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創業邦2025璀璨女性影響力大會在北京舉辦,來自投資、科創、跨界領域的傑出女性共聚一堂,分享洞察與商業科創實踐,以熱愛為炬,激勵更多商業女性勇敢探索人生新篇章。
會上,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李秀娟,創業邦創始人兼CEO南立新進行了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女性”的圓桌討論。中西方女性領導力差距體現在何處?相比其他國家的女性,中國創業女性在角色定位和打破偏見上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空間?
以下基於圓桌對話內容,經創業邦整理後釋出。

“中女時代”職業發展:
從媒體人到跨國公司高管的蛻變
南立新:近年大家都提到未來是“中女時代”,即中年女性即將崛起的時代。李教授也提到,女性在25歲到35歲時會經歷困惑階段,面臨勇氣和自信的缺失;而在35歲到45歲時,又會遇到新的職業困惑和雙重身份的問題。請問侯總,回顧您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這一職位的?您認為自己的領導力是如何逐年提升、逐步發展的?
侯明娟:感謝南總的提問。剛才聆聽李教授的分享,我收穫頗豐。我與南總相識已逾十年,我們的緣分始於共同參與活動。每次她提到女性相關活動,只要我在北京,我都會毫不猶豫參加。今天能夠支援此次活動,我感到非常溫暖且鼓舞,這或許是我參加過的所有對外活動中,最具魅力、最富智慧、最有力量且最能相互激勵的一場活動。
藉此機會,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叫侯明娟,在半導體和技術領域的高通公司已工作二十餘年。早年,我曾與南總從事相同的媒體行業,在報道高通公司及其他高科技企業時,對這家企業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後獲得機會加入其中。
在這二十多年間,我有幸目睹了高科技行業中女性的成長。尤為幸運的是,我自身也是這一浪潮中的一員。初入半導體和通訊行業時,我曾認為高管層中男性佔據多數。然而如今,這一現象已經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賦能的時代,湧現出眾多傑出的女性科學家和領導者。
以高通公司為例,今年正值高通成立40週年,其七位創始人中就有女性成員,他們曾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退休教授。
從公司創立之初就有女性參與,如今在公司內部,越來越多的重要崗位如研發領域的高階負責人、總法務顧問、人力資源領導等由女性擔任。此外,公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也有許多專案負責人是女性。再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的朋友張曉霞博士,一位來自江西的外表柔美嬌小的女性,卻擁有超過2500項專利,是高通公司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人員之一。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女性的內心和智慧能夠迸發出強大的力量,打破了過去“女性不宜學習技術或機械專業”的傳統觀念。得益於技術平權,更多女性得以投身於最前沿的技術研發領域,我們也切實看到了這一趨勢——在與榮耀、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的合作中,其研發團隊均有女性負責人。
在今天這樣一個匯聚眾多優秀女投資人、女創業家、女企業家的場合,彼此之間的賦能效應尤為顯著。這場活動確實讓人感到非常溫馨。

中西方女性領導力對比:
從“沉默謙遜”到“價值導向”
南立新:我與高通合作多年,2022年,我們曾帶領“璀璨女性”的女性創業者走進高通,當時侯總率領高通的女性團隊,與大家分享了諸多關於領導力、傳播、創業以及對科技企業觀察的寶貴經驗,在此深表感謝。
侯總提到高通的聯合創始人中有女性,中國的研發團隊也有許多女性科學家和專利持有者,能否結合您在跨國公司的經歷,分享一下對中西方女性領導力的觀察,中西方女性領導力是否存在差異?共性與不同之處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侯明娟: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些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觀察與故事。我剛進入公司不久,參加了一個領導力培訓專案。當時,專案參與者大多為男性,我的同桌不乏韓國、印度的男性學員。在培訓過程中,我發現來自東亞地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的女性學員普遍不愛提問,而新加坡、香港的女性學員則相對活躍。
其實,東亞女性學員對問題的理解深刻且實力強勁,課後交流時,我瞭解到她們不願提問的原因在於,領導力培訓的參與者大多被視為未來的領導者,許多男性學員表現得更為激進、積極發言,甚至常常爭論不休,而女性學員更傾向於避免衝突,不願引發對峙,因而顯得沉默寡言。
不過,近年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團隊會議中,我觀察到新入職的女性員工往往傾向於坐在後排,試圖不引人注意。針對這一現象,我會積極鼓勵專案負責人坐在前排,主動表達意見,而非僅僅記錄筆記。如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的趨勢:人們越來越注重個體在專案中所做的貢獻,而不再過分關注性別差異。在評估個體價值時,我們應聚焦於其在專案中的貢獻,而非性別標籤。
以高通公司為例,如今公司不再特意強調男女差異,而是以員工在專案或研發中的貢獻作為衡量標準。公司鼓勵每位員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積極發言,而非盲目服從領導。公司鼓勵建設性的溝通與表達,越來越多地以價值為導向來評估員工的貢獻和地位。這一積極趨勢正在全球範圍內擴充套件,令人倍感鼓舞。
南立新:李教授,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中西方女性領導力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尤其在職場中,中國的創業女性與其他國家的女性在角色定位上是否存在差異?侯總提到東亞女性(如日韓和中國)可能更傾向於退居後排、聲音較小,您對此有何觀察?請與我們分享。
李秀娟: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西方社會也曾經歷過非常傳統的時期,秉持“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只不過不同社會的性別差異覺醒時間和發展階段不同,西方國家可能在20世紀70、80年代就開始討論性別平等課題,並不斷糾偏,努力推動男女更加平等。
北歐國家如挪威、芬蘭等在男女平權方面起步較早且成效顯著,它們透過制定政策、開展女性培訓以及從小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在教育等領域持續發力,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
當一個社會發展成熟時,開放多元、個體擁有選擇自由是其重要特徵。在這樣的社會中,性別平等不再需要刻意強調或糾偏,而是成為一種自然且健康的狀態,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觀察中國社會,我發現其在性別平等方面有獨特之處。“女效能撐起半邊天”的觀念深入人心,某種程度上,中國將女性與男性等同對待,忽視了性別差異,要求女性以同樣的標準面對工作和生活,例如“男效能做的事女性也能做”。這種平等觀在消除歧視的同時,也可能否定了女性的某些特質。
我認為,應當認識到男女之間存在差異,如同不同種族、文化的人各有特點一樣。關鍵在於關注共性還是差異:若關注差異,便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理論蘊含深刻智慧,陰陽融合能產生強大的力量,男女亦然。
中國在男女平等觀念上,或許需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追求機會平等。如果女性願意“女主外”,男性願意“男主內”,為何不可?德國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夫妻雙方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角色分工,社會應當以開放的心態接受這種多元模式,摒棄“吃軟飯”等歧視性觀念。當社會能夠包容各種選擇,讓每個人都能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受外界評判時,便是一個成熟的社會。
中西方在性別平等意識上存在差異,覺醒程度不同,各有優劣。中國的性別平等是“不同但平等”,而非“相同才平等”,這種模式雖有特色,但仍有進步空間。總體而言,中國女性在很多方面展現出與男性同等的能力,這是值得肯定的。

