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OECD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業更受青睞

3月12日,經合組織(OECD)釋出《國際學生流動的主要趨勢》簡報,對2018-2022年間的國際學生流動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分析。
來源:OECD 官網
資料分析結果表明: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18年至2022年間國際學生的流動性仍持續增長。
●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地國基本保持不變。
●大約三分之二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就讀的國際學生來自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
●國際學生主要集中在博士專案以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各國在留住國際畢業生方面的政策各不相同:有些國家提供工作和居留途徑,而有的國家則實施嚴格的簽證和就業規定。而這些政策也持續影響著國際學生在全球範圍內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OECD,全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橫跨歐洲、美洲、亞洲的38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包括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瑞士、挪威、芬蘭、丹麥、瑞典、西班牙、日本、韓國、澳洲等眾多留學主流國家。
來源:OECD 報告
相信以上這些方面在留學規劃和決策過程中,能為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報告的具體內容吧!
01
2018年-2022年
國際學生流動持續增長
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生流動性持續大幅增長,國際學生總數量增長了50%以上。
據統計,38個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國際生數量從2014年的300萬名增加到2022年的460多萬名。
這一增長可歸因於多個因素,例如對高質量教育專案的追求、進入世界知名院校的機會,以及在發達經濟體中獲得更好職業前景的可能性。此外,主要生源國的中產階級財務能力的提升,也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
儘管2020年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OECD 國家接收的國際學生數量在2018年至2022年間仍增長了18%,但低於2014年至2018年間超過30%的增長。
這一資料也反映了各國大學在面對新挑戰時的快速應對能力,包括採取線上和混合學習模式以及疫情期間對國際學生的支援政策,比如靈活的簽證規定、延長的工作機會以及針對性的經濟援助等。
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僅有五個國家接收的國際學生數量出現下降,它們分別是:澳洲、丹麥、義大利、紐西蘭和美國。
這一下降主要歸因於疫情期間這些國家實施的簽證限制和邊境管控,其中,澳洲和紐西蘭的措施尤為嚴格;此外,美國也進一步收緊了國際學生簽證政策。
相比之下,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只有比利時、法國和冰島的國際學生人數略有下降,而且幅度很小。
來源:OECD 報告
02
留學生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地國穩定
接收國際學生能夠增強各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多樣性、學術聲譽和經濟貢獻。同時,本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數量反映了外國教育體系的吸引力、實際或認知上的質量優勢,以及學生對特定技能和經驗(如語言學習)的追求。
報告認為,分析這兩種趨勢有助於評估各國在吸引人才方面的能力,以及其本國學生如何利用國際學習機會。
OECD成員國依然是國際學生的主要目的地。2022 年,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紐西蘭、英國和美國共接收了在OECD國家學習的460萬國際學生中的近2/3,這一趨勢近年來始終保持穩定。
這些國家因其享有盛譽的高等教育機構、畢業後的工作機會以及強大的國際網路,一直被視為國際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韓國、荷蘭和土耳其合計接收了OECD國家國際學生總數的16%,表現突出。
與留學目的地國類似,在2018-2022的四年間,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國格局也保持相對穩定。
其中,排名前十的生源國合計貢獻了OECD國家國際學生總數的約一半,凸顯了全球學生流動的集中趨勢。
不過報告認為,這一排名受到國家人口規模的影響,因為人口較多的國家往往向國外輸送更多學生,即便其出國留學的整體比例相對較低。
這也是為何中國和印度始終是國際學生主要來源國的重要原因。根據資料統計,2018年至2022年間,來自這兩國的學生約佔全球國際學生總數的30%。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3的中國和印度留學生主要前往五個國家學習: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和美國。
此外,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始終位列OECD國家中生源國前十,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它們與歐洲及其他地區長期以來的文化與學術交流傳統。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頂尖院校錄取競爭激烈,公立大學人滿為患(尤其是在義大利和法國),也促使更多學生選擇赴海外求學。
圖源:OECD 報告
03
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高收入國家
報告還顯示,國際學生的流動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約2/3的國際學生來自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國家。
在部分國家,這一比例甚至超過90%,例如克羅埃西亞、哥倫比亞、丹麥、奧地利、西班牙和瑞士。相比之下,澳洲、加拿大、法國、拉脫維亞、波蘭和土耳其的這一比例低於50%,表明這些國家吸引了較多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學生。
低收入國家學生的比例較低,主要受財政、行政和結構性障礙的限制。然而,一些OECD及其合作伙伴國家接收了相對較多的低收入國家學生。
在巴西、法國、德國、葡萄牙和土耳其,低收入國家學生的佔比超過國際學生總數的5%。這些國家通常透過特定政策來吸引發展中國家學生前來接受高等教育,例如降低學費、設立專項獎學金計劃,以及與特定地區的高校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等,以提高教育的可及性。
圖源:OECD 報告
04
博士專案與STEM專業更受青睞
想要更好地理解國際學生流動,不僅限於分析他們的來源國和留學目的地,還需要關注他們所學的專業及就讀學歷層次。
國際學生在不同學歷層次上的分佈,既反映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體現了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會的吸引力。
通常而言,學歷層次越高,國際學生的佔比越大。許多學生選擇攻讀研究生學位,以提升自身專業度以拓寬職業前景。
在OECD國家中,國際學生的比例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而增加。平均來看,國際學生佔所有本科生的5%,佔碩士生的15%,而在博士專案中,這一比例高達25%。
奧地利、盧森堡、紐西蘭、挪威、瑞士和英國的博士專案國際學生比例尤其高,至少佔博士生總數的 40%。這些國家的大學透過獎學金、研究機會及強大的學術網路吸引全球人才。
在某些國家,博士生中國際學生佔比較高也與本國學生對攻讀博士學位興趣下降有關。
例如在法國,博士階段學習時間長、職業前景不確定,再加上一些私營部門提供的更具吸引力的就業機會,使得本國學生對博士學位的興趣逐漸減弱。因此在這些國家,國際學生的招生對於維持研究能力和創新至關重要。
此外,相比本國學生,國際學生更傾向於選擇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專業。有30%的國際學生選擇STEM相關專業,而本國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19%。
這一趨勢在丹麥、瑞典和土耳其尤為明顯,在這些國家,超過40%的國際學生就讀於STEM學科。
相較之下,國際學生對健康與社會福利相關專業的興趣較低,僅有11%的國際學生選擇這些領域,而本國學生的比例為15%。據推測,相關法規的限制以及學位認證的挑戰,往往阻礙國際學生進入這些專業。
圖源:OECD 報告
05
各國留住國際畢業生政策差異明顯
除以上內容外,考慮國際學生畢業後的發展機會同樣至關重要,因為能否在完成學業後留下來發展就業,往往會影響他們的留學決策。

