉松給人的效果反饋正好踩在了很多人的“爽點”,剛開始跑3公里累死累活,一段時間後跑5公里不帶停,每一點進步都非常具象化地體現在身體感受和資料記錄上。一次次跟身體的極限較勁,咬牙堅持過後告訴身體誰才是主人,這種成就感,跑馬的人都懂。
男人到中年,啤酒肚、脂肪肝、失眠每一樣都挺致命,但是跑上馬就不一樣了。這玩意是真的能對抗健康焦慮,堅持跑感覺身體都年輕了。規律的呼吸和步頻會讓大腦從焦慮中抽離,“內啡肽”的感覺會讓人上癮,大腦也會告訴身體還想再跑。身體和情緒上的壓力都可以在跑馬中得到釋放,久而久之,體檢報告都要完美不少。
搜狐有自己的搜狐新聞馬拉松,CEO張朝陽作為發起人,自 2015 年起組織 17 季賽事,足跡遍佈長白山、日月潭等地標,單場活動投入超千萬元。他不僅自己熱愛,也號召著大家共同參加這項運動。

張朝陽從大學起就熱愛跑步,這份熱愛從清華的操場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搜狐跑步。他多年來參加了很多國內和國際馬拉松賽事,作為物理學博士又在多年的跑步經驗上總結出了“物理跑步法”。2024年曾發起跑步直播,每天直播跑步5公里。
張朝陽一直踐行長期主義,始終支援“慢哲學”,也曾在對抗抑鬱中用跑馬拉松療愈自己,“馬拉松是人生濃縮版,風雪酷寒中的驚心動魄,讓我學會忍受痛苦才能體會快樂。”他大概就是在始終堅持和慢慢積累中,跑過了越來越遠的路。

這樣的愛好還有很多,但無論是哪種愛好,都會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相對於充滿利益交換的酒局,成熟的中年人更願意轉向以興趣為核心的“純淨社交”。因為愛好的社交圈子強調 “無頭銜交流”,企業老總可能因為不會綁鉤被新手釣友指導,領導也可能被實習生罵“裝備太差”。
這些愛好脫離了權力體系,給人們提供了平等對話的空間。同時,丟掉生活瑣事、把績效KPI拋之腦後,給自己打造了一個純粹的世界。這樣的世界也難怪會叫人“欲罷不能”了。
撰文 臉盆、紫蘇葉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紫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