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活得這麼累?|直播預告

《未知的首爾》
我們今天都生活在“社會”中,也常自稱“社會人”,但對於這個層層包裹著我們生活和選擇的“社會”,其實還不夠了解。
近年來,“倦怠社會”“懸浮社會”“加速社會”這些詞頻繁出現在網路上,聽起來抽象,卻又精準捕捉到了我們的困頓。當然,除了這些看上去學術的詞彙,人們更常說的,可能是“草臺班子”。
這些說法,其實都在指向一個共同的感受:社會變得太快,人活得太苦太累。於是我們渴望抓住一些概念,來解釋我們的困惑:為什麼我們活得這麼累?累就不說了,但為什麼今天還是一個“努力也未必有公平回報”的社會?
就像《社會學導航:迷頓人生清醒指北》上線後,一位青年編輯這樣感嘆:
如果說,之前的我迫切需要聽到一遍遍“這不是你的問題”,來邁出重啟人生的第一步。那麼現在的我,則是越來越想要知道:如果這不是我的問題,那是誰的問題,是哪裡出了問題?
聽完節目開篇幾集之後,我想,這架“社會學導航”也許能給我帶來一個新的答案,或者更恰當地說,帶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理解方式。
是啊,倦怠、斷親、異化…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也許,活得這麼累,不是你我的錯。與其一個人內耗,不如一起看清社會結構。
📅今晚(7月9日)19:00,我們將開啟一場特別直播,慶祝《社會學導航》節目的完結,也與它的主講人、社會學家鄭作彧老師一起聊聊:
從出生、取名、打疫苗、上學、留學、戀愛、工作、婚育到養老……我們人生中的“選擇”,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又有多少,是在不知不覺中被社會結構塑造的?而社會學,能不能幫我們更清醒地面對這些現實,甚至找到一些微小但真實的出路?
⬆️點選上方,一鍵預約⬆️
👂今夜你將聽到:
  • 什麼是社會學?學點社會學有什麼用?
  • 社會學的思維方式,為什麼能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 現代社會真的變複雜了嗎?為什麼感覺自己活得越來越累?
  • 概念和分析工具越來越多,為什麼我們卻越來越困惑?
  • 清醒之後,只能接受無力感嗎?看清問題後,還能做什麼?
  • 如何在學校教育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何重建自己與知識的關係?
  • 為什麼說“會提問”比“會回答”更重要?怎樣才能提出好問題?
  • 《社會學導航》是如何“折磨”鄭老師的?
  • 老師有哪些心裡話想對聽眾說?有哪些問題也曾困擾過他?
🕙✨
直播間,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