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5
本文字數:3108,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安卓
“炒股4個月賺230萬,AI真的太香了”“AI類工具可以幫你抓大妖股”“AI類工具12天盈利32%”……如此具有誘惑力的收益,你信嗎?
自從DeepSeek爆火以來,“非法薦股”增加了新的題材炒作,AI成了薦股的新幌子,“3·15”之前,已有抖音及多家金融機構警示“AI薦股”騙局,這也為廣大股民敲響了警鐘。
“這些抖音炒股主播透過點亮小紅車的形式收集到客戶名單,大概每60個名單就可以開發出一個付費的學員,以學員交的學費來看,客單價平均在3萬元左右,如果他們真的有AI炒股的‘葵花寶典’,為什麼不自己偷偷賺大錢,而是開放出來,就為了那萬元的會員費?”一位長期跟蹤“殺豬盤”的證券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說。
當“非法薦股”又盯上了AI
去年9月份,隨著一波行情啟動,股市再度躁動起來,各大社交平臺、短影片平臺上,一時間湧入了大量沒有投資顧問資質的“野雞股神”,他們透過直播或釋出文章等形式圈粉,並透過“直播訂閱”“收費文章”“付費問答”等各種專案讓投資者持續繳費,趁著“炒股熱潮”牟取非法利益。
然而,“非法薦股”的背後風險叢生,或是股民買課後跟隨“股神們”操作,最終產生大額虧損,或者乾脆遇到了殺豬盤,“人財兩空”,甚至有可能成為莊家“抬轎子”的工具。
比如,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就釋出了這樣一則金融投資詐騙典型案例,該案中,由“資金莊家”低位建倉指定的某隻股票,再由“野雞股神”在微信群、直播間內宣稱該只股票會“三連漲停”,誘騙股民在股市集合競價不可撤銷申報期間,以指定的高價掛單申報買入該股票。根據股民傳送的交易截圖統計申報買入的資金量後,“資金莊家”以對應價格反向申報賣出此前低位建倉的股票,利用集合競價撮合交易規則將低位建倉買入的股票精準出售給誘騙而來的股民,所得收益由“野雞股神”與“資金莊家”分成。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非法薦股”的打擊力度。
2024年10月,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公佈了一則網路“大V”無資質薦股的非法經營案件,被告人與某網路公司合作,在該線上網站上開通了股票交流的圈子,並擔任圈主,向付費進入圈子的使用者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有償諮詢服務。客戶需支付每月約520元的費用後才可進入該圈子觀看直播、跟圈主互動。幾年下來,被告人透過在類似圈子中進行網路薦股違法所得達1200萬餘元。因犯非法經營罪,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4個月,並處罰金1300萬元。
今年,“非法薦股”又盯上了AI,並將其作為新的話術。近日,抖音就公佈了3個典型的“AI薦股”案例。
比如,賬號“愛股*隊”“愛股*女”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以“炒股神器”“時代機遇”“炒股機遇最大化”為噱頭,宣傳、推廣或兜售某幾款AI類工具的培訓課程(具體形式包括訓練營、培訓班、教學資料等)。個別賬號還試圖透過暱稱、頭像、簽名、評論等渠道,釋出引流資訊,誘導使用者脫離抖音後前往第三方平臺,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為。
從過去的“賣課薦股”到“賣酒薦股”,再到當下“AI薦股”,實際上僅僅是名頭髮生了改變,實質依舊是“非法薦股”牟利。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屬於特許經營業務,任何機構或個人就證券市場、證券品種的走勢、投資證券的可行性,以口頭、書面、電腦網路或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定的其他形式向公眾提供分析、預測或建議,必須先行取得中國證監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證書或證券投資諮詢人員執業證書。

虛假交易軟體背後的“殺豬盤”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這些AI薦股的騙局中,為了佐證AI選股的獲利功能,一些賬號會貼出多張證券軟體的交易截圖,超高的收益、滿屏飄紅令人豔羨。但這背後其實極有可能是虛假的股票盈利截圖。
一位證券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說,這些賬號透過假的證券軟體、虛擬盤來做高收益,誘導客戶。
“比如,我在某個假證券軟體中虛假充值1000萬元,然後在盤後選擇當天一隻或多隻20CM漲停的股票全倉買入,軟體就會顯示當天20%的獲利,如此反覆,虛擬盤中顯示的累計收益將會極高,收益率曲線也會做得極其漂亮。”他說。
