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霸凌”正在小學悄悄流行!老師不會說,但家長一定要知道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越是不易察覺的欺凌,越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傷害。社交這件事上,孩子需要父母給予的勇氣。
——薩姐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
去年開學季曾發生過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
影片中,多名學生被一名短髮女孩在不同場合扇耳光,其中包括路邊、室內、窗戶邊等場景。
官方通報出來後,家長群裡都炸開了鍋。
每次看到這類新聞,都著實讓人膽戰心驚。
但除了這些會讓孩子身體受傷的肢體欺凌外,還有一些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的欺凌方式。
那就是——隱形欺凌
01

什麼是隱形欺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課題組,在2020-2022年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做了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都遭受過校園欺凌。
比如:
  • 東西被偷(52.8%)
  • 被捉弄取笑(37.2%)
  • 被辱罵(33.7%)
  • 被教師體罰(28.3%)
  • 東西被故意損壞(20.2%)
  • 被歧視(19.1%)
  • 不許上課(15.4%)
  • 被孤立排斥(14.1%)
  • 受到暴力威脅或恐嚇(13.2%)等等
隱形欺凌,就是指那些不容易被肉眼察覺,卻實實在在對孩子心理和精神造成傷害的霸凌行為。
它不像肢體衝突那樣明顯,卻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比如在學校裡,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玩,卻故意不叫上某個孩子,讓他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
又或者,在小組活動時,大家都默契地不把某個孩子算進自己的小組,讓他被孤立在外。
這種孤立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不被大家接納,從而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自我懷疑。
再比如,有些孩子會用陰陽怪氣的語氣和別人說話,表面上好像是在開玩笑,實際上卻在貶低對方。
“大家都別跟他玩。”
“你要是敢告老師,你就等著吧!”
“你咋考這麼好,是不是打小抄了?”
“我們聊我們的,別管他,他又聽不懂。”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都是“隱形欺凌”的表現,卻因為其隱蔽性,往往容易被忽視,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02

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1. 孤立排斥,把孩子變成“透明人”。
在學校裡,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幾個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聯合起來孤立另一個孩子。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她的孩子原本性格很開朗,在班裡朋友也不少。
但有一次因為不小心弄壞了朋友的鉛筆,從那以後,班上幾個孩子就開始故意不理他,課間活動也不叫他一起。
雖說後來幫孩子解決了這個事情,也給對方買了新的鉛筆,但從那以後孩子變得沉默寡言,成績也不如之前。
這種孤立行為比肢體欺凌更可怕,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2. 言語嘲諷,用“玩笑話”嘲笑別人。
很多孩子以為,只要不打架就不算欺負人。於是,嘴巴就成為了他們的武器。
有些孩子會趁老師不注意,小聲地對旁邊的同學說一些嘲笑別人的話。
或者在課間,故意大聲評論某個同學的穿著、長相,還美其名曰“開玩笑”。
說某個同學胖得像豬、嘲笑別人的衣服不好看、說別人的字醜等等。
這些話都會讓被嘲笑的孩子感覺到自卑,不敢展現自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3. 操控輿論,孤立目標。
現在的孩子接觸網路比較多,於是這種隱形欺凌也延伸到了網路世界。
一些孩子會在班級群裡、社交軟體上傳播一些謠言,詆譭某個同學,引導其他同學一起孤立他。
我曾經在網上刷到過一個帖子,講的是班級裡有個孩子被造謠偷東西。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就開始對他指指點點,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後來這個孩子不僅在學校裡被孤立,甚至後來還提出了休學。
這種傳播謠言的行為當然也屬於隱形欺凌,普通人陷入輿論的漩渦都會百口莫辯,更別提正在上學的孩子了。
03

家長需做到
“三要” 和 “三不要”
1. 三句話永遠不要說
  • 誰欺負你,你也這樣欺負過去。
當孩子向我們哭訴被欺負時,我們千萬不能這樣教孩子。
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陷入更大的麻煩。
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孩子養成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
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模仿對方的行為,讓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
  • 為什麼人家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呢?
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孩子被欺負後,內心已經很委屈、很痛苦了,家長這樣說,會讓他們覺得是自己的錯,從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被欺凌的物件,這和孩子本身的性格、行為並沒有必然的聯絡。
  • 同學之間鬧著玩的,不要放在心上。
在我們大人看來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但在孩子心中,這些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我們總是輕描淡寫地對待孩子被欺負的事情,只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重視,以後遇到問題也不會再和我們傾訴。
時間一久,孩子可能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都憋在心裡,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例如抑鬱症。
2. 三件事家長要做到
  • 安撫孩子情緒。
當孩子向我們訴說被欺負的經歷時,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我們的理解和安慰。
我們要耐心地聽孩子先講完事情起因。
等他們把內心的委屈和痛苦都發洩出來後再安慰孩子,再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爸爸媽媽會保護你。”
  • 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在孩子情緒穩定後,我們要和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可以問問孩子,他覺得怎麼做會比較好,然後再給出我們的建議。
同時也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在源頭徹底解決這種欺凌行為。
  • 學會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遇到的隱形欺凌比較嚴重,家長也要學會尋求外界的幫助。
向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求助,或是向學校領導反映情況,讓學校採取措施,制止霸凌行為。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透過法律途徑,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問題,父母會和他們一起,共同應對困難。
-END-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IPKID旗下親子教育公號,為父母定期分享優質教育理念、超級爸媽育兒經和獨家學習資源,你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