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次機器人賽跑,比汽車飛機火車都要強

419日,人類舉辦了第一次機器人賽跑,以半程馬拉松的形式,總長21公里。
賽道地形既包括平坦柏油路、坑窪裂縫路,又有長緩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區域。
這次比賽不是歐洲舉辦的,不是美國舉辦的,而是中國舉辦的,總共20支參賽隊伍。
比賽完成後,有人說這次的比賽是空頭舉辦的。
因為20個參賽的機器人,只有6個跑到了終點,其他均因不同原因中斷了比賽。
有的機器人,甚至連頭都跑沒了。
但不要覺得這個頭都跑沒了的機器人是弱者,相反這個已經算強者了,因為它至少能正常跑步,只是頭跑沒了而已。
還有的參賽機器人,不僅只能慢悠悠的走,甚至走幾步就摔跤,甚至剛進場就摔跤。
也不要覺得上面這個是弱者,因為還有更弱的,直接拉低了人們對機器人下限的認知。
但也不要覺得上面那個是最弱的,因為還有更弱的,一個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純搞笑機器人,帶著大風車來參賽了。
對於那些能跑步的,跑完之後也一個個癱在椅子上,看起來弱的不得了。
而在那些還可以的機器人身上,為了降低重心高度防摔倒,只能把機器人做的很矮,明顯矮於正常人類身高,這樣才獲得了接近人類的正常奔跑能力。
如果機器人的身高接近正常人類,那與其說是慢悠悠的跑,不如說是慢悠悠的走,還需要有兩個工程師時刻準備攙扶。
同時擁有正常人類身高和跑步速度的只有一個機器人,也是本次比賽的冠軍,天工機器人。
21公里,足足20個隊伍,能跑到終點的只有6個,逗逼倒是遠大於6個。
所以有人說這是空頭舉辦的,是故意砸機器人公司估值的。
我初次見到資訊也是這麼認為的,但看完更多資料後,我認為說的不對。
實際上恰恰相反,這次比賽很成功,完美度遠遠超過人類第一次汽車比賽、飛機比賽以及火車比賽。
這次機器人比賽為湊參賽數量,門檻很低,連那個大風車搞笑機器人都放進來參賽了,但其餘19支隊伍都是兩足機器人。
整個地球範圍內,四足和兩足是完全不一樣的,別說靈活度和自由度極低的機械,就算能夠依賴神經調動數千萬肌肉纖維的生物,能夠兩足站立的在整個自然界也就那麼幾個。
兩足站立,遠遠比四足站立要困難的多,因為兩足天然不穩定。
讓機器人這種不可能有人類肌肉那麼靈活的東西兩足站穩,就已經很難了,一旦移動還想保持穩定就更為困難。
想讓兩足機器人跑出一步且不摔倒,這是個質變,目前全地球都沒有幾家做得到,能做到的大部分都是中國公司搞出來的。
因為跑出的這一步涉及到單腳支撐與騰空交替出現,且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平衡不摔跟頭。
人類想跑出一步很簡單,但機器人想跑出這一步,那就必須即時進行自身的質心CoM)軌跡預測,同時不斷的進行零力矩點ZMP)動態調整,然後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如斜坡、碎石、泥地、草地),地面摩擦係數、障礙物碰撞等外部擾動情況下都能瞬時反饋,在毫秒級完成關節引數解算(如位置、速度、加速度),即時修正模型預測結果。
做不到以上這些,或者做的時候解算的慢了一點或錯了一點或卡頓了一下,那機器人就會瞬間摔倒。
技術越高,穩定解算不摔倒的時間就越長。
技術越高,跑步的速度就越快。
把這些工程上的原理稍微給你說一下,你就知道讓機器人跑步不摔倒到底有多難了,比四足困難無數倍。
全歐美都沒有幾個能在兩足狀態下跑出哪怕一步而不摔倒的機器人,而如今中國已經能舉辦機器人馬拉松比賽了,直接拉出來一堆。
雖然水平各有高低,有幾個確實是來搞笑當氣氛組的,但明顯水平還可以的,那也確實很是有幾個。
而我們如今所熟悉的汽車,今天看起來很強,以前第一次舉辦比賽的時候可是弱爆了。
1894年,法國舉辦了人類第一次汽車比賽,賽程共128公里,共有102輛汽車報名參加,其中汽油車30輛,酒精車7輛,蒸汽車28輛,電動車4輛,其餘各式車33輛。
但最後能成功跑到終點的僅有9輛,其他全部半路癱瘓。