上述證券從業人員還稱,這些虛假的證券軟體甚至會模擬券商正常交易軟體的介面,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但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真假軟體在細節上是不同的,“比如說頁面切換時假軟體會出現卡頓、側邊拉條有明顯差異等。”他說。
除了誘導客戶,有些假的證券軟體會直接成為“殺豬盤”的作案工具,一位受害者就曾在抖音上釋出了自己的受騙經歷。
該受害者自從炒股以後,經常關注有關炒股的影片,某次無意中刷到一則短影片,發現該賬號幾乎每天都在釋出炒股盈利截圖,這位受害者在釋出評論後就被拉到了微信群,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受害者決定跟隨“股神”開戶試試。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受害者並非在官方渠道下載券商APP,而是透過對方傳送的連結下載了APP,該APP顯示為某證券公司量化交易。與此同時,該受害者還和證券公司上班的朋友核實了上述證券公司是否有該APP,結果,她的朋友多方打聽後表示並沒有這樣的APP。
在受害者提出疑問後,“股神”則解釋這個APP是保密的,不能和外面的人共有。十多天後,“股神”在群裡發通知,說被證監會查到,所有賬戶要凍結,如果想不被凍結,就要交罰款,受害者在交了罰款後,第二天就登入不到APP了。
上述證券從業人員說,脫離了這些虛假交易軟體,這些平臺上的“股神們”至少會消失一大半。

AI選股真的靠譜嗎?
AI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不僅重塑了傳統金融業務的執行模式,同時催生了全新的服務和業態。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各金融機構紛紛私有化部署,並應用於多個核心業務場景。
同時,DeepSeek的開源模型屬性也推動了人工智慧進入普惠時代。近段時間,市場掀起一股“AI選股”熱潮。除了“有心之人”藉機牟利外,也有不少股民開始嘗試使用AI分析選股。
比如,在AI中輸入“某年某月某日A股哪些板塊會上漲”時,AI在給出相應建議的同時也會連帶出一些股票名稱,那麼,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薦股行為?
“AI大模型這種推薦股票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在公域網路資訊搜尋後的結果,與薦股還是有所區別的,不存在主觀上擾亂證券市場的行為,但客觀上確實存在這樣的隱患,所以,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未來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考量是否作出細化的監管。”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封華清對第一財經說。
“目前尚無相關立法規定,無法認定其為推薦股票的行為。”煒衡律師事務所、衡財保團隊律師張鵬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AI生成選股策略是使用者提問後的被動響應,設計初衷並非證券諮詢。然而,AI的火爆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股民應格外注意與防範由此產生的新的風險型別。
張鵬認為,“AI選股”熱潮背後,利弊並存。股民使用AI輔助投資股票的優勢在於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範圍。AI能快速整合公開資訊,如行業趨勢、歷史資料等,為散戶提供低成本的研究輔助。
但同時,股民使用AI輔助投資股票的弊端同樣存在。張鵬說,AI的輸出基於演算法和過往資料,無法預測突發事件或市場情緒,AI提供的資訊與分析結論準確性有限。股民若將其視為“炒股神器”,可能忽視個股基本面和宏觀環境,在分析與投資股票時會存在侷限性。
“股民在使用AI時,仍應保持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風。若是大量股民依賴AI則可能導致投資策略趨同,加劇證券市場的投機氛圍,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來操控市場,破壞資訊公平與交易理性,與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他說。
張鵬認為,未來,監管機構應積極研究與出臺有關AI在金融領域的規則,明確工具與使用者的責任邊界,同時加強打擊借AI之名的違規行為。技術創新應提升市場效率,法律和監管更需加速適配,明確AI應用的邊界,確保其服務於股民權利保護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拉磨版)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