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面試指南:你必須要了解的基礎電路知識

01  類比電路基礎
1.1 基本元器件 (特性、應用、選型):
電阻: 分壓、限流、上拉/下拉、阻抗匹配。理解歐姆定律、功率計算、封裝與功率關係。色環電阻讀數。
電容: 隔直通交、濾波(去耦/旁路)、儲能、定時。理解容抗、充放電過程、ESR、介質型別(瓷片、電解、鉭電容)及應用場景(高頻/低頻、大容量)。
電感: 通直阻交、濾波(LC濾波)、儲能(開關電源)、抑制瞬變。理解感抗。
二極體:
整流二極體: AC轉DC原理。
穩壓二極體 (齊納二極體): 穩壓原理、限流電阻計算。
肖特基二極體: 低壓降、高速開關,常用於防反接、續流。
發光二極體: 驅動電路(限流電阻計算)、電流電壓特性。
TVS二極體: 瞬態電壓抑制,ESD防護原理。
電晶體 (BJT / MOSFET):
BJT (NPN/PNP): 電流放大原理(Ib控制Ic)、三種工作狀態(放大、飽和、截止)。基本開關電路、驅動小負載(如繼電器、LED)。
MOSFET (N-MOS/P-MOS): 電壓控制原理(Vgs控制Ids)、導通電阻、開關速度快、功耗低。柵極驅動要求(驅動電壓、電流,防擊穿)。
H橋電機驅動基本原理。重點關注MOSFET在電源開關、電機控制中的應用。
光耦: 電氣隔離原理。輸入側(LED)驅動,輸出側(光敏管)特性。在隔離通訊、開關量輸入/輸出中的應用。
1.2 基本電路:
分壓電路: 原理、計算(歐姆定律)、在電壓取樣、參考電壓生成中的應用。
RC電路:
低通濾波: 濾除高頻噪聲(去耦電容的核心原理)。理解截止頻率計算。
高通濾波: 濾除直流或低頻。
積分/微分電路: 理解基本概念。
延時電路: 利用電容充放電。
LC電路: 諧振原理、在濾波、振盪電路中的應用。
電壓跟隨器 (運放): 高輸入阻抗、低輸出阻抗,用於緩衝/隔離訊號。理解虛短、虛斷概念。
比較器 (運放): 比較兩個電壓,輸出高低電平。理解滯回比較器(施密特觸發器)的抗抖動原理。
02  數位電路基礎
基本邏輯閘: AND, OR, NOT, NAND, NOR, XOR, XNOR。真值表、邏輯表示式、符號。理解NAND/NOR的通用性。
組合邏輯電路:
編碼器/解碼器: 基本原理與應用(如地址譯碼)。
多路複用器/多路分配器: 資料選擇與分配。
加法器: 半加器、全加器。
時序邏輯電路:
鎖存器: 基本SR鎖存器原理(電平觸發)。
觸發器: 核心儲存單元!
D觸發器: 最常用!理解時鐘上升沿/下降沿觸發、建立時間、保持時間概念。
JK觸發器: 功能更靈活(可做T觸發器)。
暫存器: 由多個D觸發器組成,暫存資料。
計數器: 非同步計數器、同步計數器原理與應用(分頻、定時)。
移位暫存器: 串並轉換、並串轉換。
匯流排概念: 資料匯流排、地址匯流排、控制匯流排。理解三態門在高阻態實現匯流排共享中的作用。
時序概念: 建立時間、保持時間、時鐘抖動、時鐘偏移。這是高速數位電路設計的關鍵! 理解它們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
03  電源電路
3.1 LDO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
原理: 串聯調整管(電晶體),透過反饋環路維持恆定輸出電壓。
特點: 結構簡單、噪聲低、紋波小、成本低、外圍電路簡單(輸入/輸出電容)。
缺點: 效率低(功率損耗=(Vin-Vout)*Iout),發熱大,輸入輸出電壓差不能太小(受限於LDO本身的壓差)。
應用: 為噪聲敏感電路(如模擬感測器、PLL、ADC參考源)供電,小電流供電,壓差較小的場合。
關鍵引數: 輸入電壓範圍、輸出電壓、最大輸出電流、壓差、靜態電流、PSRR (電源抑制比)、噪聲。
3.2 DC-DC (開關穩壓器):
原理: 利用開關管(MOSFET)的快速通斷和電感/電容的儲能/釋能來實現電壓轉換(Buck降壓 / Boost升壓 / Buck-Boost升降壓)。
特點: 效率高(通常>80%,甚至>90%),發熱小,可升壓、降壓或升降壓。
缺點: 電路複雜(需要電感、二極體/同步MOSFET、輸入輸出電容)、噪聲和紋波較大、成本較高、存在EMI問題。
型別:
Buck (降壓): 最常見,Vin > Vout。
Boost (升壓): Vin < Vout。
Buck-Boost (升降壓): Vin可大於或小於Vout(極性可能反相)。
Charge Pump (電荷泵): 利用電容儲能,可實現小電流升壓、降壓或負壓,無需電感。
關鍵引數: 輸入電壓範圍、輸出電壓(可調/固定)、最大輸出電流、效率、開關頻率、紋波。
選型考慮: 效率要求、輸入輸出電壓關係、電流需求、成本、尺寸、噪聲要求。
電源完整性:
去耦電容: 為什麼需要(提供晶片瞬間所需大電流,抑制電源噪聲)?如何放置(靠近晶片電源引腳)?容值選擇(通常多個不同容值並聯,如10uF + 0.1uF + 0.01uF)?理解其“水庫”作用。
電源路徑設計: 避免地彈/電源反彈。理解“星形接地”、“單點接地”、“地平面”的概念和目的(最小化地迴路阻抗,減小噪聲耦合)。
04  訊號處理與介面電路
4.1 運算放大器應用:
同相/反相放大器: 增益計算、輸入/輸出阻抗特點。
差分放大器: 抑制共模噪聲,用於感測器訊號讀取(如電橋)。
儀表放大器: 高共模抑制比、高輸入阻抗的差分放大器。
有源濾波器: 低通、高通、帶通(理解基本概念和用途)。
4.2 ADC/DAC 外圍電路:
ADC前端: 訊號調理(放大、衰減、濾波)、抗混疊濾波(低通)的必要性。
參考電壓: 重要性(直接影響精度)、穩定性要求(通常用專用Ref IC或LDO供電)、去耦。
DAC後端: 可能需要緩衝器(運放)驅動負載。
4.3 感測器介面:
電阻型 (如熱敏電阻NTC/PTC、應變片): 常用電橋電路或分壓電路,需要激勵電壓/電流。
電壓/電流型: 可能需要放大、濾波、電平轉換。
數字介面 (I2C, SPI, UART, 1-Wire): 理解協議基本概念(主從、時鐘、資料線),電平轉換需求(3.3V vs 5V)。
4.4 通訊介面電平:
TTL: 5V (Vih~2V, Vil~0.8V),常見於老式器件。
CMOS: 寬電壓(如3.3V, 5V),Vih ≈ 0.7Vcc, Vil ≈ 0.3Vcc。輸入阻抗高。
RS232: ±3V to ±15V,負邏輯,需要電平轉換晶片 (如MAX232)。
RS485/RS422: 差分訊號,抗干擾強,需要專用收發器晶片。理解終端電阻的作用。
電平轉換: 為什麼需要?常用方法(專用電平轉換晶片、分壓電阻、MOSFET雙向轉換器)。
/* 文章經過AI工具最佳化
—-END—-

精彩推薦:點選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