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車GT-R停產,小米汽車上神壇

小米SU7 Ultra上市當天,日產宣佈一代戰神GT-R停止接受訂單了。
覆盤小米SU7 Ultra和GT-R的封神路,都是沿著重新整理圈速紀錄、親民售價、萬人追捧的軌跡走來的,說小米汽車接棒GT-R也不為過。
未來的車迷只會記得:2024年,最後一臺燃油GT-R下線;同年,小米靠電車,讓超跑加速邁入了2秒俱樂部。
作者 |  祝餘
來源 | 金錯刀車評ID:jincuodaocheping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無數男人的夢中情車——GT-R,要徹底退場了!
小米SU7 Ultra上市前,GT-R發了張海報祝賀:
“紐博格林見證了我們的榮耀,十二年前是我,GT-R;十二年後是你,SU7 Ultra,致敬這個電動的時代!”
就在大家為兩代“神車”的互動感慨時,沒想到這個海報是神車落幕的訊號。
小米SU7 Ultra上市當天,日產宣佈一代戰神GT-R停止接受訂單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車迷陷入青春回憶殺。
有人曬出珍藏的鑰匙扣痛哭,也有的曬出與GT-R的合照表示青春不再。
也有網友調侃:“停產了也買不起GT-R,只能改買小米了。”
其實,覆盤小米SU7 Ultra和GT-R的封神路,都是沿著重新整理圈速紀錄、親民售價、萬人追捧的軌跡走來的,說小米汽車接棒GT-R也不為過。
戰神落幕,燃油車最後一滴淚
GT-R徹底停產後,有媒體預言:這是燃油車信仰的徹底崩塌。
回看GT-R的發展史,這個車型的每次進化,都被寄予厚望,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當時的爆款擔當。
GT-R也相當爭氣,在燃油超跑諸神混戰的時期,不止一次“向上反攻”,最終登上神壇。
GT-R的原型車誕生於二戰之後,其創始公司是一家叫王子的車企,這家公司原本是造飛機和輪船的,因此GT-R的技術基因便相當硬核。
可惜的是,儘管王子造的車技術在當時遙遙領先,但大家都很窮,這款定位高階的車很快就拖垮了親爹。
直到1966 年,日產收購了王子汽車,為了維持高階定位,保留了經典車型Skyline,也就是GT-R的前身。
在日產的搶救下,王子汽車一度成為天皇座駕。
但豪華不是GT-R的追求,賽場才是其封神的戰場。
初代GT-R搭載2.0L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60馬力,一問世就統治了日本國內的GT賽事,曾創下49場連勝紀錄成為“不敗神話”。
日產憑藉GT-R在賽場上的成績,與豐田平起平坐。
自此之後,GT-R便開始在各大賽場上大殺四方,第三代R32誕生後,在紐北賽道創下8分22秒的成績,被譽為“東瀛戰神”。
其在澳門東望洋大賽中表現也十分亮眼,直接拉爆第二名寶馬E30 M3,領先將近半分鐘,“戰神”這一名稱也由此而來。
在日本國內 R32 更是連續衛冕四年,但因為實力太強比賽毫無懸念,導致 JTCC 收視率急劇下滑,最終賽事無奈關停。
GT-R在全世界範圍內出圈,影視劇是最大推手。
第五代GT-R開始走出賽場被全世界看到,憑藉《速度與激情》電影的曝光,成為全球車迷心中的經典。
2008年,第六代GT-R R35在德國紐柏格林北環賽道,以7分29秒的單圈成績超越保時捷911Turbo,徹底坐穩了神車寶座。
能把保時捷911按在地上摩擦,GT-R完全擔得起“信仰之名”。
新勢力“屠神”,小米接棒
日產在向小米發起祝賀後,雷軍發文回應:
GT-R是一代傳奇,感謝GT-R對SU7 Ultra祝賀和認可!不服輸,敢於挑戰最強的同行,追求極致,就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核心!
日產和雷軍的互動、GT-R正式謝幕的時機,讓不少車圈粉絲感慨:小米SU7 Ultra是GTR的傳承,是兩個時代神車的交替。
問題是國際超跑那麼多,為什麼是小米SU7 Ultra接棒GT-R?
其實,小米SU7 Ultra和GT-R有很多共同標籤。
1.紐北戰神:極限挑戰者
眾所周知,小米SU7 Ultra第一次出圈,便是因為挑戰紐北。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最終以6分46秒87打破紐北四門車圈速紀錄。
當時有人質疑,這是原型車的速度,有本事用量產車比。
對此,小米直接放出狠話:“不服?咱們上海賽車場見!”
結果小米用2分09秒的成績,直接把保時捷Taycan Turbo GT甩在身後,重新整理了上海國際賽車場量產車圈速紀錄。
這種和國際頂級賽車掰手腕的操作,GT-R也曾做過。
GT-R R35誕生時,被寄予厚望,希望能一車成名從而帶動日產銷量。為此,日產幾乎把所有高科技都砸在這款車上。什麼離子噴塗汽缸孔、加壓潤滑系統、恆溫冷卻控制系統統統堆滿。
最終這臺機器能夠爆發出超過480匹馬力, 632N·m的扭矩。3.8 秒的零百加速時間,遠超當時一眾對手。
在完成一系列黑科技加成後,R35還被拉去蓮花工程那進行了專門的調校。最終, GT-R R35在07年的釋出會上,放出了R35 7分38秒54的紐北溼地成績。
之後R35在好天氣,直接跑出了7分29秒03的成績,成功打破了四座量產車最快單圈時間紀錄,還比保時捷997 GT2 快2秒,成為世界最快量產車,坐實了東瀛戰神的稱號。
2.成本殺手:平價跑車之王
如果只是跑得快,那世界上好車太多了,小米su7 ultra之所以能一戰成神,10分鐘狂攬6900臺大定訂單,兩小時完成全年銷量目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超預期的售價。
當52萬的定價一齣,整個市場都沸騰了。不少網友表示:你可以是81.49萬,但不能是52萬,因為我真的買得起。
這個價格真應了雷軍那句話:別的廠商造超跑,為了炫技或刷圈,我們更希望讓普通使用者能用,過去超跑都是有錢人的玩具,小米徹底把門檻打下來。
在小米之前,上一個平民跑車就是 GT-R。
2007年R35釋出時,最大的賣點除了紐北的成績,還有70850美元的售價。在當時,法拉利V12的599要 30多萬美元,蘭博基尼LP 640也得要個25萬美元,就連V8的奧迪R8也要10萬美元。
反觀 GT-R ,比他們更快還有四個座位,自然上市就賣爆。發售之前,就已經收到了本土超過 3000 個訂單。運往美國的第一批車,還沒卸貨就已經賣完了,可見其火熱程度。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說小米接棒GT-R完全沒毛病。

