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世界
關稅大戰進行到目前的階段,由於特朗普團隊暫停了對其他國家的高額關稅90天免徵期,卻並沒有取消對中國的高額關稅,被大家認為是隻針對中國,但其實這才是此輪關稅大戰特朗普團隊最尷尬的地方,傷害了別人,又將自身置於極其尷尬的境地。
尷尬在什麼地方呢,很簡單,如果只針對中國,關稅大戰封堵中國產業鏈的目標就根本實現不了。因為中國的產業鏈已經散播到了全球各國,此輪關稅大戰特朗普團隊為啥要對全球“開戰”,就是為了能夠完全封堵來自中國的產業鏈,否則也不會被逼到跟全球“開戰”的地步。
但跟全球“開戰”,自己國內各類市場和各類資產價格面臨斷崖式崩盤風險,又不得不暫緩對其他國家“開戰”,這就又回到了第一任期時候的狀態,中國的產業鏈依然會在全球發揮巨大作用,這裡面儘管出現了中國產業鏈的向外轉移,但總體來說進一步的刺激了中國產業鏈的國際化擴容,而且隨著美國整體10%的基礎關稅生效,中國已經擴散到全球的產業鏈優勢會更加明顯,因為只有中國的供應鏈能扛得住這種稅率(二次加工後加價空間大),將進一步刺激全球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
當然,這對中國整個內部市場來說,肯定會有影響,比如直接的對美訂單減少,基於僅僅依靠低人工等產品競爭力減弱等。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有刺激作用的,就是不得不朝著高質量就業和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很多時候,我們有一種誤解,就是任何製造業大國,最終必須得走向生產高附加值的具體產品,才能邁向製造業強國,但其實這種理解只是一種標籤化的說法,對於中國來說,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形成整體的製造業供應鏈規模優勢,“物美價廉”就應該成為整個中國製造的永久性標籤,但這跟具體某個企業,或某個產業,逐步的走向高階並不衝突。
這就好比說全球最大的超市是沃爾瑪,而沃爾瑪成功的關鍵,霸佔整個世界零售市場這麼多年,就是因為其遵循的“天天低價”,但同時呢,你不能說沃爾瑪的東西都是低質量的,都是不去追求更高品質的。
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要搞清楚基數和升級之間的關係,中國就是全世界的製造業供應鏈超市,而且是“天天低價”、“物美價廉”,在這一邏輯佔據總體80%左右基數的背景下,中國還可以生產出20%左右的高附加值產品,這樣就類似於形成了覆蓋所有中低端(供應鏈層面),同時又介入了部分高階(具體品牌產品)的穩定架構。
以前中國生產中低端,實際上是以具體產品為主,未來隨著關稅大戰的推進,更多的會以供應鏈形態存在,這些供應鏈會支撐起全球的中低端成品市場,這就形成了跟諸多發展中國家,以及部分規模製造業強國的繫結,為這些國家提供物美價廉的零部件和各類服務體系。而高階的部分,一方面滿足國內消費升級,另一方面基於高科技和高質量的產品,形成稀缺和無替代品的優勢,進入到國際成品市場。
那這跟關稅大戰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次美國迅速放棄對全球關稅大戰的升級,就是這種策略起到的作用,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當你想不計代價的去封堵中國產業鏈的時候,你會發現中國的產業鏈早已滲透到了全球,給全球諸多國家形成了供應鏈支撐,要想打掉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供應鏈,就是跟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為敵。
當然,對於體量較小的國家,或者說對美國存在歷史性依賴和恐懼的國家來說,實際上也需要理解這些國家的自我選擇,比如第一時間選擇不報復美國的關稅等。但這裡面,為什麼我一直閒聊說,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實際上已經沒有機會再期待過去的歐美關係了,那是因為歷史早已改變,美國現在整個特朗普的團隊和支援體系,都從歷史文化信仰的角度,否定歐洲的制度和信仰體系了,也就是歐洲的人種(移民問題)和信仰,以及間接民主制度等,都已經跟美國不一樣了(被美國稱為歐洲的“背叛”)。
同時呢,北約已經名存實亡,也就是說,假設在歐洲的土地上,有哪個國家跟北約國家開戰,美國會堅定的出兵,來保護北約國家嗎?特朗普這個團隊肯定不會,而這僅僅是趨勢的開始,也就是美國從整個歷史趨勢的角度去看,不會再保護歐洲了,這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整個大部分美國選民的想法,是不可逆的。此次俄烏衝突層面更能體現出來。
如果歐洲還基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等,期待美國整個底層體系,依然會選擇歐洲為長久不變的特殊盟友,期待未來有另一個拜登政府等出現,那確實可能會存在巨大的誤判,因為那將會導致下一輪更激烈的反彈,到那時,可能會有位元朗普更激烈的,對歐洲更加憤怒的美國領匯出現,所以大家去看,目前特朗普團隊裡面,幾個最年輕的,四十歲剛出頭的幾個內閣成員,幾乎都是對歐洲不滿的(參考萬斯上次在歐洲的演講等)。
再回過頭去看一戰和二戰等,都是歐洲各國之間,基於自身發展、人種問題、信仰問題等等,展開的慘烈廝殺,沒有哪個歐洲國家會從傳統當中去尋找和平,反而都是從傳統當中尋找不滿和戰爭藉口。
而恰恰歐洲走向和平,是從歐盟這個新的,不基於信仰、種族和傳統的純世俗化經濟組織開始的,在歐盟這個經濟組織體系下,把大家維繫在一起的,不是宗教、不是種族、不是傳統,而是純世俗的經濟和貿易規則,這就使得其共識範圍更廣,可以容納的體系更多,無論你什麼信仰國家、什麼人種體系、什麼傳統模式,只要滿足和符合歐盟的經濟貿易規則要求,以及各類治理升級需求,就可以加入歐盟,這就避免了歐洲一直以來基於宗教、人種、傳統等領域的,不可調和的低端衝突。
