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河南信陽市實驗高階中學發生了一件瘋狂的事,給我看懵了。
說是有多名學生會幹部受賄,他們先是以查違紀的名義沒收學生手機,然後再私下“和解”。
如果學生肯交錢,就將手機歸不上報老師;若不肯交錢,就上報並給處分。
贖金,每臺300。

這價錢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小數,快趕上一週生活費了。
可不贖回吧,就只能開口管父母要錢再買新的,與其頂著被罵的可能,不如花點小錢擺平此事。
操作的人一多,紙難免包不住火。
經人舉報後,校方調查瞭解確有其事,將這4名幹部清退出了學生會。

看完這事,我覺得現在學生還挺社會化的,讓人大開眼界。
才多大點孩子啊,就把社會那套摸得一清二楚,一手交錢,一手擺平麻煩。
但從被沒收手機孩子的視角看這事,我覺得孩子也可憐的,被欺負了還不敢告訴老師家長,畢竟自己違紀理虧在先。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甘願交納贖金“打掉牙往肚子裡吞”,而只有一小撮孩子不怕事大,敢把事捅出來呢?
就像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說的:
“孩子之所以遭受了校園暴力,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施暴者的脾氣之外,還因為這些被欺凌的孩子性格軟弱。”
因為性格軟弱的孩子,總以隱忍的方式解決問題,退讓的方法化解矛盾。
在面對別人的強勢時,他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從氣質到性格都在告訴別人:我好欺負。

在學校裡,他們大多可能遭受過這樣的霸凌:
缺點被當玩笑開、被取不雅的外號、讓幫忙跑腿打雜,甚至故意栽贓陷害……
我還看過這麼一個心理學研究:
如果孩子本身膽小,再加上父母常忽視孩子被欺負的事實,那麼他會因沒人撐腰讓對方得寸進尺。
有不少被霸凌的孩子長期被孤立,不敢回懟,更不敢把事鬧大。
而是選擇被欺負後息事寧人、隱忍接受,把不好的情緒都默默內化。

但那些被壓抑下來的情緒會憑空消失嗎?當堆積太多又找不到出口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走向抑鬱和焦慮。
這樣的孩子,校園生活會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我看過法國打擊校園欺凌專家皮奎特的一個演講,對其中一句話印象很深:
“一個孩子被欺負,不是因為他胖、他醜,而是因為他看起來好欺負”。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成為自帶“強”氣場的人。
讓孩子有一張看起來“不好惹”的臉。
想要孩子不被欺負,得讓他有張看起來不好惹的臉,不能什麼都無條件順從對方。
簡單來說,就是堅決不當“軟柿子”。
因為孩子間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他欺負你,只是因為你看起來好欺負罷了。
雖說吃虧是福,但也得分事,也要有度。
記得李玫瑾做客《開講啦》的節目,她講起孫女在小時候被男同學欺負的事。
有一次,孫女被個男生抱起來往地上扔,頭撞到了凳子腿上,腫起一個大包。
回來她就對孫女說:“下次要是再遇到這種情況,要兩隻手拽對方耳朵,他一疼,自然就把你放下來了。”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他難免遇到一些仗勢欺凌的人。
過去我們告訴孩子要謙讓有禮貌,但任何教養都應該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之上的。
遇到欺凌,最好的辦法不是讓孩子一味隱忍,也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幫他解決,而是要讓他根據形勢靈活應對,活出自己的攻擊性。
雖然我們不推崇暴力,但讓孩子反擊回去,是對霸凌者最嚴厲的警告,讓他知止。

這個方法雖然不是個個都終止了霸凌,但絕大部分是有效的。
因為人的本性都是欺軟怕硬,當孩子開始用強硬的態度保護自己,有一張看起來“不好惹”的臉,自然會讓欺負他的人退避三分。
讓別人知道欺負他是要付出代價的,擁有了不被傷害的氣場,就避免了日後許多正面衝突。
父母亮出底牌,親自上陣。
孩子的力量畢竟小,發聲也有限。
如果霸凌後,孩子努力回擊仍不能處理解決好,父母就要親自上陣,成為孩子的最後一張底牌。
浙江有位@陳十八的博主,處理方式就很棒。
有段時間她發現家裡經常丟現金,發現是孩子悄悄拿走的。
等到放學,她一問,孩子就承認了。
原來四年級的兒子在學校裡被兩個孩子勒索,反抗用處也不大,已經有4次了。

她沒猶豫立刻把事情告訴了老師,同時自己也準備了一套方案。
為了儲存證據,他讓孩子按對方要求,繼續帶著錢去學校。
等到兒子給她打電話說“錢又被要走了”,她趕忙報了警,和警察一起去學校調取了監控。
影片之下,鐵證如山,可對方家長沒問原委,一上來就咄咄逼人的要求她兒子“不要亂說話”。
看到對方家長撒潑的態度,博主也不裝了,直接放下狠話:
“你們態度不放端正,就沒有談的必要。我現在是在給你們家小孩機會,你們不要的話,那麼直接報告教育局,聯絡媒體,走別的途徑。”

霸凌者父母一聽,瞬間低頭服軟了,向孩子道了歉。
這個過程中,她沒有對孩子的事置之不理,也沒有盲目相信老師,更是用充足的錄音影片證據以理服人,也讓孩子獲得了自信。
她說,現在孩子每天放學回來,心情都很好,說話都是帶著笑的。

當孩子反抗無效、孤立無援的時候,是出面扭轉局面的父母,給他重新點燃了一束光。
這束光,是孩子最想要的心理撫慰和安全感。

作為父母,我們雖然無法保證孩子一被子都順風順水,但要讓他知道:他身後永遠有為他避風擋雨的家。
當他想到我們的時候,內心就會充滿力量,獲得對抗霸凌,征服一切的勇氣。
我想,這就是父母於孩子最大的意義。
文章之後,還要跟大家多說兩句題外話,這幾年0基礎入學的家庭都在吐槽小學進度快、孩子跟不上。我是覺得沒必要搶跑刷題,但早做規劃準沒錯。尤其是閱讀和數學思維啟蒙,3-6歲是黃金期。今天我請到了學而思的資深老師給大家講幼小銜接,姐妹們一定要提前預約起來。咱們上午的直播已經開始,大家點選下方影片,再點選作者頭像,就可以直接進入直播間↓↓↓
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文章之後,還要跟大家多說兩句題外話,這幾年0基礎入學的家庭都在吐槽小學進度快、孩子跟不上。我是覺得沒必要搶跑刷題,但早做規劃準沒錯。尤其是閱讀和數學思維啟蒙,3-6歲是黃金期。今天我請到了學而思的資深老師給大家講幼小銜接,姐妹們一定要提前預約起來。咱們上午的直播已經開始,大家點選下方影片,再點選作者頭像,就可以直接進入直播間↓↓↓
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往期精選
01
|
02
|
03
|
04
|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