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DP揭曉!經濟大省,又被點名了

文|凱風
拼經濟,時不我待。
剛剛,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94.97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6%。

今年年初制定的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而最近的要求是“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024年只剩下最後一個季度,這意味著拼經濟有著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因此,近段時間一系列超預期政策的密集出臺,股市樓市的蠢蠢欲動,不是沒有緣由的。
而要完成經濟目標,經濟大省勢必要挑起大梁。
日前召開的重要會議強調,要支援經濟大省挑大樑,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自2022年官方首提“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經濟大省”頻繁出現在重要會議中,成為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熱詞。
經濟大省,何以挑起大梁?哪些省份,要主動擔起重任?
01
哪些省份稱得上經濟大省?
所謂經濟大省,並無統一定義,但首要在“大”,即GDP總量之高。
經濟總量之外,在工業、外貿、投資、消費等領域的重要性,同樣不可或缺。
有媒體將GDP十強省份都歸為經濟大省之列,還有機構將北京、上海一道納入其中,這可以稱為廣義上的經濟大省。

如果從“勇挑大樑”的角度來看,從“帶動和支柱作用”來看,從穩經濟的角度來看,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大省,不會這麼多。
在此前召開的經濟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共有6個省份與會,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
這是GDP總量最高的省份,也是人口最多的省份,經濟總量合計佔全國的45%,人口規模合計佔全國的40%左右,堪稱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樑柱”。
不過,如果從財力淨貢獻的視角來看,經濟大省的範圍又有所不同,東南5省市的重要性極為凸顯。
此前召開的相關座談會提出,東南5省市要繼續挑起國家發展、穩經濟的大梁,發揮保障國家財力的主力作用。
當時與會的東南5省,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和上海。
因此,整體來看,就GDP總量之大而言,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等6省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大省。
單從GDP總量看,6個經濟大省GDP合計達到55.8萬億,佔全國經濟比重進一步上升到44.5%,而人口規模約佔全國的4成。
如果考慮到工業、外貿、科創、綜合財力等多方面,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7個省份最為突出。
這些省份是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來源地,以全國1/3以上的經濟體量,創造了40%以上的財政收入,貢獻了近80%的財政淨上繳額。

無論如何,經濟大省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也不只是戰略地位的體現,更是責任和擔當。
02
經濟大省,何以挑起大梁?
日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省份紛紛表態,全力以赴保持經濟穩健執行,更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政治責任
在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相關表述上,廣東、四川與國家層面一致,關鍵詞是“努力完成”,江蘇浙江是“堅定不移”,山東河南則是“確保”。
從各自的年度目標來看,廣東、江蘇、山東都是5%,浙江、河南是5.5%,而四川則定到了6%左右。

這些差異的背後,既與經濟增長的現實不無關係,但更在於經濟處於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政策著力點也存在明顯差別。
因此,從短期來看,擴大消費、促進投資、穩住外貿是共同的選項,這對於作為消費和外貿大省的廣東、江蘇、浙江來說更是如此。
但就長遠發展而言,不同經濟大省有不同的側重點。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走在產業升級的最前沿,早已告別傳統的要素驅動模式,而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第一要務。
對於廣東來說,坐擁全球第一大科技叢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連續9年第一,正是廣東未來穩守經濟第一大省的底氣。

對於江蘇、浙江來說,民營經濟發達、區域差距較小是共同的優勢所在,也是抵禦地緣衝突和國際經貿變局衝擊的重要支撐。
從經濟發力點來看,江蘇的重點在於新能源、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製造等產業,而浙江的重點在於數字經濟。
山東則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如何在保障重化工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更多新興產業是關鍵。
此前,山東方面表示,預計“十四五”末,山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
這意味著,北方第一個10萬億大省即將誕生,無論對於緩解南方差距,還是為北方地區打造經濟重要增長極,都有積極意義。

四川、河南還處於大投資大基建持續加碼的階段,且各自獲得一系列政策加持。
河南短期受制於GDP資料擠水分、蘋果手機產業鏈調整等影響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坐擁超大規模人口優勢,疊加中部崛起等概念,加上新能源產業鏈逐步崛起,未來仍舊可期。
與之對比,四川堪稱近年來最大的政策高地之一,疊加西部大開發、中國城市群第四極、中西部產業轉移、國家戰略腹地等概念,加上來自東部的天量轉移支付,發展自然如虎添翼。
當然,無論哪個省份,都不能只著眼於自身發展,而要立足全域性,要為全國穩經濟貢獻一己之力。
03
經濟大省有經濟大省的重要性,其他省份也有其他省份的特殊之處。
中國有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和財政大省,也有糧食大省、能源大省和電力大省。
沒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東部經濟大省,是全國財政轉移支付和養老金統籌調劑的最大貢獻者。
但也要看到,正是無數中西部省份、東北省份,在挑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的大梁,透過非市場定價,助力東部地區的發展。
西電東輸、西氣東送、北煤南運、北糧南調,都是典型體現。
從能源電力來看,山西、內蒙古、陝西的煤炭,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水電,都有力支撐了東部地區的發展。
從糧食來看,黑龍江、河南、山東、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等7個北方省份,糧食總產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
所以,既要看到東部經濟大省的貢獻,也不能忽視西部和北方省份對於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性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西協力,南北協同,共同維護好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產業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正所謂,大國優勢,在於全國一盤棋。
選城市,就是選未來
國民經略創始人 凱風 最新城市力作
雙11開啟,100-50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