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研究|估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Ⅱ

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在2月和3月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兩次共加徵了20%的關稅。在此背景下,我們曾測算了理論層面美國對華加徵20%關稅的影響。但4月以來,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落地,美國對中國以及全球所有貿易伙伴的關稅稅率明顯攀升。截至目前,本屆美國政府對華新增關稅稅率累計已達到145%。
基於此前的分析,本文就最新發生的關稅政策可能對中美帶來的宏觀影響進行了初步測算與更新。我們認為,美國關稅政策或拉高其國內通脹水平1-2個百分點,並造成我國出口1.2-1.3萬億元的下降。在考慮外需對經濟拉動的乘數效應後,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經濟執行的影響或在2萬億元左右,佔GDP的比重約為1.5個百分點。
基於這些測算和現實,我們認為理解和應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有四點含義。
稅率抬升對我國衝擊的邊際效果遞減。極端水平的稅率數字變化將不再有實質性的經濟意義。
在面臨極端水平關稅時,美國的剛性需求意味著我國商品將大量透過轉口的形式間接流入美國。因此我國同他國的貿易關係,以及各國同美國的貿易關係是我國未來出口的關鍵變數。
我國企業應繼續加快出海佈局,以減輕關稅帶來的衝擊,併為改善同他國經貿關係提供基礎。
❹ 規模足夠的內需與消費支援政策應成為應對外部衝擊的重要手段。
掃描文末二維碼可閱讀全文。
本文作者系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杜宇宸。本文版權歸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或引用。
估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在“對等關稅”政策後的更新
文 | 杜宇宸

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在2月和3月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兩次共加徵了20%的關稅。我們曾在CF40研究·簡報《估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中測算了理論層面美國對華加徵20%關稅的影響。但4月以來,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落地,美國對中國以及全球所有貿易伙伴的關稅稅率明顯攀升,造成了全球市場的動盪。
具體而言,當地時間42日,美國宣佈於5日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全面關稅。同時,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更高稅率。其中,中國被加徵34%的關稅,其餘包括歐盟20%、日本24%、韓國25%、越南46%等,這一決定原定於49日生效。不過,墨西哥和加拿大在USMCA框架下繼續享受豁免,未受此次對等關稅影響。此外,美國政府宣佈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關稅豁免,自52日起徵收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
在我國宣佈對美加徵34%關稅的反制措施後,美國表示於49日再對中國額外加徵50%的關稅。隨後,我國進一步進行反制,而美國則宣佈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提高到125%。同時美國表示,對於那些願意談判且沒有反制的國家和地區,對等關稅的執行將暫緩90天,這期間稅率按10%執行。疊加此前因芬太尼問題徵收的20%關稅,截至目前,美國新政府累計將對華關稅稅率提高了145個百分點。
本文基於此前的分析,就這些最新發生的關稅政策可能對中美帶來的宏觀影響進行了初步測算與更新。我們認為,美國關稅政策或拉高其國內通脹水平1-2個百分點左右,並造成我國出口1.2-1.3萬億元的下降。在考慮外需對經濟拉動的乘數效應後,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經濟執行的影響或在2萬億元左右,佔GDP的比重約為1.5個百分點。

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
中國製造是全球製造業產品價格之錨。如圖1所示,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幾乎翻了七倍,並已接近G7國家的總和。中國是過去20年來全球製造業最重要的邊際增加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製造業生產國。這意味著,由於一國內中國產品的不斷進入,亦或是該國存在中國產品進入的可能性,其製造業產品的定價都會在經濟機制的調節下被中國的價格所影響。而這一影響客觀上並不需要透過生產和貿易這一傳統的傳導機制實現。
此外,如圖2所示,在過去二十年間,G7國家的製造業PPI同中國的PPI走勢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且2013年後中國PPI的領先效果愈發明顯。同時,我們曾在CF40研究·簡報《中國製造是全球製造業產品價格之錨》中指出,在各類影響全球製造業產品價格的因素中,中國價格波動對全球製造業產品價格影響最大這意味著,無論具體的製造業產品是不是由中國製造,也無論具體的製造業產品是否從中國進口,中國的價格決定全球的價格。
關稅將透過成本上漲和製造業商品價格波動共同影響美國通脹。上文的分析意味著,中國價格對各國價格的影響不僅透過貿易渠道傳導。那麼對美國而言,中國價格水平波動影響的將不止是其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部分,而是其規模高達6萬億美元的整個商品消費市場。事實上,若關稅能夠發揮作用,美國面臨的將不只是從中國進口產品價格的提升,而是其國內商品消費市場價格水平的重新定價。
因此,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實際上將透過其製造業商品價格的波動和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共同作用。具體而言,在面對美國加徵關稅這樣的外部衝擊時,我國外需或出現一定程度的走弱,由此對我國工業品價格水平造成負面衝擊。而在此影響下,美國的製造業商品價格水平也會出現聯動反應,和關稅稅率抬升帶來的成本上漲一同影響美國商品消費市場的價格水平,進而影響其整體通脹。
基於這一思路,我們測算了我國工業品價格對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的傳導係數,以及後者對美國商品消費價格的傳導係數,以估算關稅可能對美國通脹帶來的影響。對於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對其商品消費價格的傳導係數,我們以2013年以來美國製造業PPI的季調後月度環比折年率為解釋變數,對2013年以來美國PCE商品價格指數的季調後月度環比折年率進行了迴歸。這一回歸的結果為0.38
也即,2013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1個百分點的波動對應著其商品消費價格約0.38個百分點的變動。同時,我們在CF40研究·簡報中國製造是全球製造業產品價格之錨》中的測算結果表明,2013年以來,我國工業品價格1個百分點的波動對應著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約0.8個百分點的波動。
若在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下,我國工業品價格水平下降2個百分點,在不考慮額外成本變化時,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將獲得1.6個百分點的緩衝。由於當下眾多經濟體面臨10%的普遍關稅,我們傾向於認為,多數進口商品將最終透過較低稅率的經濟體流入美國。這種情況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相當於將其進口的邊際有效稅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在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美國製造業商品價格或將上升8.4個百分點。而這將對應其商品消費價格水平上漲約3.2個百分點。鑑於商品消費佔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籃子的30%左右,美國稅率的提高將使得其國內整體通脹水平攀升約1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推算了美國平均有效稅率進一步提升時,其國內通脹水平的變化。如表1所示,在美國平均有效稅率提升10%時,其國內通脹水平將上漲約1個百分點。但是,若各國同美國的談判進展不佳,或是美國進一步採取了其他貿易壁壘,其平均有效稅率或面臨更高的升幅。而在美國平均有效稅率提高20%時,其國內通脹水平將上漲約2.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將使其國內整體通脹水平提高約1-2個百分點