除了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趨勢,獲得就業機會和長期發展前景還可以幫助東道國緩解技能短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各國在吸引和留住國際畢業生方面的政策差異顯著,一些國家提供簡化的就業和居留路徑。
例如,加拿大的畢業後工作許可(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允許畢業生留在加拿大最長工作三年,並提供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機會。
類似地,英國的畢業生簽證(Graduate Route)允許國際學生留英工作兩年以積累職場經驗,而德國則為非歐盟畢業生提供18個月的求職期。
然而,也有一些國家的畢業後就業和居留政策相對複雜且限制較多。
例如,在法國,外國畢業生可以申請工作居留許可,但手續較為繁瑣;美國則對工作簽證設有配額和時間限制,使國際畢業生進入當地就業市場的難度更大。
除了簽證和居留政策,許多國家還提供財政支援和職業發展計劃,以幫助國際畢業生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例如,澳洲和紐西蘭設有實習和帶薪合作專案(co-op programmes),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部分國家針對醫療、工程、資訊科技等高需求領域推出專項計劃,以吸引相關人才。例如,德國的藍卡計劃(Blue Card)和丹麥的快速通道簽證(fast-track visa)有助於填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凸顯了國際畢業生對當地經濟的積極貢獻。
來源:OECD官網、留學咖啡館

編輯:李嘉祺
終審:姜乃強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