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圈內卷也嚴重家長節日謝師竟送愛馬仕包

每年感恩節和聖誕節,家長為表謝意都會送給老師禮物。但有些華人家長內卷嚴重,從幾百元禮卡、名牌絲巾,發展到iPhone手機,有人甚至送老師愛馬仕包包,攀比風氣讓一些家長大呼吃不消。
每年感恩節和聖誕節,家長為表謝意都會送老師禮物。一些華人家長內卷嚴重,甚至送老師愛馬仕包包。 (讀者提供)
華人媽媽李女士說,孩子所在私立學校今年開始規定送禮不能超過100元,起因是學校華人家長送禮太超過,甚至到了送愛馬仕手袋的程度。
有一個高年級華人小孩的媽媽,為孩子升學,給學校相關人士送了一個愛馬仕手袋,結果被其他族裔家長投訴,理由是老師可能會對經常送禮的孩子特別待遇。
她說,現在校方對送禮有限制,但華人家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次送禮不能超過100元,那就多送幾次,且現在不買禮物,直接送禮品卡,前後加一起也有五、六百元。
每個孩子每年送給老師的禮物近千元。華人媽媽Molly齊說,她的兩個孩子都在私立學校,孩子第一年開學時,她送給老師1000元現金,本以為老師不會收,未料老師面不改色照收不誤。
從此,每個孩子每年至少要送老師1000元禮物。公立學校通常對送禮有限額,但私立學校通常沒有,每次300元到500元很平常。
她說,班代表會給老師一個問卷,詢問老師喜歡去哪裡玩、去哪裡購物和喜歡吃什麼餐廳。學校還和禮品卡公司合作,買合作的禮品卡學校還能拿回折。每年逢年過節、老師生日都會發郵件提醒家長給老師送禮物。
她們學校的華人家長都當仁不讓,除了起步幾百元的禮品卡,還有手工制的各種東西,最貴是一些華人媽媽直接送老師iPhone手機或愛馬仕圍巾和小包什麼的。每次看著老師拿著家長送的愛馬仕橘色袋子,其他媽媽都覺得壓力山大。
一些課外老師更加變本加厲,甚至吃相難看。華人媽媽Tiffany孫的女兒跟著一個俄羅斯老師學體操,她說,很多亞裔孩子跟著這個老師學習,人人不甘落後。夏天媽媽們都給老師送飲料,老師面前經常擺了十多杯飲料。節日送禮物,老師最愛收名牌,有時送重複了,老師還會提醒。
一個剛來的韓裔媽媽在老師上課時送來披薩餅,結果這個體操老師對其他媽媽講,她是以為我們買不起披薩嗎?最過分是老師媽媽過生日都讓家長付錢,雖然家長是自願的,但老師默許了。不僅如此,還要額外準備生日禮物。
華人家長送禮如此卷,其他族裔媽媽表示吃不消,華人媽媽江女士說,一次和白人媽媽聊到這個話題,她說送那麼多太誇張了。她家四個孩子,年年這麼個送法要破產了。她們就送幾塊錢的巧克力。
而一些學校對送禮金額也是很寬鬆,一個華人老師說,25元只是上報的上限,如果家長要送,學區是不管的。她最近收到一個家長給的100元禮卡,指名道姓是給她的。她全數捐給學校。學校的幾個管理人員很吃驚,三番五次勸說她改變主意,100元可去超市買節日禮物,準備節日晚餐也行。
聖誕節謝師 禮品卡最受歡迎
今年聖誕節送給老師什麼禮物?一些華人家長體諒老師疫情期間的辛苦,不僅加碼送各種禮品卡或現金,同時也會送巧克力、糖果等小禮物。
今年聖誕節送給老師什麼禮物?禮品卡最受歡迎和實用。 (讀者提供)
華人媽媽秦女士今年聖誕節準備了一盒巧克力加一張30元的Amazon禮卡和孩子寫的卡片,給每個老師包括前臺運動隊教練都送一份,這些東西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開支,但聖誕節畢竟是一年最大的節日,禮數要周全。
也有家長理解老師疫情辛苦,加碼送禮品卡或現金。媽媽張女士說,以前都是25元左右,從去年開始送50元禮卡。禮卡以前是Target,現在改送菜市場的禮品卡,通膨之下買菜更實際。
還有媽媽直接把現金夾在感謝卡片,因為禮品卡有時會忘掉,現金更好用,不過,她覺得給現金太俗。
幼兒園老師的禮物也不能少,媽媽王女士說,她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前是送50元禮卡加一個小禮物。後來覺得買禮物包禮物太煩了,就主課老師每人送100元禮卡,助教老師送50元禮卡,感恩節和聖誕節都送。老師都很高興,連孩子每天的照片都多了幾張。
有媽媽提醒說,送老師禮品卡要確認充值成功,她曾經送老師一個50元的Amazon禮品卡,結果老師後來告訴她刷卡的時候顯示裡面金額是零,讓她特別尷尬,估計是當時買了很多禮品卡,沒有確認充值。
還有的學校直接聯絡每個老師想要哪些商家的禮卡。媽媽劉女士說,一般老師都選Target、Amazon、Trader Joe's、Starbucks。個別的會選Barns n Noble、REI等等,老師很開心有機會自己選。
有的學校老師會有類似個人喜好清單,通常是有張表貼在教室門旁邊,或是透過郵件。既然約定俗成的每年教師節和聖誕節都要送禮,送一些老師喜歡和合適的,不過上限是25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