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射頻前端,天塌了?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繼上市公司唯捷創芯、慧智微、康希通訊2024財年虧損之後,“明星選手”卓勝微在2025 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血虧”成績單——營收7.56億元,同比暴跌36.47%,歸母淨利潤直接狂瀉至-4662.3 萬元。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句話出自於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意思是,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想要承認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禍首,但如果沒有雪花,何來雪崩呢?當射頻前端頭部企業都虧損時,說明企業面臨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戰‌,過度競爭加劇市場內卷是導致企業虧損的最重要原因。
國產射頻前端,曾是國產替代的佼佼者,卻“天塌下來”般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這一波慘烈的虧損潮到底會持續多久?
卓勝微
為了找到答案,先從三家國產手機PA上市公司來進行分析。黑暗是暫時的,光明一定會到來的,只有不畏懼風雨的洗禮,未來才會燦爛如花。
卓勝微作為國內射頻前端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憑藉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LNA)等產品佔據市場優勢地位,其產品已進入三星、華為、小米等頭部終端廠商供應鏈,並逐步向濾波器、功率放大器(PA)及整合模組等高階領域拓展。
‌為了技術突破與創新‌,卓勝微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增長83.5%)和技術積累,已實現射頻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的自主生產,並持續推動模組化產品(如DiFEM、L-PAMiD)的研發。因此,卓勝微不再是一家射頻開關公司,而是一家射頻前端模組公司,實現了射頻前端產品全覆蓋。
但正是這個定位,卓勝微放棄了毛利逐漸走低的射頻開關市場爭奪,而模組DiFEM、L-PAMiF和L-PAMiD並沒有預想的那樣進展順利,導致業績暴跌。從市場可以看到,其他公司的射頻開關業務在增長,卓勝微射頻開關業務在下降。
從市場調研預估,卓勝微射頻開關、Tuner和LNA銷售額佔比約50%,DiFEM佔比約40%,其他約10%。在DiFEM市場,最主要的廠家還是高通和卓勝微,高通採用BDMP技術和卓勝微殺價格,又透過技術更新把尺寸從3.2*3.0縮小到2.4*2.2,卓勝微目前處於被動跟隨。而在L-PAMiF和L-PAMiD市場,又要面對唯捷創芯、慧智微、昂瑞微的競爭,真正市場突破沒那麼容易。
另外,最有爭議的是卓勝微的Fab-Lite模式,這是雙刃劍效應‌,卓勝微選擇Fab-Lite戰略(自建晶圓產線+Fabless並行),旨在提升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模組整合效率,但該戰略導致短期內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折舊大幅增加,2024年淨利潤同比下滑64.2%,2025年一季度更陷入虧損。
其實不難理解卓勝微的選擇,卓勝微是一家非常擅長於運營的公司,而且對國內市場競爭和生態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打造平臺模式並建立護城河,有利於卓勝微構建起長期自主的成本競爭優勢。相比那些透過供應鏈補貼而實現的說沒就沒的成本優勢,卓勝微走的是一條長久經營之路。
今天,卓勝微射頻開關面對的不是國內射頻前端晶片設計公司的挑戰,而是整個射頻前端產業鏈的挑戰,卓勝微12寸SOI晶圓廠PK的是其他SOI晶圓廠,同時鎖定的那幾家專業的頭部封測廠相比那些偏遠的小型封測廠(也非常專業)價格毫無優勢。成本上沒有優勢,還要高毛利,此路不通。卓勝微需要守住品牌客戶,真正構建成本優勢,只有在手機ODM公司建立起防線,才能守住核心的品牌客戶,因為ODM公司是進入品牌客戶的必經之路。
不管如何,卓勝微是國產射頻晶片突圍的核心力量且長期戰略被看好,但短期內需平衡研發投入與盈利壓力,長期則需在高階領域實現實質性突破。
唯捷創芯
從國產射頻前端龍頭企業卓勝微到國產射頻PA龍頭企業唯捷創芯,他們都有著類似的遭遇和經歷,中低端國產替代已經完成,市場競爭已經演變為替代國產,面對這樣的競爭決策,唯捷創芯陷入兩難選擇。
回到2022年這個時間點,選擇毛利還是選擇營收規模,對於唯捷創芯的經營者來說太難了,但唯捷創芯還是選擇了毛利,兩年下來的結果卻不如人意。2024年財務資料‌:營業收入21.03億元,同比下降29.46%;歸母淨利潤-2372.51萬元,同比下降121.13%‌;毛利率23.75%,同比下降4.09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現金流-3.18億元,同比下降142.79%‌。‌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資料‌:營業收入5.09億元,同比增長10.24%‌,歸母淨利潤:-1812.76萬元,虧損同比擴大超200%(上年同期為-537.3萬元)‌,毛利率21.26%,同比下降24.24個百分點‌。
唯捷創芯的成功有跡可循,是國內PA(射頻功率放大器)行業的領先力量,產品效能及質量受到小米、OPPO、Vivo等客戶的廣泛認可。唯捷創芯緊跟市場需求,不斷最佳化產品結構,公司在射頻功率放大器領域表現出色,佔主營業務收入的79.68%,其中4G PA市場份額超過40%,5G產品市場份額達30%‌。
隨著國內競爭的加劇,4G PA價格越打越低,為了守住毛利,唯捷創芯最先放棄的是ODM市場,轉而加大投入研發L-PAMiF模組和L-PAMiD模組,拓寬新的市場空間‌。
