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 // 電影 // 放映 // 課程
2025年7月17日,由姜文執導,姜文、馬麗、張乘郝、於和偉、餘皚磊、何賽飛、丁志誠、王碩瓏、辛芷蕾、雷佳音、葛優、王傳君、胡歌、陸一、甄子丹(按角色出場順序)出演的電影《你行!你上!》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姜文領銜一眾主演亮相映後,分享創作體會。

電影《你行!你上!》取材於鋼琴家郎朗年少成名的經歷,塑造了郎朗父子一對不懼世俗、驚世震俗的“闖關搭子”形象。

在《你行!你上!》北京首映式上,原型人物郎朗觀影后表示,自己和父母只是故事的餃子皮,而餃子餡兒是姜文導演包進去的。雖然取材自身經歷,但郎朗覺得每一位觀眾都可以成為電影裡那個勇敢冒險不懈追夢的人。
相對於電影的魔幻改編,2012年,BBC紀錄片的88分鐘的紀錄電影《郎朗的故事》選擇用鏡頭切開現實,讓觀眾看到天才的AB面。


這部由BBC1臺製作的紀錄片屬於Alan Yentob製作的Imagine系列單元之一。
"天才能培養嗎?天才是如何培養的?"這個困擾藝術界百年的命題,在紀錄片中得到了詮釋。要實現父母因“文革”而受挫的音樂夢想。從瀋陽,到北京,到美國。無論是藝術家本人對鋼琴的熱愛,還是從小到大家人的全力支援,抑或是中西雙方截然不同的鋼琴培養體系,都是缺一不可的。
片中更透過國際音樂界的多維解讀,呈現了一個超越刻板印象的音樂革新者。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瓦娜莎·拉塔什的觀察尤為犀利:"郎朗用現代眼光重構古典範式,這種突破常遭非議。"正如樂評家Bryce Morrison指出的,人們對李斯特式炫技的質疑自古有之,但"當聽到郎朗演奏中純粹的快樂本質時,所有成見都會消融"。

卡內基藝術總監Clive Gillinson則揭示了他持續突破舒適區的藝術勇氣——這正是當代藝術最稀缺的品質。破壁者使命:讓古典樂重返人間紀錄片捕捉了郎朗在緯度音樂節的突破性時刻。音樂節創始人Melvin Benn坦言:"古典樂需要走出金碧輝煌的音樂廳",而郎朗正是打破這層"玻璃天花板"的實踐者。
作曲家Gabriel Prokofiev(普羅科菲耶夫之孫)的評論尤為深刻:郎朗讓古典樂"突然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裡",這種文化民主化的努力,遠比技巧本身更值得關注。Andrew Solomon敏銳察覺到演奏背後的人生敘事:"那些早年創傷轉化成的藝術表現力,正在重塑古典樂的表達邊界。"
指揮家巴倫波伊姆的結語更將音樂昇華至哲學高度:
“在某個時刻, 一群人坐下來,聽同一支曲子,就好像是在體驗著整個人生。有足夠的才能和智慧來傳達這些的藝術家,讓一群人同時感受到這些,這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是音樂的力量。音樂始於虛無,止於虛無。就像我們來自虛無,歸於虛無。這才是重要的。”
這部紀錄片最動人的,或許是郎朗在湖心綠洲演奏時,水波與琴鍵共振的那個魔幻時刻——那不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個藝術家用全部生命與自然、與觀眾進行的靈魂對話。
出品人: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