有的車一齣發就斷軸了,有的車跑一半輪子掉了,還有的車跑著跑著發動機爆炸了直接把駕駛員送進了醫院。
最後贏得冠軍的也不是汽油車,而是一輛蒸汽車,最高時速僅24公里每小時,全賽程平均時速僅20公里。
這已經很強了,因為其他參賽的汽車平均時速才10~15公里每小時。
比賽結束後,人類的汽車遭到了各國馬車伕的瘋狂嘲笑,各種段子滿天飛,把汽車噴的體無完膚,不僅說其速度慢,還說其是“不可靠的機械怪物”。
因為當時人類的汽車和馬車外形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把馬的位置換成了發動機,前面放上馬匹那就是馬車。
而當時歐洲主流的馬車動力為兩馬力,時速為20~30公里每小時,不惜馬力可短暫達到接近50公里每小時。
馬車伕說汽車跑的還沒馬車快,確實是事實,汽車當時遠不如馬車穩定也是事實,但這並不影響未來馬車被汽車徹底淘汰的結局。
1909822日,法國還舉辦了人類第一屆飛機比賽,貝內特杯動力飛機競速比賽,吸引了超過20萬人觀賽,包括大量的歐洲王室成員和媒體,甚至還有2000名美國人不惜漂洋過海也過來觀賽了。
參加這次比賽的飛機,總共38架,但其中能成功飛起來的僅有23架,其他還沒離開跑道就出現重大故障。
在成功飛離地面的這23架飛機裡,成功完成比賽目標也就是飛100公里的,僅僅只有9架飛機。
在成功完成比賽的這9架飛機裡:
格倫·柯蒂斯駕駛的美國飛機拿下了速度冠軍,其飛機最高時速達到了75.6公里每小時。
亨利·法爾芒駕駛的法國飛機拿下了耐力冠軍,他的飛機總共堅持飛行了9圈也就是180公里,總共耗時3小時4分。
路易·布萊里奧駕駛的法國飛機拿下了高度冠軍,他的飛機最高攀升到了155米的高度。
以今天的標準來說,這些飛機全都是垃圾,就是個大玩具。
但在當時這些飛機引起了全球轟動,直接帶來了大量的訂單,有的飛機銷量直接翻倍,很多飛行員也都成了明星。
1909年的人類飛機確實是垃圾,但短短的30多年後,飛機就成了人類的最強武器,天空的主宰。
最後就是人類另一個重要交通工具火車了,當年火車在速度上輸給馬車的比賽也是很出名。
實際上1829年英國舉辦人類第一次火車比賽的時候,總共10輛火車計劃參賽,其中5輛還沒抵達現場就自己癱瘓退賽了,在實際參賽的5輛火車裡,最終實際完成比賽的只有一輛,斯蒂芬孫的火箭號
大多數參賽的火車時速僅5~10公里,被馬車碾壓式爆殺。
能勉強贏過馬車的其實只有火箭號,平均時速高達28公里每小時,衝刺速度高達46公里每小時。馬車只能短暫的甩開火箭號,無論平均時速還是爆發時速馬車都只比火箭號快一點點,但馬車那高達50公里每小時的爆發狀態最多維持5~10分鐘,耐力不如火箭號強,最後被火箭號給慢慢追上來了。
但其實真正達到參賽要求的也只有火箭號,也就是比賽要求牽引重量需要達到火車自重3倍以上,其他火車的牽引重量有的低到離譜,甚至幾乎只能拉得動自重,之所以同意參賽是因為只有火箭號參賽那就不叫比賽了,其他火車其實是來湊數的,顯得這場比賽像一個比賽。
所以在人類第一次火車比賽利,火車表現出的效能其實更差勁,還不如人類第一次的汽車和飛機比賽。
但短短幾十年後,火車就成了人類在陸地上的主宰,鐵路修到哪控制權就能延伸到哪,哪個國家的鐵路多哪個國家就是霸主,直到二戰後海運技術出現顛覆式革命創新,鐵路才勉強讓出了霸主之位。
看完了人類第一次汽車比賽的表現,第一次飛機比賽的表現,第一次火車比賽的表現。
再回過頭來看人類第一次機器人跑步比賽的表現,你還覺得是空頭組織的麼,你還覺得表現的很差麼?
而人類第一次火車比賽是英國舉辦的,第一次汽車比賽是法國舉辦的,第一次飛機比賽也是法國舉辦的。
舉辦這些比賽的時候,英國和法國確實是人類的霸主國家,不僅科技獨步人類,總體國力也是世界雙雄,當時的美國在英法面前只是跟班小弟,直到一戰把歐洲打爛了美國才得以勉強上位,徹底翻身那是二戰把歐洲再打爛一次之後的事情了。
但如今舉辦人類第一次機器人跑步大賽的,是中國。
雖然你覺得這些機器人還沒有人類跑得快,但實際上全球其他所有國家合在一起,能跑出哪怕一步而不摔跤的機器人,總共都沒幾個。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