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本文字數:2902,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有人在炒股,有人在“炒股民”!
作者 | 第一財經 安卓
“315”臨近,借AI之名行“非法薦股”之實的行為,再遭監管。
近日抖音釋出關於打擊“非法薦股”等違法證券活動的公告,並列舉了多個案例。這也是繼去年10月份之後,抖音再度曝光“非法薦股”手法。
不過,第一財經發現,與去年10月份不同,此次曝光的“非法薦股”活動中大大增加了AI元素,打著AI的名頭來行騙成為了當下的“熱門套路”。此前,第一財經也曾就相關騙局進行過報道(詳見《第一批利用DeepSeek的金融騙術已經出現了》)。

AI選股背後的騙局
根據抖音調查,有少數賬號在無相關資質情況下,聲稱可藉助各種AI類工具,實現所謂“高回報高收益”,或以“推薦高效AI選股工具”“售賣AI炒股課程”為噱頭引發使用者關注,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行為。
一個案例是,賬號“首*財經”“小*財富空間”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發布影片,聲稱藉助某款AI類工具,對某隻或某幾隻具體股票的未來走勢進行“精準”分析預判,釋出帶有誘導投資傾向的具體投資話術,如“用**(某AI類工具)分析,某隻股票短期內有較高上升潛力,止盈和止損價格可分別設定為‘**元’和‘**元’”。
另一個案例是賬號“小**博弈”“小**飽”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發布影片,聲稱藉助某款AI類工具可實現“高收益”“高回報”,如“炒股4個月賺230萬,AI真的太香了”“你敢相信麼,**(某AI類工具)可以幫你抓大妖股”“用**(某AI類工具),12天(盈利)32%”“用**(某AI類工具)實在太強大了,居然全部獲利,而且全部賣飛了”等。
此外,賬號“愛股*隊”“愛股*女”等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以“炒股神器”“時代機遇”“炒股機遇最大化”為噱頭,宣傳、推廣或兜售某幾款AI類工具的培訓課程(具體形式包括訓練營、培訓班、教學資料等)。個別賬號還試圖透過暱稱、頭像、簽名、評論等渠道,釋出引流資訊,誘導使用者脫離抖音後前往第三方平臺,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為。
抖音表示,上述言行,嚴重違反了平臺規則,平臺對相關賬號和影片進行了嚴格處置,具體處置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封禁賬號、下架影片、收回直播和營利許可權、抹除賬號不當獲取粉絲,以及清退違規賬號所屬MCN機構等。情節嚴重者,平臺將向公安機關報案。
第一財經發現,抖音此次釋出的三個典型案例與去年10月份首度釋出的最大不同在於,AI成了“非法薦股”的由頭。
今年以來,隨著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爆了國內對於AI大模型的創新熱潮,中國AI大模型的產業一時間風起雲湧,然而,高熱度之下,黑暗物質也開始蠢蠢欲動,打著AI的幌子而精心設計的騙局開始冒頭,“非法薦股”就是之一。
從法律角度進行剖析,煒衡律師事務所、衡財保團隊律師張鵬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這其中分為兩種情形,一是開設課程教他人操作AI生成股票投資策略並收取培訓費的情形。
他表示,若是有人開設課程,教股民如何操作AI生成股票投資策略並收取培訓費,不直接推薦具體股票或誘導投資,則未必構成“薦股”的行為,此種情形更接近於技術培訓。但是,假如宣傳中誇大收益,例如宣稱“跟著AI穩賺不賠”,則可能被視為變相薦股,涉嫌違法。甚至,若涉及虛假宣傳,還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二是直接使用AI分析選股並推薦給他人並收取費用的情形。他表示,若是有人使用AI生成選股策略並直接推送給股民,例如“今日潛力股:股票A、股票B”,並且伴隨收費或誘導交易目的,這種行為涉嫌違法。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向投資者提供具體股票建議屬於證券投資諮詢,必須具備投資顧問的資質。否則,將構成“非法薦股”行為,甚至可能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罪”“詐騙罪”等。
“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工具,其生成選股策略是使用者提問後的被動響應,設計初衷並非證券諮詢。然而,DeepSeek的火爆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股民應格外注意與防範由此新產生的風險型別。”張鵬說。

利用虛擬盤帶你“飛”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上述AI薦股的騙局中,為了佐證AI選股的獲利功能,一些賬號會貼出多張證券軟體的交易截圖,超高的收益、滿屏飄紅令人豔羨。
但可惜的是,這背後可能是虛擬盤。
一位長期跟蹤“殺豬盤”財經博主對第一財經表示,這些賬號有可能是透過假的證券軟體、虛擬盤來做高收益,誘導客戶。
“比如,我在某個假證券軟體中虛假充值1000萬,然後在盤後選擇當天一隻或多隻20CM漲停的股票全倉買入,軟體就會顯示當天20%的獲利,如此反覆,虛擬盤中顯示的累計收益將會極高,收益率曲線也會做得極其漂亮。”他說。
上述財經博主稱,這些虛假的證券軟體甚至會模擬券商正常交易軟體的介面,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但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真假軟體在細節上是不同的,“比如說頁面切換時假軟體會出現卡頓、側邊拉條明顯差異等。”他說。
除了誘導客戶外,有些假的證券軟體也會成為“殺豬盤”的作案工具,去年就是多家證券公司釋出過宣告,稱有不法分子或假冒證券公司員工開展非法證券活動,或誘導投資者下載假冒的APP來開展違規證券活動。
比如,去年11月17日,平安證券曾釋出宣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平安證券名義進行詐騙,透過假冒網址連結、假冒平安證券客戶端APP等開通所謂平安證券香港賬戶,並謊稱“散戶”與“正規戶”提現區別持續誘導投資者進行金融詐騙。也有不法分子透過抖音號引導客戶新增QQ群號,群中假冒或虛構我司工作人員或其他投資者,以“推薦牛股”“配合機構主力拉昇”“倒籌運作”等為噱頭,聲稱可以帶投資者炒股,引導客戶下載假冒交易客戶端APP進行詐騙等非法活動。

對“非法薦股”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從嚴打擊非法薦股活動。去年12月11日,國家網信辦釋出文章稱,隨著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一些賬號以“分享炒股技巧”“大佬看盤”“高手指導”為噱頭,透過直播、短影片、圖文等形式從事非法薦股活動並騙取高額費用,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造成財產損失。
國家網信辦稱,對網上金融資訊亂象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去年已會同相關部門處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臺上從事非法薦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動的賬號,清理金融領域引流類及誘導性違規資訊,加大對無資質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網站及賬號的處置處罰力度。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也表示,近年來,網際網路非法金融活動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隨著資訊科技不斷發展和非法金融活動形式不斷迭變,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賈文勤建議集中力量處置從事非法薦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動的賬號,常態化清理引流類及誘導性違規資訊;強化科技應用,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強化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精準識別能力,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等。
張鵬認為,未來,監管機構應積極研究與出臺有關AI在金融領域的規則,明確工具與使用者的責任邊界,同時加強打擊借AI之名的違規行為。
“AI與金融的融合是大勢所趨,DeepSeek熱潮只是開端。技術創新應提升市場效率,法律和監管更需加速適配,明確AI應用的邊界,確保其服務於股民權利保護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他說。
微信編輯 | 夏木
推薦閱讀
官宣!又一個千萬人口大市誕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