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7年,姜文自導自演的新作《你行!你上!》上映,給大家貢獻了一齣票房口碑雙撲街的場面。
這部以郎朗父子為原型的電影,投資了整整2.9億元,但預售僅達1209萬元,上映8天,票房也不過8000多萬。
輿論場上,觀眾對電影討論的兩極分化,比姜文以往任何一部電影的爭議都來得要兇猛。
早在2018年,《邪不壓正》上映時,許多觀眾把姜文的電影,歸到“普通人欣賞不來”的範疇,江湖上對於姜文“姜郎才盡”的唱衰聲越來越高漲。
《你行!你上!》上映後,支持者認為,這是繼《讓子彈飛》後,中式隱喻拉滿的又一神作,覺得不好看的人是沒看懂;反對者則認為電影劇情尷尬,充滿了說教氣息。
姜文,這個早期被評價“演而優,導而佳”的人才,在如今,也被列入“老登電影”中的一員,與張藝謀、馮小剛等人決戰“老登之巔”。
伴隨著《你行!你上!》如潮水般地差評,謝晉導演2008年時對姜文的評價,也隨之被考古:“姜文自己做導演,沒有一部戲拍得好的,拍得一塌糊塗,別人看不懂是什麼。”
謝晉的這番話,也與姜文執導電影的負面評價形成了完美的閉環。


姜文拍電影30餘年,作品不過7部,《你行!你上!》上映一週,就創下了他導演史上豆瓣最低分的紀錄。
電影取材自郎朗成名前的經歷:郎爸從郎朗3歲開始便培養他學鋼琴,帶著兒子一路從瀋陽到美國,從鋼琴天才到揚名海外的故事。
姜文飾演的郎爸,全程用蹩腳而刻意的東北口音念臺詞,他跟兒子的對話,永遠是大吼大叫的方式,“狼爸”形象得以立住,但這種大吵大鬧的表演方式,看得人很疲憊。
現實中,郎朗被爸爸管教的經歷,在許多人看來,更像是父親對兒子的虐待。
郎朗曾在自傳中描述,爸爸在他可能被退學時,逼他服藥或跳樓自殺,郎朗嚇得用拳頭瘋狂砸牆,企圖毀掉雙手,用自虐的方式喚醒爸爸的良知,才不至於死於非命。
這段慘烈的經歷,被改編成郎朗主動跳樓,既削弱了東亞家庭教育的殘酷性,也進一步神化了郎爸無私的父愛。

姜文與郎朗的童年有相似之處,他也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下成長。母親與他最多的交流,都是在打他的時候。有一回晚上12點,母親把熟睡的他叫起來,就為了打他一頓。
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人,要麼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要麼吸取上一代人教訓,用相反的理念解決問題。
姜文主張哪一方理念,從他在電影上映後的受訪時的話語,或許能窺探一二。
姜文的妻子周韻,希望他拍攝郎朗父子的故事,姜文拒絕:“郎朗怎麼拍電影?不就一琴童,然後他爸揍他,拍什麼呀,彈琴我也不會彈,郎朗他爸揍他,我也不愛看。”
與魯豫線下對談時,談起創作的初衷,姜文直言:“你們注意看,電影裡沒有姜文導演作品幾個字,那都不是我的作品,我是代孕(韻),真的就是誰讓我拍這電影,我就拍的。”

此時的姜文,面對觀眾們對電影的不滿,竟然出人意料的表示理解。
2014年,姜文執導的《一步之遙》上映,許多網友評價“看不懂”、“尿點多”。
姜文很難過:“我確實為這種事嘆息,其實可以批評,可以嚴厲,但是尖酸、刻薄、惡毒不起作用,就像手撕鬼子一樣。”他甚至把給差評的博主稱為“王天王”,即《一步之遙》中扮醜的戲子。

相比起此前電影差評滿天飛時的破防,現如今的姜文,要心平氣和很多。
這份平靜後面,也許是因他知曉自己只是披了周韻的皮套,導了個老婆接回來的“命題作文”。
畢竟賺錢嘛,不寒磣。