多年來,在手機射頻PA領域,唯捷創芯一直佔據著優勢,除了自身產品效能穩定和質量可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背後會有其投資股東MTK平臺的支援。但到了ODM公司這裡,影響力和推動力明顯減弱,在效能和品質都滿足的提前下,價格是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加上這兩年國內手機品牌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降低成本,國內手機品牌公司把更多的專案轉到ODM公司,這樣一來,手機品牌公司的出貨量在下降,ODM公司出貨量在增加,再加上三星品牌中低端手機轉到國內ODM公司,ODM公司出貨量實現了大幅增長。
接著,唯捷創芯營收出現了下滑,公司一直在盈利和虧損之間搖擺。相反,其他射頻PA公司營收都在增長,從銷售規模來看,飛驤2024年全年營收區間為‌21.15億至25.30億元,超過唯捷創芯21.03億營收,成為新的國產PA龍頭。
實際上,唯捷創芯國產射頻PA龍頭的地位並沒有被動搖,其綜合研發實力、團隊規模、客戶基礎、現金儲備都是其他國內公司不可與之相比的。但公司目前的現狀也比較尷尬,在Wi-Fi FEM上比不過康希通訊,在4G PA低成本競爭上比不過飛驤和昂瑞微,在射頻開關、Tuner、LNA、DiFEM上比不過卓勝微,在L-PAMiF模組和L-PAMiD模組上比不過慧智微,5G Phase5N PA成為唯捷創芯最核心的大本營。
唯捷創芯在行業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家好公司,從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可以看到,公司經營策略已經做出調整,雖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營收開始出現增長。可以預見,國內射頻PA的競爭會更加殘酷。
慧智微
一路走來,慧智微始終選擇一條技術創新之路,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原始創新需突破“無人區”,缺乏可借鑑的路徑,且技術積累需長期投入,短期內難以見效,所以技術創新需承擔高額研發成本。慧智微的連續虧損不無原因,其承受的壓力也由此可見,付出終有回報,慧智微在射頻前端晶片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可重構射頻前端技術是慧智微的核心技術之一,透過自主創新的架構設計和材料體系組合,在效能、整合度及成本控制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採用“絕緣矽(SOI)+砷化鎵(GaAs)”混合架構,結合SOI材料在複雜電路整合上的優勢與GaAs材料的高功率、高線性度特性,突破國際廠商專利壁壘。自主研發的AgiPAM®平臺透過模擬預失真(APD)技術和可重構功放設計,支援多頻段、多模式及多載波的4G/5G系統,實現硬體複用與靈活配置。
基於可重構技術,慧智微在L-PAMiD模組和Phase8L方案上實現了突破。尤其是慧智微的Phase8L L-PAMiD高整合模組與國際廠商同時、同質量產,效能、可靠性和客戶驗證進度均達到國際水平,成為國內唯一可完整替代國際廠商同代產品的供應商‌。這種技術上的突破不僅提升了國產射頻前端的整體水平,也增強了國內外客戶在供應鏈的選擇權‌。
高整合L-PAMiD模組的國產化,曾是國內行動通訊產業鏈最難啃的“硬骨頭”——其技術複雜度高、設計與生產壁壘高,國內終端廠商長期依賴於國際供應商。為了攀登射頻前端新高峰,慧智微全力研發Phase8L L-PAMiD模組,在Phase8L L-PAMiD設計中,Qorvo憑藉ALL in One 全整合架構和自研小型化WLP濾波器的使用,將模組面積壓縮42%,極大提高了小型化、整合化的技術門檻。慧智微利用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在2024年成功與Qorvo同時推出Phase8L方案,全面支援5G NSA/SA模式,已匯入國內品牌手機客戶並實現量產。
慧智微Phase8L L-PAMiD產品的突破,意味著國產射頻前端實現了全系列國產可替代,更是射頻前端領域對國際廠商的技術平權,提升了國內外客戶在供應鏈的選擇權。
在全球化佈局方面,慧智微於2024年成功進入三星自研核心供應鏈體系。根據 Counterpoint釋出的最新資料,2024年三星智慧手機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一,佔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的19%。值得關注的是,三星智慧手機70%採用自研設計生產模式,剩餘約 30%由ODM廠商承接。慧智微憑藉高效能、高可靠性、高質量的產品突破三星自研供應鏈,為客戶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隨著可重構自主技術體系反哺效應的逐漸顯現,慧智微有望在2025到2026年實現從國產替代參與者到射頻方案引領者的角色轉變。未來射頻前端市場存在兩大增量空間:
  • 預計n79頻段產品區間進一步下沉,將推動中端機型對n79頻段的加速普及;
  • 國產L-PAMiD模組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基於慧智微在5G L-PAMiF的領先地位,以及 Phase8L L-PAMiD的產品和技術的先發優勢,有望在5G射頻市場新一輪格局重塑中,實現從技術領跑者到產品商業領先的戰略轉變,滿足品牌客戶定製等多樣化需求。
在公司經營策略上,慧智微也做出了調整,在向上突破還是向下內卷的選擇上,慧智微選擇了高階突破,在2024年底砍掉部分低端產品線,更聚焦L-PAMiF模組和L-PAMiD模組,財報顯示,公司總人數也從去年的304人縮減至今年的258人。
寫在最後
市場競爭必然要經歷各種挑戰和磨難,迎難而上,穿過眼前的暴風雨才是正途。國內射頻前端的競爭,既是技術和產品的市場競爭,更是資本的消耗競爭,往高階做研發要燒錢,往中低端卷市場也要燒錢,最終資本決定勝負。
2025年才真正拉開國產射頻前端淘汰賽序幕,越近尾聲,競爭就越殘酷。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25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