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將受害”!WSJ:經濟戰爭沒有贏家,全球將共擔代價!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華爾街日報4月11日報道 中美關稅大戰進入新階段,但是代價將由全球共擔。隨著總統川普大幅提高對華關稅,同時暫停對其他數十個國家的高額徵稅措施,美國與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正被推入一場難以避免的對抗之中。這場對抗沒有贏家,卻可能拖累全球經濟。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白宮於週四表示,川普第二任期內對中國實施的總關稅現已累計至145%,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全面關稅將在本週六上調至125%,以此作為對最新一輪美方措施的報復。
雖然這些關稅措施未來可能有所緩和,但目前已有跡象顯示,中美之間高達582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正在部分停滯。美國的工廠開始取消訂單,一些中國製造商也已安排員工暫時休假。資料顯示,自最新一輪關稅升級以來,跨太平洋航運訂單急劇下滑。美股在週四大幅下跌,投資者正在消化這些進展。
來自加州蒂梅丘拉(Temecula)的廚房裝置進口商阿倫·內塞西安(Arlen Nercessian)在本週三得知川普將提高關稅後,立即發信息給其在中國的代理,要求暫緩最新一批鑄鋁盤的發貨,但為時已晚。他表示,如果川普與中國無法達成協議,這將是他從中國訂購的最後一批貨物。
“這些貨品我根本不可能在美國賣出去。”他說。為應對局勢,他可能不得不裁減公司目前9名員工和合同工中的大部分,轉向更便宜的軟體系統,並停止前往食品展會宣傳產品,只為“咬牙堅持、活下去”。
川普稱,美國目前承受的代價將在未來透過就業增長和投資回報得以補償。但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在週三指出,美國經濟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萎縮的可能性高於不出現的可能性”。
自中國於23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其廉價製造品已深深嵌入以消費為導向的美國經濟體系。2024年,中國佔美國商品進口總額的約13%,涵蓋從智慧手機、玩具到工業零部件等各類商品。大量美國企業依賴這一模式,在本土負責設計、營銷與分銷,而生產則由中國工廠承擔。
自川普第一任期啟動對華加徵關稅以來,不少企業已開始調整戰略,適應關稅上升的現實。但如果新的關稅持續下去,他們將面臨徹底失去中國產品供應的局面,這將對美國消費者帶來深遠影響。過去5年,美國物價已累計上漲24%,如今消費者可能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換取更少的商品選擇。

中國南方一家毛絨玩具製造商深圳皎陽實業負責人洪斌斌(Hong Binbin,音譯)說,美國市場佔公司營收的70%至80%,川普的關稅政策很可能導致訂單斷流。
《華爾街日報》看到的一則通知顯示,位於中國廣東省的惠州藝和傢俱廠已讓數十名工人放假至4月13日,理由是“因新貿易政策導致的嚴重衝擊”。工廠一位姓黃的經理證實了這份於週二張貼的通知,並稱預計將延長停產時間。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週四在一份致客戶的報告中寫道,全球正走向“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一場無序經濟脫鉤”。
中美經濟關係緊張升級:代價巨大
儘管近年來中美關係爭議不斷,但兩國經濟早已深度交織。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人將大量金錢投入到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上。美國獲得了廉價商品,中國則藉此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躍升。
然而,這段關係也激化了諸多矛盾,包括美國製造業城鎮的大量崗位流失,以及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為1435億美元,而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則高達4389億美元。
川普的目標是透過加徵關稅徹底消除這一貿易逆差。他表示,這將有助於將製造業帶回美國本土,增加國內就業,並遏制美國資金流向中國。
川普對4月2日宣佈的“對等”關稅政策給予盟友和貿易伙伴90天的緩衝期,但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的10%基準關稅仍將保留,表明當前這場貿易戰的核心焦點仍然鎖定在中國。
迄今為止,中國已對美方每一輪關稅升級作出反擊,提升對美國產品的關稅,並瞄準美國企業。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近期已與國內部分大型企業討論將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的可行性,以降低對美元及地緣政治風險的敞口。
