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倒下的地方,生意也正在崛起 2025-05-04 18:45 鋅財經 導語 近消費者,理解消費者,服務消費者。 今日免費下載:2024春節消費分析報告 來源:鋅財經 作者:路世明 2024年: 是AI的一年,是晶片的一年,但也是汽車的一年。 我記得年初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講,車圈已經進入了淘汰賽,車企的日子更不好過了,行業已經到了拼刺刀的階段。 的確,過去的一年,有車企突然倒下了,像高合、像合創,它們徹底告別了牌桌; 也有車企半死不活,像哪吒、像極越,它們正在苦苦掙扎; 還有車企遭遇了中年危機,比如BBA,比如大眾,比如兩田一產,它們的銷量也正在斷崖式下滑。 但是,在這樣一片哀嚎裡,我們依然能夠聽見勝利的號角,依然能看到像小米這樣的黑馬,像理想這樣扶搖直上的玩家。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它們可以!而有的人就不行呢? 在過去一年,參加了小米、長城、蔚來十幾場釋出會後,最近,我終於有了答案,因為市場永遠都在那裡,江山就在那裡,哪怕再內卷,再激烈,可它從來不會缺少希望。 關鍵在於: 你怎麼去看待市場,你怎麼去理解使用者,你怎麼去技術創新。 拿小米來說吧,上市9個月交付超過13萬,能有這樣誇張的成績。 有人說是因為雷軍的營銷能力,有人說是因為小米的品牌效應,還有人說,是因為地方的助力。 這些因素的確存在,但更多的只是表象,小米汽車崛起的核心,其實只有“聽勸”兩個字。 消費者不喜歡隱藏門把手,小米聽了; 消費者希望有實體按鍵,小米聽了; 消費者希望天窗能防曬,小米聽了… 小到一個手機支架,大到電池安全技術,產品的裡裡外外,銷售的前前後後,只要消費者有呼聲,小米就有回應。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產品引數,同樣的銷售渠道,同樣的資金消耗,甚至比小米更好、更多的情況下,有的車企只能月銷兩千,而小米能月銷兩萬的原因。 因為消費者的要求並不高,但能滿足消費者的只有小米。 當然,不止是小米,包括同樣取得巨大成果的理想,在這兩家車企身上,你能明顯感受到這種態度,一切的一切,都在以使用者需求為先。 而在汽車智慧化的今天,想要滿足使用者需求,車企不能只會錦上添花,更要有技術創新的硬實力。 過去一年,在卷價格的同時,車圈也卷出了新的技術。 比如特斯拉FSD V12端到端大模型架構問世,為智慧駕駛領域帶來了新思路; 比如智己汽車搭載首個超快充固態電池,成為行業焦點; 比如理想開始思考,如何打通汽車與機器人等領域的協同…… 有人衰落,有人崛起,有人技術爆發,有人原地踏步。 2024車圈的割裂,本質上,是一種市場邏輯的轉變。 過去的多年,中國汽車市場一直是增量市場,大家都沒車,大家都想買車! 但現在,每家每戶門前,都停著一輛車,當需求邁過了臨界點,汽車自然也從賣方市場,轉變成了買方市場,“話語權”已經來到了消費者這邊。但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 有的車企還是放不下原來的架子,仍然高高在上, 有的車企還是改了不原來的思維,仍然我行我素。 於是,有的車企倒閉了,有的車企賣不動了! 於是,市場需求不足,成了最大的背鍋俠。 在我看來,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是一個增量市場: 2022年,美國汽車保有量為2.83億,普及率84%; 2023年,日本汽車保有量7650萬,普及率62%; 2024年,中國汽車保有量4.4億,普及率31%。 汽車市場,還大有需求,也大有可為,至於怎麼為,怎麼面對新階段的新需求,我想,小米和理想,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靠近消費者,理解消費者,服務消費者。 推薦閱讀: 1、光刻機產業鏈圖詳解 2、算力相關產業鏈梳理 3、2024年,誰在退市名單上? 4、國內催收行業分析 5、中國獨角獸企業排行榜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