因此,歐盟從開始建立,就擁有了比較強的生命力,逐步的擴大了規模,演化出了歐元等進一步的共識和發展體系,儘管英國脫歐了,但對歐盟的影響其實沒有那麼大,想加入歐盟的國家比比皆是。這並不是因為歐盟的宗教信仰、種族政策或傳統邏輯,而真正吸引其他國家的,完全是歐盟的經濟和貿易發展共識,這種共識甚至可以使得歐洲大陸諸多國家,犧牲部分國家主權,來加入歐盟。這才是歐盟的真正吸引力。
如果站在歐盟這個新的國際存在形態去分析,美國跟歐盟的分道揚鑣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因為兩者早已不在同一個歷史層次上,也就是說兩者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就不可能存在共同的未來發展共識,美國千方百計的搗鼓英國脫歐等,實際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認可歐盟這一新的存在形態(特朗普說歐盟的存在就是為了削弱美國),這違背了幾乎所有的美國跟歐盟建立共識的“傳統性”。
自二戰後,德法建立煤鋼關稅聯盟,到歐盟,以及歐元等建立,再到最近幾年,法國領導人說北約腦死亡,再到如今德國開始突破財政預算,逐步的負責歐洲的安全,最近我還看到德國已經開始在立陶宛駐軍等。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趨勢,但很多時候,由於歐盟的機制程式問題,我們往往覺得各種事情會有反覆,但整個方向是非常清晰的。
那誇一誇歐盟,是不是說我們中國就要去拉攏歐盟呢,這個其實無所謂,因為有沒有歐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各類決策,就像這次關稅大戰,中國不會去考慮歐盟採取了什麼措施,然後再面對美國。分析和討論歐盟,只是關注未來全球多極化時代,世界趨勢將如何發展的一種思考方式,這裡面主要是說,如果理性的去討論美國對歐盟的未來關係發展問題,歐盟實際上還是抱有很多幻想的,美國對歐盟各個方面已經不認可了。
也就是歐盟只有解體,歐洲各國開始按照美國的邏輯搞“純潔”性,才可能符合美國的訴求,而這是不太可能的,美國輿論層面支援得非常厲害的德國和法國極右翼體系,目前看已經很難成為主流,這是歐盟這個新形態和新共識決定的,早已不是一戰、二戰那會的歐洲了。美國能在安全上推動跟歐洲的逐步脫鉤,在經濟層面的不滿不太可能透過表面的妥協來解決。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全球需要多極化時代的新的貿易體系和關係模式,現在很多人只關心關稅大戰的勝負,其實關稅大戰不會有贏家,你也無法找到衡量輸贏的工具或數字。當關稅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具體的貿易就會消失,但各自新的內部經濟和外部迴圈依然會有新的延續性。
其實關稅大戰,跟真正的熱戰還是有區別的,熱戰可以透過佔領的土地、犧牲的人口、打擊的裝備等去計算,而關稅大戰的本質,是打擊交易,交易是經濟執行的實現環節,打擊交易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你不能說我不買你家的產品,對我就最有利,或者說你不賣給我你家的產品,對你就最有利。
那中美關稅大戰,最終會走向哪裡呢?我這裡談三個方向,供大家討論。
第一個是,中美之間的關稅數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高層通話等已經很難順暢,最大的可能是,在民間和更低級別這個層面,保持一定的聯絡,適當進行溝通,然後等到局勢好轉的時候再擴大接觸。而造成這次關稅戰升級的主要責任,確實在美國一方,因為美國首先發起,同時帶有威脅和不尊重的各種表達,這種模式用在其他國家可以,但基於新中國這個體系的歷史來看,那是絕對不行的,這會觸發中國人民對屈辱歷史的回憶,是不會有讓步邏輯的。
但我也已經說了,關稅這種東西,只是一種交易,交易層面沒有絕對的妥協就一定會吃虧,強硬就一定會佔便宜,所導致的美國國內物價的上漲或經濟衰退,對美國人民來說,是佔便宜嗎?當然不是。
第二個是,中美之間如果有真正的經濟貿易競爭,更多的體現在對未來世界的貢獻層面,而不是當下。也就是主要看誰會更多的給未來的全球,貢獻更多的新的科技產品、更大的互惠貿易、更和平有序的區域空間等等,而這些都是需要更長時間來體現的。所以說,中美誰會在這方面獲勝,或許就存在於當下各自的大學和實驗室裡、企業技術研發裡、更多的消費場景裡、每一個國際貿易談判和交易裡等等。而不是誰先打電話的問題,這不是關注的重點。
第三個是,中美需要創造一種新的合作共識體系。基於關稅戰升級之後,給全球帶來的巨大震盪來看,中美如果進入到更大的衝突體系,那對世界將是完全毀滅性的。因此說,如果基於關稅大戰這個事件,雙方重新思考未來中美相處的時候,到底要創造一種什麼樣的,更高層次的共識,就像歐洲層面,歐盟成員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這不是說中美只有走向歐盟這種機制才會避免更大的衝突,而是什麼樣的經濟和貿易共識,以及互相的嵌入方式,才能使得雙方可以讓渡一部分權利,來維繫整個關係的永久性穩定。這看上去似乎很難,需要持續的思考下去。這裡面還一個重要的點是,全球也存在一種現象,就是不希望中美關係變好的國家勢力也很多,這些國家勢力未來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是會影響到中美關係走向的。但無論怎麼說,這屆美國政府對華關係的不成熟和過於急躁確實令人擔憂。
以上僅供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