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充電的手機殼,NIOPhone的最佳平替?

作者

唐健博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在手機殼上做創新,可能是普通人最能接受的折騰方式了——比起手機的價格,手機殼定價至少能抹一個零。
比起以前的刷機、飛線甚至外接零部件,現在的方盒子智慧手機留給愛好者折騰的空間,實在乏善可陳。於是當一個名叫“BANG!CASE”的手機殼告訴你,它不僅能折騰,而且成本還很低……那的確沒有不折騰它的理由了。
1
透視設計,真實零部件
以貌取人,手機殼也不例外。把手機殼做到頂流的 Casetify 也是這麼做的。
從背面看上去,BANG!CASE 有著大面積的內部零件裸露,包含電路板、電容、電池、磁鐵等等,你可以叫它“探索版”也可以叫透明版。
更重要的是,肉眼所見是真實的零件,而非為了裸露而貼上的虛假貼紙。BANG!CASE 將透視設計與真實裸露的零部件結合了起來,不失美感,且有著高度的協調性。
背部有三個地方需要你注意,第一是鏡頭模組右方的金屬觸點——這是給手機殼充電的磁吸口,左側是配對指示燈;中心則是磁鐵線圈;最下面是一塊 200mAh 的電池——沒錯,它需要供電,因而也需要充電。考慮到它實際只是需要發射藍牙訊號,200mAh 理論上可以支撐它用很長時間。
僅僅是從外觀來看,BANG!CASE 下了相當多的功夫。你能在諸多細節上發現用心之處,例如背板上除了零部件之外的圖形設計,左右兩側的防滑設計,以及內部四個角的鏤空緩衝設計……
如果作為一個普通的手機殼,它從外觀和保護性方面是非常優秀的。
裝上手機,手感非常紮實,不怕摔,有種安心感。同時磁吸力非常足,比蘋果官方的 MagSafe 的吸力更強,我裝在車上完全不會掉下來,外接磁吸充電寶更不用說了。
不過缺點也在這裡,它屬於偏厚重型的。由於塞入了電路板和電池,外部用料也很紮實,手機殼本身大概 50g 左右,和常見的造型類 TPU 手機殼差不多,和輕薄型的凱夫拉手機殼不能比。
1
手機拓展塢,外接 DIY 按鈕
為什麼 BANG!CASE 需要充電?就得從它最與眾不同的一點開始說起。
在手機殼電源按鍵的一側下方,BANG!CASE 增加了一個BANG!Button,起到觸發功能的作用。
其原理實際是呼叫 iOS 自帶的捷徑(short cut)功能,來實現一鍵開啟多種功能。由於捷徑功能的玩法實在多種多樣,寫一本三星使用參考書也寫不完,因此我挑一些我常用的功能,拋磚引玉。
由於我是在蔚來驚喜商城入手這款手機殼,因此官方提供了相當多一鍵操控蔚來汽車的功能。
以下是操作流程:
首先長按 BANG!Button,配對指示燈閃爍藍色,iPhone 進入藍牙設定頁面選擇 BANG!CASE 進行配對連線;
接著開啟手機設定 – 輔助功能 – 觸控 – 輔助觸控開啟;
然後下滑至“裝置”,進入後選擇 BANG!CASE。
現在你便能自由 DIY 這顆按鍵觸發的功能了,我一般設定有三種:
1. 按一次,解鎖車門
2. 按兩次,開啟空調
3. 長按,尋找車輛
更詳細的設定方法以及更豐富的快捷指令,你可以在網路上搜索到,我就不再贅述。你甚至能夠將這顆按鍵設定為智慧家居的觸發按鈕,總共三個動作。你儘可以發揮想象力,來讓這個類似於手機拓展塢的手機殼,給科技生活增添更多的便利。
事實上,想要達成我設定的這三種按鈕操作,已經達到了接近於 NIO Phone 的效果——NIO Phone 上有一顆專門的車控鍵,來完成所有的快捷車控操作。
如果你的車是其它品牌,只要能接入快捷指令,那麼它都可以實現快捷車控功能。用 BANG!CASE,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化的效果。
由於它實際應用的是 iOS 原生的快捷指令功能,所以整個操作過程非常迅速,並不會像第三方應用那樣反應遲鈍。
1
實用操作建議
其實 iOS 本身提供了不止一種物理快捷操作方法,例如 iPhone 15 系列之後的“操作按鈕”,還有雙擊背面。
但前者 DIY 空間有限,後者識別率極低,非常影響使用體驗。因此 BANG!CASE 算是提供了一種更為穩定、便捷和可玩性更高的方式。
此外,建議“按一次”設定為一些低風險的操作,因為 BANG!Button 和電源按鈕放在同一側,沒習慣之前誤觸率很高。
並且由於打開了“小白點”,它會常駐前臺,日常不太使用小白點的使用者,你可以把透明度降到最低,再把它挪到幾乎按不到的地方——我是放在螢幕左上角。
1
創新不停,趣味不止
近兩年來人們總是在說,智慧手機缺乏創新,蘋果沒有新意,全靠國產廠商整活兒。於是我們迎來了華為三摺疊屏 Mate XT,無奈它並非普通人的玩物。
在一些小物件上,我們能用更低的門檻,體驗到科技的創新。例如 BANG!CASE。
它很好地融合了創新性和實用性。它有明顯的優點,也有不可忽視的短板。而當我再橫向對比其它的手機殼產品,你會發現市面上並沒有一款完美的手機殼。
凱夫拉這類輕薄的產品,優點是佩戴無感,缺點則是諸多人詬病的又貴又不防摔。但並不妨礙大量使用者喜歡它帶來的舒適感。另一邊,一些創意類的厚手機殼,要麼防摔,要麼外形做得好看,要麼就是有極強的功能性。
對於 BANG!CASE 這類產品,我們應該是鼓勵更多,讓創意落地,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

點個愛心,再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