創業女性的
多重壓力與 “她優勢”:
平衡挑戰與自我賦能
南立新:這種觀念可能忽視了男女生理結構的差異。在中國職場中,男性和女性面臨相同的要求,而女性可能還要承擔家庭責任,承受比日韓女性或其他國家女性更多的壓力。對於創業女性而言,壓力可能更大——作為公司核心領導者,她們需要在更復雜的環境中投入時間和精力,面臨三重壓力(職場、家庭、創業)。高通投資過的創業者中是否有女性?對比中美創業女性案例,您觀察到創業女性在面對壓力和角色定位時呈現出哪些特點?
侯明娟:南總本人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優秀案例——她不僅管理著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同時還從事投資工作並組織諸多活動,完美詮釋了創業女性的多重角色與強大能力。
在與南總合作的專案中,早期企業的領導人以男性居多。但如今,隨著南總舉辦專門的女性專場活動,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創業者嶄露頭角,女性的力量愈發彰顯。
正如那句名言所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擔任企業一把手,尤其是創業者,壓力確實巨大,而女性還要面臨生理上的額外挑戰。我觀察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透過跑步、打高爾夫、健身、瑜伽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節和療愈。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緩解壓力,更是每天放空自我、重新充電的寶貴機會。今天在座的各位姐姐妹妹,個個健康美麗,正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這值得我們借鑑。
南立新:藉此機會,我想宣傳一下我們與高通合作的創業大賽——高通紅杉創業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16年,今年是第17年。在過去的合作中,高通和紅杉每年會投資1-3家企業,我們也跟投了幾家。不過,早期女性創業者在比賽中的佔比相對較低。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在座的女性創業者都是透過榜單評選出的傑出代表,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優秀的女性創業者參與其中,今年我們也期待篩選出明星級的創業專案。
剛才談到壓力問題,雖然女性面臨諸多壓力和劣勢,但正如教授所說,我們擁有獨特的“她優勢”。在AI時代和數字化時代,這些優勢愈發凸顯。侯總,能否結合您的觀察,談談年輕科技女性和從事科技行業的女性在這個時代具備哪些優勢?例如共情能力等。
侯明娟:女性的同理心以及對事物的觀察角度確實獨具特色,教授在PPT最後幾頁的分析讓我深有同感。在與運營商、手機廠商、機器人及人工智慧領域合作伙伴的接觸中,我注意到女性領導者的數量日益增多。這得益於科技平權——如今的工作不再過度依賴體力,雖然所有工作都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智力勞動同樣需要體力支撐),但技術的發展讓女性無需因肌肉力量不及男性而受限,反而能夠充分發揮她們的韌性優勢。就像在馬拉松比賽中,女性或許速度不及男性,但她們的耐力卻更為持久。
在與南總共同合作的專案中,女性領導人的比例正在逐漸上升。以高通為例,作為一家擁有40年半導體研發歷史的企業,我們清晰地看到,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負責最前沿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研發專案的女性科學家越來越多,這一趨勢令人振奮。
科技平權消除了男女之間的顯著差異,女性更是填補了許多此前男性未曾關注的領域,她們的崛起速度令人欣喜。

