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UD榜單首發!本土企業全面「超車」,誰在改寫市場格局?

AR HUD已經進入了大規模放量的“黃金髮展期”,以華為、水晶光電為代表的中國本土HUD廠商實現了對外資供應商的全面「反超」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W/AR HUD交付356.49萬輛,同比增長55.86%,前裝搭載率提升至15.55%在這其中,AR HUD前裝標配搭載量合計達到88.43萬輛,同比增長了273.42%,交付佔比突破了24.81%
眾所周知,AR HUD主要有TFT-LCDDLPLCoS三種技術路線,成像距離(VID)普遍在7-10米,成像尺寸(FOV)在50-90英寸左右。《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VID7米以上的AR HUD佔比達到63.04%,華為、水晶光電、華陽集團等本土供應商搶佔了超過95%的市場份額,全面反超外資供應商。
過去,中國乘用車HUD市場主要由日本精機、大陸集團、電裝等外資巨頭壟斷。但近幾年,在汽車智慧電動化浪潮的助推下,中國AR HUD市場持續走熱,一批較早佈局HUD市場的本土廠商開始異軍突圍,並逐步領先外資廠商。
具體從市場份額來看,排在首位的是華為,憑藉在光通訊、光器件、光演算法等領域的鉅額研發投入和大規模行業應用,其AR HUD產品陸續搭載在上汽、問界等車型,搶佔了28.61%AR HUD市場份額。
排在第二名的是水晶光電,搶佔了22.96%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水晶光電也是2023年國內乘用車市場AR HUD方案上車份額佔比最高的供應商,AR HUD已經在長安深藍、嵐圖、長安馬自達等主機廠上實現規模化量產出貨。
水晶光電是HUD產業鏈核心光學元器件實現自研自產的頭部公司之一,同時儲備了TFTLCoSDLP、光波導等多種技術方案。此外,水晶光電還成功拿下捷豹路虎EMA平臺所有的AR-HUDW-HUD專案,成為國內首個進入海外頭部整車廠的HUD供應商,首次實現海外業務突破。
而排在第三名的是華陽集團。作為國內較早研究車載HUD的本土廠商,華陽已經推出了雙焦面AR-HUD、斜投影AR-HUDVPDVirtual Panoramic Display虛擬全景顯示)等新一代HUD產品。
當前,智慧座艙正在向更高舒適度、更優智慧體驗的AI智慧座艙升級,由此也推動了人機互動形式、互動體驗等的全方位升級。AR HUD作為智慧座艙視覺互動的重要媒介平臺之一,同樣進入了效能與顯示效果的全面升級階段。
一方面,水晶光電、華陽、澤景等HUD廠商正在加快推進雙焦面AR HUDP-HUD(全景式HUD)、光波導HUD等新一代產品的規模量產,以推動HUD向更高畫質晰度、更大FOV、更好體驗感的方向演進。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車企開始全系標配AR HUD,雙焦面AR HUD甚至是P-HUD等新一代產品成為了各大主機廠比拼智慧化的全新選擇。比如今年全新上市的紅旗天工08就搭載了65英寸同軸雙焦面AR HUD,可以在4米和7.5米視距範圍內分別顯示行車與導航資訊,讓駕駛體驗更具沉浸感。
可以看到,AR HUD已經進入了技術升級與規模化量產的黃金髮展期。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預測,到2027年,AR HUD搭載率將首次超過W-HUD,未來有望成為智慧汽車的“標配”功能。
不過,AR HUD要實現更優的AR沉浸式互動體驗,不僅需要從HUD硬體、軟體演算法層面進行全面最佳化,還需要打通座艙與智駕等環節的資料,這也導致了市場上許多AR HUD尚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者的AR沉浸式互動體驗需求。
AR HUD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圖形顯示器(PGU)生成影像,透過光學投影系統將影像光束折射、反射,最終精準投射到擋風玻璃上。在這一過程中,影像處理演算法會根據車輛行駛狀態、周圍環境即時變化等,動態調整投射凸顯的位置、大小、角度,確保虛擬資訊與現實場景無縫對接。
在水晶光電看來,AR-HUD最重要的技術壁壘在於AR creator,即場景融合ADAS採集的路面資訊給到AR-HUDAR-HUD需要融合不斷變化的場景資訊、車輛資訊等,透過計算生成顯示內容進行投影。這要求AR HUD廠商具備AR演算法最佳化、影像處理演算法等能力,還需要HUD廠商擁有豐富的量產經驗和Know how積累。
總體來看,伴隨著AR HUD搭載量的不斷攀升以及技術比拼的進一步升級,AR HUD市場將加速進入洗牌階段,市場格局將越來越集中化。對於AR HUD供應商來說,不斷提升技術水平、降低成本,將是贏得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