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怎麼就成間諜了?

作者:維舟
來源:維舟
文章已獲授權
董明珠又整了個大新聞。
這位向來頗具爭議的企業家,日前剛剛第五次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旋即就丟擲一番令輿論譁然的言論,宣稱自己“絕不用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裡培養自己的人才”,理由是“海歸派裡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這話不僅令人震驚,更讓人害怕。陳白在《經濟觀察報》撰文說:
在地方都開啟搶人大戰的今天,知名企業家卻對海歸人才抱有如此莫須有的敵意,實在令人費解。且不論在海外深造之後即將回國的海外高校畢業生們聽到這樣的話會作何感想,那些早早選擇歸國的各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聽到這樣的表態,恐怕會感到不被信任的寒心。
也正因此,在費解之外,董明珠的“間諜論”讓人害怕。簡單地將人才選擇簡化為“本土”與“海歸”的二元對立,本質上是在有意製造社會割裂。當這樣的撕裂公眾情緒的行為,發生在一家國有企業的掌門人身上時,在國內可能會引發“寒蟬效應”,在海外可能還會讓人懷疑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決心。
像這樣的批評,還有不少,意思都是“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說這話,但這麼說不對”;另一類反應則揶揄,董小姐之前高調亮相的親信王自如就是海歸,項棟樑一篇《確實應該嚴防海歸間諜竊取格力核心科技!》更是極盡諷刺之能事,暗指“海歸間諜論”只是庸人自擾。
然而,這兩種反應都未能解釋:董明珠為什麼要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只是一時失言嗎?
在抨擊她之前,不妨先理解一下她的處境。這位曾帶領格力電器走向輝煌的71歲企業家,現在應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在連續18年佔據空調全球市場份額頭牌後,格力正在輸給老對手美的。
圖上年份後的“A”代表“actual”,即實際資料
格力的市場佔有率在2012年達到45%的巔峰,2016年仍維持在43%,但去年已經滑落到25%,落後於美的(27.8%,6140萬臺),並且這一頹勢仍在繼續:今年1季度,格力在國內線下市場份額還在繼續大幅下跌,美的卻在快速增長。
不僅美的在趕超,連以往董明珠不放在眼裡的小米,也異軍突起,去年賣出680萬臺,增長達到恐怖的50%,而格力卻是負增長。
2013年,雷軍曾和賭1塊錢,看5年後小米營收能否超過格力,董明珠當時霸氣回應:“要賭就賭10個億!”雖然時效早過,但小米無疑更被公眾所看好,網上還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評論:“我可能不會因為雷軍的宣傳而買小米但是會因為某個人而不買格力。”
格力電器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表現不佳,營收469.39億元,同比下降15.84%,這讓董明珠倍感焦慮,情急之下甚至說出“沒有格力空調就是傻瓜”這樣的話,可見她多麼著急想把業績做上去。
格力電器這些年多元化戰略失敗,除了空調之外,其餘產品線不見有什麼成功的,在手機、新能源汽車、晶片、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海外市場拓展也不成功:雖然在國內市場是龍頭老大,但格力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份額始終慘淡,十年下來毫無改觀。老實說,空調市場已經很難有什麼重大突破,無非是那些老玩法。
面臨這樣痛苦的瓶頸,一般人的自然想法可能是“突圍”,然而,突圍早就嘗試過了,海外開拓不利,多元化轉型更是試錯成本極高的嘗試,更重要的是,這些無一例外是在她董明珠任期內做過的,以她的個性之強硬,又怎麼能承認並檢討自己當初做得不好,推倒重來?
當然,還有一種選擇,就是低頭認輸,鞠躬下臺,讓賢給新一代去開闢,然而,這卻又是董明珠絕對不會選的,她從一線銷售做起,一路摸爬滾打到今天,所歷經的艱辛絕非常人所能承受,35年來一次次化險為夷,都是靠自己極其頑強不服輸的個性扛過來的,越是這樣的人,越不肯激流勇退,而只會迎難而上,碾碎眼前的困難,因為失敗對她來說意味著自身全能自戀的毀滅,視為自己人生的失敗。
那她能怎麼做呢?答案是:既然新路子不好走,那麼就走老路,畢竟那不僅是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而且還一次次帶來成功,為什麼不能再複製一次?
這是組織內部經常出現的現象,國內企業尤然,從根本上說,這是領導力危機:領導者缺乏新思路,無法開闢新方向,而是試圖將老辦法用到極致——換句話說,更“卷”了。
董明珠在面臨極大的困境與挑戰之際,頑強應戰,此時她的本能反應就是去竭力動員那些多少年來忠心耿耿追隨她的老部下(她的用人機制本來就看重“忠誠”),本來努力到100分的,現在加把勁努力到120分。
順著這個思路,就能理解她為何說出那番話了:海外市場不行,迎合國內市場的民粹主義基本盤才是格力的根本,更自我標榜為“國貨之光”;不僅如此,既然要動員忠誠下屬,那就索性公開放話,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明白不會引進什麼外部的新鮮血液來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這話當然有爭議,但黑紅也是紅,不也是一次曝光機會嗎?還不用花一分錢。
這樣做,誠然也不失為一種應對辦法,但這種激進保守化也意味著,在她心目中,新路子已經走不通、放棄了,不打算引進什麼瞭解世界前沿動態的新人才,轉而注重激發現有團隊的忠誠,以“卷”應“變”,短兵相接,以更兇狠的拼搏姿態去搶奪存量市場。
董明珠選擇這條路,乍看一如既往地姿態強硬,但這難以掩蓋她的虛弱:“退守根本”的“絕地反擊”不僅意味著危機之下的總動員,更關鍵的是暴露出她別無出路,一旦這條路也走不通,那麼到時格力可能發現自己早已錯過了變革的最好時機。
從根本上說,現在的市場競爭態勢已經變了,格力面臨的危機已經不是如何改進舊模式,而是必須進行正規化轉換才能應對新模式的降維打擊:好比對手已經造出火車,你再怎麼鞭策馬車跑得快,從長遠來看都必輸無疑。
董明珠曾公開炮轟小米,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社交平臺上暗諷:“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這話很尖刻,但確實道出了一點:當一個組織失去變革能力時,危機遲早會到來。不過,這與其說是被時代拋棄,不如說是董明珠自己放棄了曾有過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