此外,中國外交部週三也釋出針對赴美旅遊與留學的風險警示,顯示中國正試圖向美國的旅遊和教育產業施加壓力。
隨著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報復性措施,金融市場陷入劇烈震盪,股票、債券及外匯市場波動加劇,經濟後果日益顯現。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表示,根據其測算,中國對美出口在未來幾年內可能將減少一半以上。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的分析師則指出,川普最新的關稅將“在很大程度上摧毀”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根據貨運資料平臺Sonar Container Atlas的統計,自3月底以來,中美航線上每日集裝箱預訂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四分之一。集裝箱船運營商表示,一些美國進口商已暫時停止中國貨物的入境運輸,另一些則將貨物暫存於海關倉庫,等待政策進一步明朗後再決定是否繳納關稅。
賣家透露,在新一輪關稅宣佈後,亞馬遜公司已取消部分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庫存訂單。
Velong Enterprises總裁兼執行長雅各布·羅斯曼(Jacob Rothman)表示,截至目前,僅因關稅影響,他設在中國的工廠就已損失約1000萬美元訂單,而其2025年的整體訂單規模約為1.6億美元。他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訂單取消。
羅斯曼指出,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去,他將計劃在中國增加設計、市場營銷等高附加值崗位,同時縮減工廠產線員工,並將生產環節逐步轉移至印度或柬埔寨等地。
他表示,在美國設廠幾乎不可行。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使他對能否找到足夠的工人心存疑慮,同時也對在美進行大規模投資持謹慎態度,擔心未來政策再度反轉。
“我們為什麼要投入數百萬美元支援一個極有可能失敗或轉變的政策?”他說。
美國經濟承壓:關稅衝擊恐引發通脹與增長雙重風險
儘管美國經濟在2025年伊始表現強勁,但當前的貿易動盪正帶來嚴峻挑戰。
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價格,削弱了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能力。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裡(Michael Feroli)在週三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自今年1月以來宣佈的關稅相當於“超過3000億美元的增稅”。
與此同時,對未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使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劃,進一步壓制投資意願。
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高額關稅還可能破壞美國在遏制通脹方面的來之不易的成果。美國通脹率在2022年觸頂後逐步回落,儘管週四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通脹低於預期,但若由於關稅推動物價再次上漲,同時經濟增長減弱,美聯儲將面臨巨大的政策困境——因為降息以刺激經濟的舉措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
儘管美國就業市場和整體經濟增長仍然強勁,相關調查卻顯示信心正在下滑。3月份,美國一項關鍵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自2022年以來的最低點。
經濟學家指出,在當前對進口徵收愈加沉重的懲罰性關稅背景下,想要扭轉貿易逆差並不容易。穆迪分析公司副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蒂安·德里蒂斯(Cristian DeRitis)表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如電子產品——難以透過本土生產或轉向其他國家供應商來替代。
“轉移這些生產需要時間和精力,並且代價不菲。”德里蒂斯說。
“異常艱難”:小企業在關稅衝擊下苦苦支撐
不斷變動的關稅威脅、反覆的政策調整與上調,正讓美國的小企業陷入困境。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沃靈頓的Darianna Bridal & Tuxedo婚紗禮服店在過去三四個月售出了223件婚紗,這些禮服抵達中國後將面臨新的關稅。
