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第十屆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暨大連全球人才創新發展交流會現場
九方智投控股(9636.HK)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大連理工大學傑出校友陳文彬受邀重返母校,以《願力人生 篤行不怠——青年人成才之道》為題發表主旨演講,為新時代青年人才成長擘畫清晰路徑。
省市校共遞橄欖枝,人才新政聯袂推介
第十屆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暨大連全球人才創新發展交流會由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羅鍾鉉主持。
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首先致辭。他指出,大連理工大學正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強化人才引領,致力於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圖為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致辭
隨後,大連市委副書記、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劉恩舉致辭。他強調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關鍵推動作用,並表示將積極支援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專案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擔當先鋒。
遼寧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坤平接著作了《遼寧省人才政策推介》。他介紹,遼寧省已出臺《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旨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大連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少洪緊接著推介了大連市青年科技人才政策。他表示,大連市將大力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並重點聚焦青年人才發展需求。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振元隨後作大連理工大學事業發展報告。他介紹了學校為青年人才搭建平臺、創造條件的舉措,強調學校將堅定不移服務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戰略,深入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

圖為大連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振元致辭
在會議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以《紮根沃土勇攀高峰——青年學者成長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時代召喚應與個人使命緊密結合,青年學者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和未來希望,肩負著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歷史使命。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孫鈺發表了題為《海納百川,擇善而行——大連安身、大工立業》的演講。他認為,學生、儀器裝置、心靈寧靜的科研環境、文獻與合作者,以及理解並熱愛科研的同仁,是科研工作最核心的要素。
探討了科研成功所需的外部條件後,會議視角轉向人才成長的內在驅動力。隨後,九方智投控股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陳文彬帶來了題為《願力人生 篤行不怠——青年人成才之道》的演講。

圖為九方智投控股董事會主席兼CEO陳文彬發表主旨演講
“知道去哪,世界讓路”,強大願力錨定人生航向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陳文彬的演講緊扣大會主題,開宗明義:“中國今日能在世界格局中確立重要的大國地位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創新驅動與人才智慧,即‘新創’與‘新智’。”他以自身從化工機械專業轉向金融領域的轉型經歷為例,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長的底層邏輯——在時代洪流中錨定航向、於變革浪潮中勇立潮頭,其首要前提是擁有強大的內在願力與清晰的目標指向。他引用箴言“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生動闡釋了明確目標與堅定信念的核心價值:它能激發強大動力,匯聚資源與機遇,助人披荊斬棘。
陳文彬娓娓道來:大二時的工廠實習令他洞悉內心志趣,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浩瀚藏書成為其重塑人生軌跡的羅盤,而最終在“模擬股票指數交易大賽”中折桂,點燃了他投身金融的夢想之火。這段跨越時空的成長軌跡,正是“強大願力”與“明確目標”相融合的生動寫照。
“正確賽道”——能力興趣共振社會需求
青年擇業,若能實現個人興趣與行業發展前景的完美結合,無疑是內外契合的“正確賽道”,更是通往最高職業幸福感的理想路徑。此時,方向選擇往往比單純努力更具決定性力量。
陳文彬以過去十年中國產業變遷為例:受益於5G、人工智慧等科技浪潮的通訊、電子產業,因新能源革命爆發的電力裝置行業,以及乘消費升級東風的美容護理與食品飲料業,位列規模增速前五。反觀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的建築、建材、鋼鐵等行業,近年則面臨顯著下行壓力。
陳文彬強調:“對個體而言,真正的‘正確賽道’,在於完美契合自身能力圈與興趣點,並與市場價值及社會需求深度共振。如此,方能踏上事半功倍的職業通途。唯有將個人成長匯入國家命運的浩蕩長河,與時代同頻共進,最終才能收穫那份厚重的人生價值。”
築“能力圈”,更需持“本分”
選定行業僅是起點,個人成長貴在紮根深耕與跨界融合。“要持續深耕,構築堅實的能力基本盤。”陳文彬援引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論,強調專業護城河的構建離不開時間的淬鍊與對領域的深度專注。他進一步指出,在當今時代更要掌握跨界融合之道,成為複合型人才,方能更高效地將熱愛的事業轉化為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專業精進與跨界融合,同樣離不開“本分”這一核心品質的支撐。陳文彬深刻剖析了“本分”的五重內涵:隔離壓力與誘惑,持守平常心;透過批判性思考,直抵事物本質;遇事反求諸己,主動承擔責任;與人合作秉持“互惠共贏,不佔便宜”的態度;恪守本心,即使無外在要求,也應踐行分內之事。
在闡釋堅守“本分”的過程中,陳文彬更深入探討了“聰明”與“智慧”、“利己”與“利他”的深刻辯證關係。他引用《道德經》箴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此揭示:真正的智慧,其精髓不在於精妙的個體算計,而在於洞悉“利己”與“利他”在更高維度上的辯證統一。

圖為九方智投控股董事會主席兼CEO陳文彬發表主旨演講
擁抱AI,躬身入局
面對自媒體時代、影片化時代、AI時代的巨浪,陳文彬認為:被動等待即意味著淘汰。唯有與時代共成長,方能立於潮頭。這要求年輕人積極擁抱變革,淬鍊終身學習能力;擁抱AI,使其成為效率“倍增器”與創意“催化劑”;躬身入局,主動求索——無論是學習新技術、探索新模式,還是開拓新市場,皆需勇於嘗試、快速迭代、深入感知,在理解規則中把握機遇,鍛造契合新時代的實戰能力。篤行不怠,是應對新局的不二選擇。
演講最後,他深情回望母校滋養:“作為被東北沃土哺育、大連理工大學這所頂尖學府浸潤的福建學子,我心懷深恩。大連是我的第二故鄉,大工鑄就了我的精神家園。”近幾年,陳文彬越來越深刻感受到母校“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精神的力量,他希望:“將個人的‘新創’與‘新智’,融入東北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共同鍛造發展‘新優勢’,收穫屬於新時代的價值人生!”
此次大連理工大學國際青年學者交流會暨大連全球人才創新發展交流會,還設定“DUT青年π對”圓桌對話環節。活動邀請了往屆交流會中的傑出青年學者代表,圍繞個人職業選擇、市校支援體系與成長髮展路徑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傾情分享他們選擇大工、紮根大連、建功遼寧的心路歷程與豐碩收穫。
本屆盛會更成功架起市校協同育才的堅實橋樑,透過精準的政策環境推介與前沿動態分享,為遼寧、大連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注入了澎湃動能。在東北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這場思想盛宴正激發全球英才共赴一場關於創新、關於成長、關於未來的山海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