戰神退場不是悲劇,是進化
GT-R的落幕早有徵兆。
過去幾年,GT-R R35已經在多個市場宣佈停售, 從2021 年開始,相繼在澳大利亞、歐洲、北美市場相繼停售了,最近在日本也完成了最後一波交付。
到這裡,R35 也算是徹底走完了長達 18 年的發展之路。
究其停產背後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時代的選擇。
從本身的角度來看,GT-R有著所有老牌日企的通病:跟不上時代。

在引以為傲的效能上,保時捷等跑車廠商可以實現持續進化。當保時捷紐北圈速能夠穩定在6分50內的時候,GT-R 的圈速早已停滯在7分外將近10 年。

從價格上看,現在一臺 GT-R 即使在海外也要 12.1 萬美元,NISMO版本帶上官方改件更是高達 22 萬美元,原本的“平民超跑”也不再親民。
除此之外,政策和電車的發展,更是壓倒GT-R的最後一根稻草。
受環保法規限制,歐盟、日本 等地對於噪音和排放限制都有嚴格的要求。
 R35 這些年沒有針對性大幅升級,最終GT-R在歐洲因“太吵”被驅逐,在澳洲因“不夠安全”被拉黑,最後連老家日本也關上了訂單大門。
當然這並不是GT-R自己的問題,保時捷前段時間也停售了燃油版718 、法拉利也開始全面混動化。
根據歐盟最新的碳排放要求,完不成環保任務要交鉅額罰款。
按歐盟規定,乘用車二氧化碳超標排放罰款是95歐元/克。業內估算,2025年的罰款總額可能會高達160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240億。
這意味著歐盟正在逼著車企淘汰燃油車轉賣電車。
不難發現,燃油效能車正在被政策和市場雙重淘汰。
GT-R退場和小米接棒,本質是同一場革命的兩面。日產說要搞固態電池GT-R,保時捷911也宣佈轉純電,連本田NSX都成了混動試驗品。另一邊,小米們帶著網際網路思維殺入,用“價效比”撕開超跑溢價的口子。
歷史就是這樣,諾基亞倒下時,沒人關心它的鍵盤手感多紮實;特斯拉封神時,也沒人在意它是不是“正統超跑”。
未來的車迷只會記得:2024年,最後一臺燃油GT-R下線;同年,小米靠電車,讓超跑加速邁入了2秒俱樂部。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