成為導演前,姜文當了8年的演員。謝晉導演不僅是他事業上的貴人,也是他愛情的見證者。
1986年,謝晉把《芙蓉鎮》的劇本遞給姜文,希望他出演秦書田。女主胡玉音早就確定好讓劉曉慶出演。
彼時的姜文年僅23,不過是個剛從中戲畢業的大學生,劉曉慶32歲,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影視巨星。
為了跟前輩搭好戲,姜文在長沙、衡陽等地做了實地調查,把原著小說倒背如流,給秦書田寫了本比小說還厚的人物小傳。
雖然秦書田是姜文人生中第二個角色,但他對角色有著近乎瘋魔的認真。他每場戲都會加自己的想法,就連劇情、服裝、動作、場景也會精心設計。
為了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姜文提出讓自己摟著掃把跳華爾茲,這幕成了電影中的經典橋段。當時的謝晉很欣賞他:小子想法挺多,遲早自己當導演。
《芙蓉鎮》上映後,不僅收穫了1億多的觀眾,發行收入超1500萬,劉曉慶和姜文還拿下了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男主角。

兩人事業突飛猛進的同時,因戲生情,姜文不顧劉曉慶有丈夫,為愛做起了第三者,
《芙蓉鎮》的成功,也讓中國影壇冉冉上升一顆新星。姜文再接再厲,拍攝張藝謀首次執導的電影《紅高粱》。
拍《紅高粱》時,姜文每晚拉著張藝謀聊戲,迎娶“我奶奶”那段精彩的癲轎戲份,就是姜文想出來的。
姜文滿腦子都是戲,大到場景、情節設計,小到服化道,他都跟張藝謀吵架,最終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驚天大作。
雖然爭吵過程中浪費了不少時間,但張藝謀還是很佩服:如果沒有姜文的表演,這部戲不會有那種自由狂放的勁頭。
1988年,《紅高粱》一鳴驚人,讓張藝謀叱吒國際影壇,拿下了金熊獎,打響了名堂。看到電影的成就後,姜文也動了拍電影的心思。

陳凱歌讓他繼續當演員,不要浪費自己的才華。張藝謀卻說:“姜文註定是要當司令官的人,他不甘心當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而且有這個能力,希望自己超過任何人。”
1992年,按捺不住導演夢的姜文和劉曉慶提出:“想去美國學導演。”
此時的姜文對自己沒有信心,他想學成歸來後再導片。
劉曉慶卻持反對意見,她認為,出名要趁早,導演不是學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她一邊鼓勵姜文當導演,一邊開始籌備資金,她知道,姜文很喜歡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
有了女友的支援,姜文放心搞創作,他把自己關在6平米的屋子裡,寫了一個半月的劇本,把6萬字的小說改成了9萬字的電影劇本,也就是後來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早就在電影界成名的編劇王朔看了劇本,感嘆:原來劇本還能這麼寫,虧我半輩子欺世盜名。
劇本妥當了,劉曉慶也把投資人找來了,她四處奔走,給姜文拉來了100萬美金的投資。
一切準備就緒,姜導就此登場。


姜文在《一部電影的誕生》中,提起《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創作經歷,他寫下:“真不敢相信這部電影居然完成了,在一年多時間裡,我們多少次彈盡糧絕,又有多少次起死回生……”
姜文對電影吹毛求疵的雕琢,不僅難倒了自己,也折磨了所有人。
第一場戲時,夏雨飾演的馬小軍和男孩在澡堂洗澡,陶虹飾演的於北蓓在澡堂和男孩打鬧。不過5分鐘的戲份,他們拍了足足3天,洗澡洗得掉了層皮。
馬小軍給父親送行的場面,劇本只寫了3行字,姜文卻拍了15天,動用20輛坦克、十多架飛機、幾千個群演,光是這一場素材就有近4個小時。為了畫面顏色好看,姜文甚至把一架飛機顏色重新刷了一遍。
女主米蘭令馬小軍一見鍾情的照片,姜文為了捕捉到讓少年悸動的美好,他拉出了電影攝影機,讓寧靜自由做動作,用兩本膠片,拍了10萬格底片,從1000多個鏡頭中才選出一張照片。

《陽光照常升起》中的米蘭
在姜文花錢如流水式的拍攝下,劇組的資金很快見底,途中一家公司覺得電影要拍不下去,趁機撤資跑路,劇組所有人都勒緊褲腰帶,陪姜文熬。
姜文早已負債累累,劉曉慶咬牙,把私房錢投了進去,王朔也不例外,整個劇組處於隨時要倒塌的地步,片子的拍攝進度越來越慢。
那時,有人問姜文的片子咋樣了,一個演員嘴貧:片名改成《大約在冬季》。
最後還是靠那堪比救命稻草般的300萬港幣投資,才讓劇組順利殺青。
姜文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拍了7.62萬米的膠片,打破了當時國產電影的拍片紀錄。
1994年,這部歷經百般磨難的電影終於上映了。當時,大陸為了刺激市場,引進了好萊塢分賬大片,《陽光燦爛的日子》與《獅子王》《阿甘正傳》同時期上映,北京報紙的標題是:“陽光”擊敗“謊言”。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電影票價只有5-10元的環境下,以5000萬的票房拿下了年度冠軍,這個成績在8年後才被張藝謀的《英雄》打敗。

