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完成35億美元融資;庫克深夜官宣蘋果新品;臺積電擬在美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極客早知道

最新發射的 SpaceX 獵鷹 9 號著陸後因意外起火而傾覆

昨天深夜,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站將 21 顆"星鏈"(Starlink)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LEO)的獵鷹 9 號火箭,由於火箭尾部或後部起火,在著陸後翻倒在無人駕駛飛船上。SpaceX 上一次獵鷹 9 號助推器著陸異常發生在今年 8 月,而這一次,火箭在成功著陸後發生了傾覆。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近一次發射的獵鷹 9 號火箭又將一批星鏈(Starlink)衛星送上了太空,21 個航天器中有 13 個是典型的直聯蜂窩硬體配置。按照 SpaceX 的標準,執行此次任務的助推器相對較"新",因為這是該火箭的第五次任務。該助推器的三次飛行,包括昨天的發射,都是為"星鏈"(Starlink)執行的,其餘的則是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項任務和 Maxar 衛星執行的。(來源:cnBeta)

蘋果 CEO 庫克深夜官宣 Air 新品本週見,有望為 M4 MacBook Air / iPad Air

3 月 4 日訊息,蘋果 CEO 庫克在 X 平臺發文,宣佈本週將迎來 Air 新品,參考先前古爾曼發文,這款新品最有可能是搭載 M4 晶片的 MacBook Air 機型,不過也有可能是搭載 M4 晶片的 iPad Air。
根據古爾曼此前的報道,M4 MacBook Air 的釋出視窗期一直鎖定在 3 月。隨著 iPhone 16e 的釋出告一段落,本週蘋果的焦點將轉向 Mac 系列產品。
新款 MacBook Air 將推出 13 英寸和 15 英寸兩種尺寸,均搭載蘋果已釋出的 M4 晶片。該晶片配備 10 核 CPU 和 10 核 GPU。根據 Geekbench 6 的測試結果,M4 晶片在多核 CPU 效能方面比 M3 晶片快達 25%。去年 10 月,蘋果已經為 MacBook Pro、iMac 和 Mac mini 更新了 M4 晶片。同時,蘋果還將 MacBook Air 全系的最低 RAM 記憶體配置從 8GB 提升至 16GB。(來源:IT 之家)

估值升至 615 億美元,Anthropic 完成 35 億美元 E 輪融資

3 月 4 日訊息,被譽為 OpenAI 最重要競爭對手之一的 AI 模型企業 Anthropic 今日宣佈完成總額達 35 億美元(約 255.11 億元人民幣)的 E 輪融資,公司投後估值升至 615 億美元(當前約 4482.57 億元人民幣)。
Anthropic 的本輪融資由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領導,參與者包括思科、Salesforce 的投資部門。
Anthropic 表示透過此輪融資將推進其下一代 AI 系統的開發,擴大其計算能力,深化其在機制可解釋性和對齊方面的研究,並加速其國際業務擴張。(來源:IT 之家)

臺積電擬在美追加投資 1000 億美元,建設全鏈條先進半導體產能

3 月 4 日訊息,臺積電宣佈有意增加 1000 億美元(約 7288.74 億元)投資於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這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海外直接投資案。
這筆資金將用於在美興建 3 座新晶圓廠、2 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 1 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臺積電此前在美建設專案僅包括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此次新投資補充了配套的先進後端製造能力。
臺積電預計本項擴大投資可在未來四年帶來 40000 個營建工作機會,並在先進晶片製造和研發領域創造數以萬計的高薪高科技的工作機會,未來十年將在美推動超過 2000 億美元的間接經濟產出。(來源:IT 之家)

字節跳動釋出 AI 程式設計工具 Trae 國內版

3 月 3 日,字節跳動釋出 AI 程式設計工具 Trae 國內版,模型搭載 doubao-1.5-pro,支援切換滿血版 DeepSeek R1&V3。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個 AI 原生整合開發環境工具(AI IDE),能充分釋放 AI 的潛力,幫助各階段開發者與 AI 流暢協作,更快、更高質量地完成程式設計工作,提升開發效率。使用者可透過 Trae 中國官網下載體驗。(來源:36 氪)

小米 SU7 Ultra 將於 3 月 5 日開啟限時改配

小米汽車宣佈,小米 SU7 Ultra 將於 3 月 5 日上午 10 點開啟 24 小時限時改配。已下定 Ultra 非現車並鎖單的使用者,可在小米汽車 APP 更改選配,改配活動僅一天,改配成功後將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和計算預計交付時間。(來源:華爾街見聞)

科大訊飛完成星火深度推理大模型 X1 的全面升級

3 月 3 日,科大訊飛宣佈完成星火深度推理大模型 X1 的全面升級,並基於星火 X1 首發星火醫療大模型 X1。據瞭解,星火 X1 在完全採用國產算力訓練的前提下,以 70B 引數量,實現了在數學能力上全面對標 DeepSeek R1(引數量 671B)和 OpenAI o1,中文數學任務全面領先的效果。(來源:36 氪)