AI 時代的領導力重構:
從“專精”到“連線”的正規化轉型
南立新:正如教授所著的《柔性領導力》中提到的,女性在全面性、堅韌力、感受力、同理心等方面具備優勢,我也計劃深入研讀這本書。在AI時代或數字化時代,您認為這些領導力要素中,哪一項對女性創業者或領導者最為重要?如何看待這些要素的選擇?
李秀娟:我所講的“柔韌領導”,並非女性專屬,男性同樣需要。女性固然具備某些優勢,但重要的是實現剛柔並濟、男女搭配。過去的性別結構可能失衡,我們的目標並非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追求企業內部的多元與平等,實現更好的平衡。
在這個時代,領導力需要適應新的需求。過去,領導力強調垂直的自上而下的結構和專精能力,而如今,除了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連線能力”——跨領域的聯通、人與機器的聯通等。這種連線能力在AI時代至關重要,無論男女領導,都需要具備這一素質。
女性在連線人與人、事與事方面往往具有優勢,能夠更好地促進協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垂直專精的時代已然過去,未來需要更多的跨領域協作與聯通,這正是女性發揮優勢的契機。

全球化視野下的領導力要素:
從“4Q 理論”看跨文化勝任力
南立新:在全球多變的環境下,企業不僅面對國內市場,更要拓展全球市場,面對跨文化的新區域,女性領導者應如何做好準備,成為具有全球視野的領導者?請侯總和李教授最後總結收尾,呼應今天的主題。
侯明娟: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夠在一家跨國企業中,見證它從初創時期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回顧這段歷程,我看到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的韌性、彈性、同理心以及基於生理特點的耐力和溫柔的力量。我曾讀過一本書《弱傳播》,書中提到的“弱”並非真正的示弱,而是外柔內剛的力量,這正是女性特有的優勢。
在技術平權已經消除體力障礙的今天,李教授所著的《柔性領導力》為女性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絕佳指導。儘管過去女性在某些領域中的比例較低,但如今我們正迎來一個加速發展的機遇,一定要牢牢把握。

李秀娟:在領導力課程中,我常提及“4Q”理論。過去,人們認為領導力中IQ(智商)最為重要,即具備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這固然不可或缺。然而,當僅靠IQ不足時,EQ(情商)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人際能力、團隊管理能力、換位思考能力等,女性在這方面可能具有一定優勢。
第三是AQ(韌商),即侯總提到的堅韌力。女性或許體力並非最強,但往往更能堅持和持久。在變化無常的時代,韌商是應對挑戰的關鍵,尤其是創業女性,更需要憑藉韌商堅持到底。
當企業走向國際化時,CQ(文化商)至關重要。跨文化能力要求我們對不同文化具有高度的敏銳度,能夠迅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連線。女性在文化敏感度方面可能具有優勢,希望各位創業者在具備高IQ(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的基礎上,提升EQ(團隊管理能力)、AQ(堅韌力)和CQ(跨文化能力)。
中國企業要與世界對話,不能侷限於本土,必須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新加坡人,我成長於多元文化環境中,深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時,需尊重各自的文化自豪感,避免冒犯。提升CQ是促進世界和平與企業國際化的關鍵,尤其對於創業者而言,走向國際市場時,CQ堪稱重中之重。
南立新:感謝教授的精彩總結。正如您所說,我們不僅需要IQ、EQ、AQ,在跨國環境中更需要CQ。侯總也是推動高通中國本土化及帶領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典範領導者,相信她們今天的分享給各位女性領導者、創業者和投資人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帶來很多啟發。

關於創業邦璀璨女性
影響力大會及榜單
自2013年起,創業邦透過“科創女性影響力大獎”,持續見證那些時代浪潮中的非凡女性,記錄她們以智慧與勇氣書寫的璀璨篇章,並透過每年春季的大會彼此連結,激勵更多商業女性勇敢探索人生新篇章。
4月17日大會現場,2025值得關注的女性創業者和投資人榜單正式揭曉並頒獎。今年上榜的女性創業者:她們平均年齡為43歲,97%為碩士、博士,近1/3的女性創業者出生於江浙兩省;80%為首次創業,平均累計創業時間7年,67%創業前是企業高管,23%是科研人員;創業賽道集中在醫療健康與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能源電力與汽車交通等領域;所在企業平均估值26.6億元,歷史總融資額6.1億元且有5家企業已經在2025年發生新融資。
今年上榜的女性投資人:她們超八成是碩博學歷,平均投資年限11.6年,平均年齡42.4歲;投資方面:2024年共投資116.7億元,平均每人投資9個專案;退出方面:2024年平均退出6個專案,近三年平均退出回報倍數最高者近60倍;關注領域:重點關注智慧製造和人工智慧賽道;投資階段:近九成投資人投資早期專案;投資風格:科技投資和價值投資是她們的投資主線。
2026年創業邦值得關注的女性影響力榜單已經啟動,歡迎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