《陽光照常升起》裡的馬小軍和於北蓓
首部電影的傲人成績激勵了姜文,他更加堅持自己的拍攝手法和理念了。
2000年,姜文拍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時,為了製造結尾馬大三被砍頭的逼真效果,專門從美國進口了幾臺能滾動拍攝的特殊攝影機,用了48萬卷膠片,4000多個鏡頭,比武俠片還多。
後期剪輯花了9個月時間,關鍵處,他讓剪輯師一格格來回剪,差點把人逼瘋。姜文還是不滿意,他的電影追求快節奏:“誰能多剪一秒,我給誰錢。”
2005年,《太陽照常升起》正式開機。有一幕需要火車,姜文大手一揮,花了30萬把舊車廂從全國各地運到取景地。他又砸了1000萬,耗時1年,從雲南到甘肅,調動數百隻飛禽走獸,連羽毛都要調整成他理想的樣子。

《太陽照常升起》裡的火車
旁人眼裡的“鋪張浪費”,姜文自有看法,“我專門去國外考察過這事,他們拍戲膠片沒有數兒,整條整條地拍,沒有像咱們的先劃分鏡頭。人家剪出來那鮮活勁兒,都是因為拍得多。”
玉不琢不成器,片子也一樣,姜文固執地認為,必須下血本打磨電影,才能成功。
但姜文如此珍視的《太陽照常升起》,還是傷透了他的心。
《太陽照常升起》拍完那天,姜文領著大家唱《國際歌》,他很久沒有那麼開心過了。此時,陪在他身邊的女人,不是劉曉慶,而是小他15歲的周韻。

《太陽照常升起》
此次拍攝,步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後路。
王朔給姜文介紹了太合影視的董事局主席當投資人,投了3000萬。但太合後面發現,姜文這敗家玩意兒,拍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程序,居然燒了1800萬。
太合決定撤資,姜文導演和演員的片酬都沒敢要,把之前賺的錢全砸進去也不夠,跟弟弟姜武借了七八百萬,周韻也拿出400多萬,但還是填不上窟窿。
還是製片人焦雄屏,找來了英皇的楊受成、利雅博,才解決姜文的燃眉之急。但姜文事先跟楊受成坦白,片子可能不賺錢。楊守成卻說:“沒事,我是要臉的人,我不在乎錢。”
英皇資金入流後,才終於完成了電影拍攝。


2007年10月,《太陽照常升起》公映,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發行,供影院放映,可還是無法免除厄運。5500萬的投資,僅收穫了1700萬的票房。
資方賠得褲衩都沒了,重金打造的輝煌綺麗的畫面和晦澀難懂的敘述方式,讓姜文首次陷入兩極分化的評價,喜歡的觀眾愛得五體投地,不喜歡的觀眾搖頭,直呼“看不懂”,索性離開電影院。
對於“看不懂”的評價,姜文有些生氣,他認為,這部電影是上帝送給自己的禮物,“看不懂是件可恥的事,”“看不懂就再看一遍。”
影評人手中筆可不會給姜文留情面:“有什麼懂不懂的?難倒你們沒發現姜文是在撒臆症嗎?這樣一位自稱穿了新衣的國王,你們居然沒看出他壓根是在裸奔?”
姜文放狠話,罵評論家就像太監。自己辦不了事,淨瞧皇上在那兒辦事,回頭到處散去,假裝懂。

《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後,姜文急需一部片子幫資方回血,他也需要一部作品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拍《讓子彈飛》時,姜文依舊堅持他之前的創作理念,依然精益求精。
該片改編自小說《夜譚十記之盜官記》,最初只有張牧之一個男主角,片方邀請周潤發後,把劇本改成“雙雄會”。葛優飾演的“湯師爺”原本只是配角,後經改動,劇本成了三個男人的戲。
《讓子彈飛》光是編劇就有6個,大改動就有9次,前後產生了30多個版本,結尾設計了十多個方案。
其中一個編劇朱蘇進後採坦言,《讓子彈飛》是他這輩子開過最長的會,開得他幾乎想跳樓。
姜文,依舊“奢侈”。
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給張牧之和師爺擺鴻門宴,為拍出圓桌邊“三足鼎立”的效果,他們果斷拆除攝影棚,搭建環形軌道,三臺運動攝影機必須在運動中同時、交替對著三位演員。影片最後使用掉的55萬尺膠捲中,僅這一場戲就耗掉了五分之一。

