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告核心討論以下問題:中國儒意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核心業務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業務的核心壁壘是什麼?怎麼看三大業務板塊以後的發展?遊戲為什麼能夠高增長以及能否維持高增速?
-
中國儒意:持續擴充套件業務範圍,構建影視、流媒體、遊戲三大業務版圖。公司前身為馬斯葛集團,2015年被恒大與騰訊以7.5億港元收購,改名為恆騰網路;2020年末,以72億港元收購了儒意影業,更名為中國儒意。儒意影業前期從廣告業務轉向圖書策劃運營,後切入電視劇、電影投資製作和流媒體業務,被恆騰網路收購後新佈局遊戲業務,已形成影視、流媒體、遊戲三大業務版圖。截至2025年1月底,董事長/執行總裁柯利明持股18.32%、騰訊持股17.75%,為公司第一、二大股東。
-
影視:精品內容製造機,在發展中構建起可持續驗證的優質影片產出模式。(1)公司成功投資了《你好李煥英》《抓娃娃》等多部爆款電影及《北平無戰事》《琅琊榜》《羋月傳》等精品劇集,2023年收入達到22.19億元,投資效益顯著。儲備有《蠻荒行記》《長安的荔枝》《我們生活在南京》等頭部電影以及《黑夜告白》《檢察官與少年》《與晉長安》等劇集。(2)策劃圖書起家,深耕優質圖書出版與版權轉化,在業內首創圖書與影視聯動多元深度合作模式,沉澱了IP選擇能力,成功將《致青春》《羋月傳》等圖書IP開發成爆款影視內容。(3)較早踐行“製片人中心制”,董事長柯利明、執行董事張強均為電影業界資深影視製片人,搭建了自成體系的製片人管理制度,更注重影片的商業價值、市場效益以及工業化程度。(4)重視人才的挖掘和扶持,前瞻性挖掘了大鵬、賈玲、陳思誠、徐崢等潛力導演。(5)2023年7月儒意影視收購萬達電影9.8%的股權,在渠道端和內容端有望實現業務協同、多點開花。
-
流媒體:南瓜電影為國內領先的純會員訂閱制流媒體,積極佈局AI應用,經營穩健。發展始於2015年,2021-2023年流媒體營收維持在9-11億元左右。南瓜電影內容品類逐步拓展,現已涵蓋科幻、動作等14個品類,擁有100萬+影視版權。截至2022H1末,南瓜電影註冊會員數/付費使用者數7745/3367萬人,相較於2017年增長73/124倍,付費使用者與ARPU存在增長空間。此外,積極佈局AI,成立AI科技實驗室,探索AI在劇本創作、角色塑造、場景設計、特效生成等方向的應用。
-
遊戲:深耕SLG、IP改編賽道,發展僅3年時間,業務實現爆發增長,有望構築第二增長曲線。(1)2022年成立儒意景秀品牌,切入遊戲業務,已發行《亂世逐鹿》《排球少年》《仙境傳說》等6款遊戲。2024H1公司遊戲業務爆發式增長,營收達8.65億元,同比增長1892%,收入佔比從2023年的12%提升至47%。(2)與騰訊在代理發行、推廣、運營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有望成為騰訊外部核心發行商。(3)收購有愛互娛100%股權和永航科技30%股權,有愛互娛旗下有《紅警OL》《放置少女》等優質遊戲資產,強化公司自研能力,永航科技長線運營遊戲《QQ炫舞》等,已積累數億註冊使用者,有望增厚公司業績。(4)公司儲備大IP改編遊戲值得期待,《大奉打更人》預計於2025年3月上線,官網預約數已超750萬,其他儲備有《偃武》《群星紀元》等。
-
財務狀況較好,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公司收入相對穩健,影視內容製作、線上流媒體、遊戲貢獻核心收入,2024H1佔比分別為2.6%/49.4%/47.0%,同比-77.8/+37.5/+41.6pct,其中影視內容製作受產品上線節奏及市場表現影響,波動較為明顯。毛利率呈穩步提升趨勢,2023年及2024H1毛利率逐步提升至32%/68.7%。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22/2023年及2024H1,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57/9.67/8.63億元,2023年及2024H1分別同比增長276.5%/374%。
-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公司為行業領先的影視內容公司,在發展中構建起可持續驗證的優質影片產出模式,多次製作爆款內容。隨著電影行業的穩步復甦,影視業務預計將持續增長。遊戲業務高速發展,儲備產品值得期待,有望構築第二增長曲線。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營業收入為41.26/58.36/71.80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35/11.04/14.0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為11.50/14.03/17.01億元,對應經調整PE為29/24/20X。基於此,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
風險提示:電影開發程序不及預期、票房表現不及預期、遊戲產品上線節奏不及預期、成本控制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線下消費需求不及預期、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較大、估值中樞下移、政策監管風險、資料來源不一致等。








































重要提示
本公眾號推送觀點和資訊僅供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海證券”)研究服務客戶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國海證券研究所釋出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非國海證券研究服務客戶,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受或使用本公眾號中的任何資訊。本公眾號難以設定訪問許可權,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國海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公眾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本公眾號不是國海證券的研究報告發布平臺,只是轉發國海證券已釋出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瞭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應以國海證券研究所釋出的完整報告為準,且須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及解讀。
本公眾號及國海證券研究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海證券認為可靠,但國海證券不對其可靠性、準確性、時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本微訊號推送內容僅反映國海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有可能因釋出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國海證券不承擔更新不準確或過時的資料、意見及推測的義務,在對相關資訊進行更新時亦不會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況下,本公眾號所載資訊、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徵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對任何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訊和內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後果或損失,國海證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形式的法律責任。
本微訊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國海證券所有,國海證券對本微訊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國海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翻版、複製、刊登、發表、修改、仿製或引用本訂閱號中的內容,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國海證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