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雲
又有人開始討論中國經濟第一大省,會不會換人了。
五年之間,江蘇和廣東GDP的差距從9330億縮小到只剩下4600億。
但在我看來,廣東的貢獻根本不是任何一個省份能夠相提並論的,差距之大可能遠超你的想象。
比如就業,現在大學生都說找工作很難,廣東去年新增就業143萬人,全國每 9 個新飯碗裡就有一個是廣東造。
像新能源汽車、生物製造、新一代資訊科技等新質生產力行業有一半以上的崗位都提供給了應屆生。
廣東擁有最大規模的在校大學生數量,這些嗷嗷待哺的大學生們,廣東照顧得很好,就業率超過了90%,安全感滿滿的。
再說錢袋子。

去年,全國只有八個省份上繳的稅收是正的,其他省份全都要靠國家的轉移支付,所以坊間一直有“七省一市養全國”的說法。
而廣東,就是一頭最大的奶牛,餵養著其他兄弟姐妹。廣東去年淨上繳中央 8596 億,啥概念呢?這八千多億要是攤到全國每個人頭上,相當於給每個人發了600塊的紅包。
更絕的還是養老金這塊,經濟弱省有一半的老人實際上是廣東出錢養的。
2023年廣東上繳給中央的養老金調劑預算有1158.14億,其他17個省份加起來才只有1278.28億。就拿江蘇來說,才交了177.11億,廣東是江蘇的6.5倍。最近因為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的浙江省交了多少呢?20.45億,只有廣東省的1/56。

所以,在我看來,就算哪天廣東真的被江蘇超過了,廣東也依然是我心目中貢獻最大的省份。
廣東已經連續做了36年的老大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40年前,廣東省靠著三來一補起家,迅速成長為勞動密集型的世界級製造基地。
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化開始收縮,低端製造產業鏈逐漸轉移到東南亞,高階製造又不斷受到歐美的擠壓。
這幾年房地產調整,更是給了廣東一記重創。
可就是在經濟的動盪和轉型期,廣東省依然一邊挑著最重的擔子,一邊砸著最多的科研經費,努力探索產業升級的新方向。

從某種程度而言,廣東的應對、廣東的探索,和四十多年前一樣,對中國經濟能否突出重圍,具有重大的意義。
以14萬億的總量來看,廣東現在每漲 1 個百分點帶來的經濟增量,抵得上十年前漲 2.1 個點。這就好比舉重運動員,從 50 公斤級升到 100 公斤級,還能保持動作不變形。中間有多少辛苦,廣東不語,它從不張揚自己的傷口,總在默默包紮時代的裂痕。
當潮水退去時你會發現,這個常常被唱衰的經濟第一大省,依然在用最硬核的擔當,託舉著中國經濟的星辰大海。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