理想汽車:理想 i8 計劃將於 2025 年 7 月釋出

據理想汽車官微,純電 SUV 理想 i8 計劃將於 2025 年 7 月釋出。據介紹,i8 是理想 i 系列的首款產品,定位中大型六座 SUV。
理想汽車表示,接下來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關注使用者需求上,而不是銷量和競爭上。至於中期目標,將努力用三年的時間,讓理想汽車進入高階純電品牌的第一梯隊。(來源:介面新聞)

千里、階躍賦能吉利全系駛入 AI 賽道

3 月 3 日,吉利汽車釋出統一的智駕解決方案——「千里浩瀚」。當晚,吉利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透露,吉利銀河品牌將於今年下半年釋出一款搭載「千里浩瀚」H7 層級智駕方案、擁有頂級算力的旗艦產品。「此外,不止吉利銀河,吉利中國星也將陸續搭載千里浩瀚,吉利將真正推動智慧駕駛的『油電平權』、『安全平權』。」
據悉,「千里浩瀚」規劃了 H1、H3、H5、H7、H9 共 5 大層級智駕方案。其中,起步配置方案的 H1,算力超過 100TOPS;而最頂級的 H9 方案,支援行業最大車端算力的雙英偉達 ThorU 晶片,是首個具有量產落地能力的 L3 級智慧駕駛解決方案。
「『千里浩瀚』規劃了 5 級智駕方案,擁有行業最大的軟硬體頻寬,將覆蓋吉利集團各品牌全系不同價位車型。」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陳奇介紹,「預計本月,『千里浩瀚』將正式大規模推送 D2D 車位到車位領航輔助功能。(來源:財聯社)

中國科學家創造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3 月 3 日訊息,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方訊息,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資訊與量子密碼重點實驗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成功構建了 105 位元(包含 105 個可讀取位元和 182 個耦合位元)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與現有最優經典演算法相比,「祖沖之三號」處理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 15 個數量級,超過谷歌 2024 年 10 月公開發表的最新成果 6 個數量級 [Nature 634, 328 (2024)]。這一成果是我國繼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實現超導量子計算體系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 [PRL 127, 180501 (2021), Science Bulletin 67, 240 (2022)] 後,再一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紀錄。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 3 月 3 日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來源:環球網)

九號 Ninebot 釋出 N3 系列電動摩托車

3 月 3 日訊息,九號 Ninebot 現已釋出其 N3 系列電動摩托車,分別為 70C / 80C / 85C,價格在 3499 到 4299 元。
系列電動車採用 M 系同平臺,配備雙搖籃式車架、五級可調後減震,內建 30L 座桶、前後碟剎,車輛至高續航 67 公里。峰值功率 2300W,極速 52KM/H。
系列電動車配備「Rideyfun Air 智慧系統」,支援切歌、導航、來電提醒,可設定自定義音效,同時支援陡坡緩降、OTD 單轉把模式、TSC 牽引力控制系統、HHC 坡道駐車系統。同時測量配備 ALC 全境光幕照明系統(LED),近光 15000CD、遠光 38000CD。(來源:IT 之家)

三星 Galaxy S25 Edge 手機亮相 MWC2025,但媒體仍無法上手體驗

3 月 3 日訊息,三星在 MWC 2025 中展示了其 Galaxy S25 Edge 超薄手機,但據外媒 SAMMobile 報道,三星在展會中依然不允許媒體進行實機上手體驗,甚至也不允許媒體測量機身,只可遠觀。
此前訊息顯示,該機配備了 6.7 英寸螢幕,前置攝像頭可能是 12MP。後置雙攝像頭,據傳為 200MP 主攝像頭和 12MP 超廣角攝像頭。手機側邊框採用鋁合金材質,背部則使用了陶瓷材質以提高耐用性。目前尚不清楚背部是完全由陶瓷製成,還是在玻璃中融合了陶瓷材料。
其他方面,該機採用高通驍龍 8 Elite 晶片,輔以 12GB RAM,儲存容量 256GB 起,預裝基於安卓 15 的 One UI 7.0 系統,手機內建 3900mAh 電池,支援 25W 有線充電。(來源:IT 之家)

世界上最小的射擊遊戲:日本研究人員用手柄操控「奈米飛船」

3 月 3 日訊息,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奈米技術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射擊遊戲」,用手柄操控大小僅為十億分之一米的奈米粒子。
該遊戲基於「奈米混合現實」技術,玩家可以使用遊戲手柄控制一艘微小的三角形「飛船」,發射奈米級的子彈,將幾微米直徑的物理聚苯乙烯小球推開。
研究團隊領導者星野隆之教授表示,該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遊戲,還可應用於奈米生物分子操控、即時 3D 列印以及靶向殺滅病毒等生物醫學領域。
這個遊戲的設計原理相當巧妙,玩家的手柄實際上是在控制一個矽氮基底的移動電子束,當玩家按下發射按鈕時,會生成奈米級點狀圖案。電子束產生動態的電場模式,透過靜電相互作用推動球體移動。(來源:IT 之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熱點影片
雷軍回應穿皮夾克:難道我一穿皮衣就是抄老黃,穿西服就是抄馬斯克嗎。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