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在國內悄然出現,江浙滬一帶逐漸增多:“兩頭婚”你能接受嗎?

作者:水木先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水木先生說(ID:shuimujunshuo)

聽過兩頭婚麼?
這是國內近來新起的一種婚姻模式:
  • 男方不言娶,女方不言嫁,雙方基於平等結合。
  • 沒有彩禮,沒有嫁妝,買房首付兩個家庭各自出一半。
  • 夫妻婚前談好,生兩個小孩,如第一個跟男方姓,第二個就必須跟女方姓。即,冠姓權要平等。
  • 孩子叫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叫媽媽的媽媽也叫奶奶,“外婆外公”、“婆家”這些名詞完全消失。
乍一聽,感覺挺怪,還以為只是極個別婚姻現象。
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兩頭婚”在江浙滬一帶居然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一位杭州本地年輕人告訴上觀新聞記者:
兩頭婚,也就是兩家並一家。
在新人組成一個小家庭後,一般按照事先約定生下兩個小孩,隨夫妻倆各姓一個,兩個原生家庭各自撫養。
看過極晝工作室寫的一篇紀實報道。
孫茵在上海生活長大。
獨生女,家庭條件優渥。
顧忌到父母不想要自己遠嫁,以及想擁有小孩冠姓權的想法,孫茵問男友:能不能讓一個“姓”給我這邊?
男友答應。
兩個家庭一系列“平等協議”談妥後,兩人順利結婚,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
2021年除夕,婆婆開始催育。
孫茵答應:嗯,今年就計劃備孕了。
婆婆滿意笑了。
但孫茵卻有自己苦惱,婚前商定,第一個孩子跟男方姓,第二個孩子跟女方姓。現在男方準備的名字都是男孩的名,那第一胎如果不是男孩怎麼辦?
孩子性別之爭,也可能會成為夫妻爭吵的導火索。
浙江嘉興的李玫(化名)姐妹就更頭疼。
李玫是妹妹,上面有一個年齡只稍大的姐姐。
到適婚年齡後,父母給李枚姐妹下了死命令:你們兩姐妹,必須有一個是結“兩頭婚”,保住李家姓氏。
父母為什麼如此固執冠姓權?
李枚說,“老人迷信百年之後要有子孫喊爺爺奶奶,路上才好走”、“就是要延續家族的香火。”
李枚脾氣倔,不從。
李枚姐姐最後做出犧牲,答應承擔著延續香火的責任:
  • 找本地的,兩頭婚,不外嫁,逢年過節都回家。
  • 兩婚後至少生2個孩子,其中一個跟女方姓。
每個兩頭婚的小夫妻,都有著各自的苦惱。
王君是杭州蕭山人。
當初迫於原生家庭父母壓力,在當地找了物件,組成“兩頭婚”家庭。
事前男方家庭已經談妥:第二個孩子一定跟女方姓。
不過,真等二胎生下來後,男方沒變卦,妻子卻“變卦”了,主動讓出孩子的冠姓權。
2個孩子都跟丈夫姓。
王君解釋,“我不想因為爺爺奶奶(包括外公外婆)的偏愛,導致我兩個孩子感情有隔閡。”
成全了孩子,辜負了父母。
王君說,“因為這事,和父母一見面就會吵。”
關於“兩頭婚”,網上不乏鼓勵者。
有人覺得這是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
也有人說,孩子必須跟男方姓本來就不合理,這樣就很好解決了“孩子冠姓權”問題。
的確,冠姓權問題是解決了,卻也在無形中生出更多難題。
1)雙方原生家庭干涉過多,破壞小家庭的完整性、自主性。
我一直覺得,小夫妻想感情好,就要跟彼此的原生家庭儘可能拉開距離。
婚是為自己結的。
孩子是為自己生的。
一方原生家庭跟另一方日常來往也不要過於頻繁,保持該有的界限。
只有這樣,大家才能都過得輕鬆自在。
事實上,“兩頭婚”正好相反。
結婚,生娃,對長輩的稱謂等等,都需要受到2個原生家庭的過多幹涉。
2)偏愛,會破壞孩子跟孩子的手足情誼。
有學者在蘇南調研發現一個荒誕事。
老人去幼兒園接孩子,只接走了自己同姓氏的孫子,卻拋下異性的孫女。
截圖來源:極晝新聞工作室
3)妻子生育自主權被剝奪。
比如雙方家庭談好是生2娃。
第一個跟女方姓,第二個跟男方姓。
等真生孩後,你忽然發現帶娃真的好辛苦,耗時耗神還耗錢,不想生了。
可你不生了,男方會答應嗎?或讓第一胎改姓男方,你父母會答應嗎?
生,你是委屈自己。
不生,你是“言而無信”,得罪家人,生活也很容易因此走向雞飛狗跳。
人各有所好。
如果選擇“兩頭婚”的婚姻模式,是出自你的內心意願,那也無不可。
如果是迫於父母壓力,那一定不要妥協。你務必要為而活。
再說個延伸話題。
“兩頭婚”現象讓我想起當下一個熱詞:婚後男女平等。
比如很多人建議取消彩禮,也取消嫁妝,實現真正男女平等。
比如還有人鼓勵“婚後財產各存”、“婚後消費AA”等婚姻模式,理由也是為追求男女平等。
可我想說,這是謊言,是對女性的剝削。
生孩子費用怎麼A?
妻子因生育被耽誤的勞動工資誰來支付?
妻子為照顧家庭付出更多精力,從而讓自己職場競爭力下滑,這損失又該如何量化?
答案是,無法量化。
有句話說得好,只要男人不會生孩子,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造成這一局面,不是男人的錯,也不是老天爺的錯。
因為婚姻不是談平等的地方。
委屈了想抱抱,開心了想分享,發現TA多瞅別人一眼可能都會醋意大發。
說到底,婚姻關係也就是親密關係啊。
當然,婚姻本質是一場合作,這話也沒錯。
但這合作跟職場合作不同,“平等”不是主色調,愛,責任,同理心才是。
就像哪天你失業了,回到家推開門,肯定希望聽到安慰,“沒事,家裡賺錢有我呢!”,而不是一個動不動把合作、平等掛在嘴邊的自私鬼。

|本文為水木先生說原創,轉載請聯絡原創授權|
關於作者:水木先生說(ID:shuimujunshuo),剖析社會,分享教育觀,與500萬讀者一起成長。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每晚21:21,與你不見不散。讓我們的呼聲,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音浪。轉載請聯絡水木先生說(ID:shuimujunshuo)授權。

【墨枝夏裝專場】
專注32年高階真絲品牌,
上衣、裙子,法式、新中式、通勤、極簡,多種風格隨便挑
贊同觀點戳在看】,喜歡本文就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