關稅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在面對20%的稅率時,關稅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取決於量價取捨我們曾在CF40研究·簡報《估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中指出,從理論上來看,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會從量和價兩個維度衝擊我國出口。具體而言,在面對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時,一個我國承擔更多成本的情形意味著,我國出口商將被迫部分下調其產品單價以維持競爭力,這會從價格角度影響我國對美出口。
而一個美國承擔更多成本的情形意味著,美國進口商將面臨更高的價格上漲。這時,美國進口商會透過其對我國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轉化為對我國商品需求的下降,從數量角度影響我國對美出口。
因此,當我國承擔成本較低時,儘管我國出口在價格方面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但美方對應承擔的較高成本會透過其對我國商品的需求彈性從數量方面衝擊我國出口,由此產生一個量價的取捨。
對此,我們測算了在面對美國20%的關稅衝擊時,我國對美出口的變化。如表2所示,若中方完全承擔成本,我國對美出口的下降將完全來源於單價的下降。而若美方完全承擔成本,其會透過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彈性(-1.08)造成我國出口數量的下降,最終對美出口總價值將下降21.6%。若中美平均分擔成本,我國對美出口會面臨10%的單價下降和9.7%左右的數量下降,最終導致對美出口總價值下降19.7%。總體而言,在面對20%的關稅時,我國對美出口受到的影響規模大概在6000-7000億元左右。
美國對華商品的需求剛性意味著稅率上漲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是非線性的。理論上而言,隨著稅率的上升,我國出口受到的衝擊將會逐漸加大。但是,由於我國在特定行業擁有不可替代的生產優勢和完整的產業鏈配套能力,美國在短期內或難以找到有效替代來源,導致美國對這部分商品存在一定的需求剛性。這意味著,稅率上漲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是非線性的。
基於這一考慮,我們觀察了HS4位碼下每個商品中國在美國總進口的份額,以及中國出口佔世界總出口的份額。如圖3所示,藍點表示了整體層面上我國在美國總進口中的份額和在世界總出口中的份額。近年來,這兩個份額大致均在14%左右。
就此,我們認為在這些總體份額兩倍以上的商品,短期內美國對華可能存在一定的需求剛性,這部分的出口並不會出現劇烈收縮。而真正會受到關稅影響的商品,應該是美國對我國進口依賴度較低,且我國出口佔世界總出口比例也較低的商品,即為虛線圈出的矩形以內的部分。這些商品的總規模約在1.2萬億元,佔我國總出口的4.8個百分點。
稅率在向上攀升過程中對我國出口產生的邊際影響會逐漸縮小。上文的測算結果表明,若美國對華加徵20%的關稅,我國出口商需要面臨一定的量價取捨。而從總量上來看,20%關稅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在6000-7000億元。
但隨著稅率的上升,美國對我國部分商品存在的剛性需求將逐漸顯現。若美國對華加徵54%的關稅,我國出口下降的規模或將是那些美國有著非剛性需求的部分,也即我們上文測算的1.2萬億元左右。換句話說,在關稅稅率從20%提升至54%的過程中,我國出口受到的新增衝擊大概會在5000-6000億元,呈現一種邊際效果遞減的局面。
一個極端水平的稅率意味著中美雙邊貿易的坍縮,但剛性需求下大量的轉口會使得我國總出口受到的額外衝擊相對較低。
……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檢視全文
“CF40研究”小程式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責任編輯:潘潘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