《讓子彈飛》三位男主
2010年,姜文帶著《讓子彈飛》殺回市場,首映場近77萬的觀眾,打破了《阿凡達》的紀錄,拿下了7億元的亮眼成績。
姜文借電影之口,說出的心聲“要站著把錢賺了”,得以實現。
慶功宴上,姜文給楊受成包了800萬的紅包,楊受成受寵若驚,說:沒人給我過紅包。
姜文心裡依舊惦記著《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得獎時,他讓編劇危笑代替自己領獎,並幫他在臺上發言:感謝那些喜歡《太陽照常升起》的人們。
《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把姜文的拍攝風格總結為3個字“我牛x。”他又補充:“姜文確實牛x,但他的問題是過分依靠牛x。”
姜文2014年執導的《一步之遙》和2018年的《邪不壓正》,似乎都印證了蘆葦的觀點。
2014年,《一步之遙》上映遇冷後,姜文和主創接受了幾十家媒體的採訪,耐心解釋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
當時的媒體報道了《一步之遙》觀眾離場率高達40%的新聞,姜文公開反擊:你們咋不報道首映場沒幾個離場?
最終,《一步之遙》並沒有獲得意料中的成功,收回投資至少需要10億以上的票房,《一步之遙》,票房不過5.14億,預期20億元的票房打水漂。
面對《一步之遙》的失利,《邪不壓正》上映期間,姜文跑宣傳跑得十分賣力。

《邪不壓正》
2018年6月23日,《創造101》決賽現場上,姜文帶著《邪不壓正》劇組出現在舞臺上,兩位男主彭于晏和廖凡,為了宣發拼了,他們“入鄉隨俗”比愛心。
一旁擔任主持人的黃渤感慨:“這個動作廖凡老師做出來,我還是想象不到。”
姜文則打趣自己在電影首映後也要報名參加女團。

如此盛大的輿論造勢下,《邪不壓正》首日票房以1.21億的成績,險勝《我不是藥神》,但每日排片和票房卻一路往下跌。
那時,觀眾評價,《邪不壓正》是“姜文作品中最直白最平庸的一部”。
這次之後,姜文沉寂了許久。直到今年,才拿出了《你行!你上!》。
《你行!你上!》所遭受的抨擊,也比以往任何一部“姜文製造”都來得要猛烈。
姜文的作品,也被列入了“老登電影”的行列。
2024年,“老登”成了部分男導演的作品字首,豆瓣開展了“老登電影”的評選活動,張藝謀拍的《滿江紅》,周星馳拍的《功夫》,馮小剛拍的《老炮兒》等電影赫然在列。
有人認為,“老登電影”是在給經典影視作品扣帽子,是文明的倒退;也有人認為,這是女性創作對男性敘事和男性凝視的反擊,充滿了戲謔的色彩。
不論輿論上支援還是反對,“反老登電影”的聲浪,從電影界,蔓延至文學界、藝術界。網友將豆瓣排行前100名的電影,從小試牛登到半登不熟,從一代登師再到登前絕後,劃分為十二個等級。
姜文的新片《你行!你上!》被評為“登峰造極”,儘管片中沒有完全拍攝出郎爸對郎朗的暴力教育,但片中對成功學的盲目崇拜,也呼應了現實中郎爸對郎朗的教育理念。
無論是姜文,還是郎爸本人,他們都忽略了,暴力教育下,本就成長不出天才,除非他本來就是天才。
郎朗,就是倖存者偏差下的天才。
姜文與郎朗一樣,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成長,他能成才,亦是如此。
現如今的姜文,和31年前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剛畢業的姜文沒什麼差別。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姜文讓寧靜裸露上半身;《邪不壓正》裡,姜文把鏡頭對準了許晴凹凸有致的臀部、白花花的大腿;《你行!你上!》裡,辛芷蕾戲份很少,但姜文再次用鏡頭從她的臀部快速掠過。
姜文電影中對女性身材的凝視,從他的第一部作品,貫徹到最新作品。
時代在進步,觀眾的觀影觀念也愈發先進,但姜文,似乎依然在原地踏步。

《邪不壓正》中的許晴
部分參考資料:
1、鏘鏘三人行2007.0828、20070830、20070831
2、非常道對話姜文:姜文再次升起
3、焦雄屏對話姜文電影《一步之遙》
4、《東方眼》20150101
5、《姜文的寵與失》人物
圖片來源:劇照、網路、採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