“這將擠壓我們的利潤空間,”共同所有人弗蘭科·薩勒諾(Franco Salerno)表示。他不會把新增關稅轉嫁給已經付款或支付了50%定金的新娘們,“這會吞掉我的薪水。”
薩勒諾和妻子溫迪在週三忙著調整店內收銀系統,以適應新的關稅政策。他希望價格上漲不會影響銷售。“婚紗是一次非常情緒化的消費,”他說。
“我們一直盡力確保不將產品價格提高到原本的零售價之上,”Lay-n-Go公司的營運長兼聯合創始人亞當·法扎克利(Adam Fazackerley)表示。他的公司在中國和柬埔寨生產化妝包及其他束口袋產品。“但這已經變得異常艱難。”
法扎克利與妻子艾米於2010年在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創辦了這家公司。他表示,新關稅“可能就是最後一擊”。“如果我們的價格突破19.95美元或29.95美元的心理價位,銷量將會下滑。”
傢俱製造商伊森艾倫(Ethan Allen)的執行長法魯克·卡斯瓦里(Farooq Kathwari)表示,公司可能會上調部分產品價格,或調整市場宣傳中強調的商品種類。該公司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丹伯裡,75%的傢俱在北美生產,其餘在海外,一些落地燈、吊燈和裝飾配件來自中國。
和許多美國公司一樣,伊森艾倫也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該品牌在中國設有40家零售門店,銷售來自北美的傢俱。卡斯瓦里表示,中國市場“雖然佔比不大,但受到的衝擊極大”。
中國經濟模式面臨重塑:出口導向的極限與結構性挑戰
對中國而言,在當前的貿易戰背景下,尋找新的出口買家並非易事。
經濟學家指出,這場貿易戰牽涉的不僅是中國短期的經濟表現,更關係到其長期的經濟發展模式。過去數十年,中國依靠對工廠、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大規模投資,以及強勁的出口引擎,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如今這種以投資和出口為核心的增長已經放緩。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必須轉向“消費拉動型”的增長路徑,否則將面臨增長停滯的風險。這一轉型需要將更多資源從生產部門轉向居民家庭消費層面——這不僅意味著鼓勵消費,還需要在社保體系建設、地方政府財政紓困等方面進行深層次改革,這是一項耗資巨大且困難重重的系統性工程。
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諾伊曼(Frederic Neumann)預計,貿易戰將在未來一年使中國GDP增速減少1.5至2個百分點。
高盛估計,中國約有1000萬至2000萬個工廠崗位依賴於滿足美國消費者對於家居用品、玩具、電子產品等進口商品的需求。若美國市場縮減,這些崗位將面臨嚴重衝擊。
位於佛山的出口商朱子通(Zhu Zitong,音譯)表示,他的工廠生產的塑膠桶在過去兩天已有3家美國客戶取消了訂單。此外,還有兩家從他處進貨的中國出口商告訴他暫緩發貨,直到他們能找到新的買家。
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之際,中國中小製造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朱子通表示,他不指望這次貿易緊張關係短期內得到解決。他透露,地方政府已告知他,中國正權衡出臺支援製造商的相關政策,但如果近期沒有新訂單,他計劃在下週末前逐步停產。
廣東某電子製造商的市場人員萬俊輝(Wan Junhui,音譯)也表達了類似的焦慮。他告訴《華爾街日報》,自川普當選總統以來,他們就預期關稅會上漲,因此迅速啟動了全面的成本審查,包括原材料採購、生產流程最佳化等,最終將產品成本降低了約10%。他表示:“不幸的是,這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仍然不夠。”一些客戶甚至要求超過30%的降價,在川普將對華關稅提高至100%以上之前就已開始壓價。
隨著訂單取消潮湧現,萬俊輝所在的公司已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內部應對小組,以處理前所未有的大量退單請求。銷售團隊正使用電子表格追蹤各客戶的取消率,試圖分析趨勢和風險點。這種精細化追蹤反映出企業已經從“觀望”轉為“危機應對”模式。
儘管現實艱難,一些企業主仍保持強硬立場。以生產毛絨玩具的洪斌斌為例,他直言:“我不認為中國應該妥協,畢竟,是他們(美國)不講理。”這種態度代表了一部分民營製造商對國家立場的支援,同時也反映出當前國際博弈中的情緒對抗色彩。
但在這背後,是對供應鏈重構、市場重新定位、政策不確定性和消費者心理轉變的複雜適應過程。中國製造正面臨一次深刻的蛻變,而這場蛻變的代價,可能是數百萬崗位、數千家工廠和一代人的產業路徑選擇。

“活不下去”!中超物價或暴漲3倍,華裔商戶憂心"斷供危機"

持綠卡30多年!紐約男子出國度假返美,肯尼迪國際機場入境被拘留
川普對華關稅飆至145%,美股暴跌!“小額郵包”關稅調至120%,5月2日生效!
紐約觀光直升機墜毀,西門子高管一家遇難!細節披露

紐約客最應該下載的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