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鳶》的「翻車」,給女性向遊戲又上了一課

希望“女本位”的女性向遊戲多一點,女性玩家的聲音,也更大一些。
馮敏
編輯劉士武
封面來源Pexels
隨著熱度的上升、產品不斷拓圈,對於女性向遊戲來說,過去的一段時間爭議也隨之而來。尤其自12月中旬以來,關於遊戲《代號鳶》的討論可謂沸反盈天。
2024年12月初,已經有玩家指出手遊《代號鳶》中部分臺詞及角色名用梗低俗,部分文案內容甚至已經出現了不尊重女性的暗示,如使用“中午燻雞,晚上也燻雞”的近期熱梗,以及“在地下宅尋人是否搞錯了什麼”、“普通攻擊是持續傷害且能放兩種技能的#史子眇·赴燭,樓主會喜歡嗎”等標題內容,被指出源於知名男性向後宮番,令遊戲主要面向的女性玩家群體產生強烈不滿。
12月12日,部分玩家發現《代號鳶》已經在多個平臺刪除了原有的“女性向”分類標籤,將本次事件中的玩家情緒推向高潮,當日起,關於《代號鳶》的爭議屢次登上熱搜,玩家試圖透過集體發聲行為表達自身的憤怒與抗議。
面對熱議,靈犀互娛堅稱《如鳶》與《代號鳶》二者的運營完全獨立,《代號鳶》中文案方面出現的爭議問題並未在《如鳶》中體現,而《如鳶》官網及App Store中的標籤也一直是“沉浸式劇情卡牌手遊”,從未將“女性向遊戲”作為自身內容定位。
然而,這樣的回應顯然並不能令玩家滿意。在絕大多數玩家心目中,作為同一款遊戲的不同版本,《如鳶》與《代號鳶》應當具備的是同樣的價值觀與品牌精神,將二者“切割”的回應無異於揚湯止沸。
據七麥資料顯示,爭議發生後的幾天內,《如鳶》在AppStore的預估收入出現了連續下滑,較前日下降幅度達到30.63%,由於玩家抵制,《代號鳶》與泡泡瑪特、Keep等品牌的聯名活動也臨時終止,此次風波還導致靈犀互娛旗下其他遊戲產品在TapTap、蘋果商店等遊戲下載軟體的評分直線下降,間接影響了《如鳶》的市場口碑和潛在使用者吸引力。
本次文案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既是玩家對遊戲的“愛之深,責之切”,也反映出儘管當下女性向遊戲發展迅猛,但諸多開發者仍未能真正與女性市場需求達成深度共鳴的現實。
自2023年遊戲正式上線起,《代號鳶》首月雙端流水已經實現了輕鬆破千萬元,截至當年12月底總流水已經達到7300萬元。《如鳶》自2024年9月26日正式公測後,更是迅速登上iOS國區遊戲暢銷榜TOP5,並在10月入圍當期中國App Store手遊收入榜第12名。日益龐大的玩家體量帶來的是對遊戲質量的更高要求,作為在女性向暢銷榜長期名列前茅的遊戲,《代號鳶》此類問題的出現更讓玩家擔憂自己“氪的金”究竟能否真正換來一個“女性友好的遊戲世界”。
作為女性向遊戲的《代號鳶》為何受到女性使用者的強烈歡迎?
除去精美的畫風、Live2D技術的沉浸感、豐富的日常玩法等基本要素外,《代號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女本位視角”的打造。
在以男性目光為敘事主導的galgame中,女性角色形象往往以承載男性玩家慾望的客體符號身份出現,長期處於被隱身、被物化狀態中,多數遊戲設計者往往刻意放大女性角色的性吸引力,過度的性別凝視往往導致其人格塑造的完整性被破壞。
自2017年國內第一款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誕生後,國內女性向遊戲領域的潛力開始逐漸得到發掘。
女性向遊戲主要針對女性玩家設計開發,在該類遊戲中,帶有傳統性別凝視的情節鮮有出現。在戀愛為主的乙女遊戲中,男主角往往站在女性玩家角度給予精神層面的鼓勵支援,已經在以男性為中心的戀愛遊戲中開闢出滿足女性情感需求的獨特賽道;而在換裝遊戲中,女性玩家則透過“把自己的角色打扮得漂漂亮亮”來獲取情緒價值。
然而,從目前市場上的熱門女性向遊戲來看,女性對遊戲的需求並不侷限於“情感”和“美麗”。
在當下市場上大多數女性向為“和理想物件談戀愛”的乙女遊戲,以及“搭配漂亮裙子”的換裝遊戲時,代號鳶已經在此基礎之上另闢蹊徑,將“女本位”、“我本位”貫徹遊戲內容。同以往聚焦於男性視角的三國時代遊戲作品不同,《代號鳶》在歷史縫隙中進行創作,讓玩家更大程度上體驗女性角色的成長與個人獨特弧光。玩家扮演的廣陵王自遊戲開篇就已經開始學習在權力鬥爭中運籌帷幄,殺伐果斷、堅韌沉穩,在處理與幾位男主角的個人情感時也會在感情與理性間斡旋,有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能力,不再是“被攻略”“被凝視”“被拯救”的物件。
主角之外,“繡衣樓”中女性群像的刻畫也別出心裁。無論是總想著考試上岸的甄宓,四處幫人退婚的許曼,還是“睚眥必報”的郭解,都擺脫了四肢柔弱、恪守成規的傳統塑造,在精神和物理上極具堅韌力量,遊戲中“天命本就應該落在女人身上”的角色臺詞也已經成為玩家口中標誌性的語言符號,足見玩家對於遊戲女本位視角的偏愛。
在女性向遊戲玩法單一化的當下,《代號鳶》獨特的玩法設計也無疑是遊戲的一大亮點。當前市面上大多數女性向遊戲將大量精力放在情感沉浸部分,遊戲內戰鬥機制相對簡潔,大部分關卡幾乎只需要自動戰鬥,在某種角度其實展現出了質疑女性遊戲能力的刻板印象。
而《代號鳶》中的戰鬥機制較為豐富,以卡牌戰鬥為核心,每個角色擁有獨特的命盤系統和技能,玩家需要根據關卡需求和自身喜好進行策略搭配,從而實現通關。遊戲本身的部分BOSS關卡有一定難度,在鑽研機制、研究技能的過程中,玩家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有玩家表示,自己從未長久玩過乙女遊戲,因為僅僅是談戀愛很快就會令她失去興趣,而《代號鳶》中的男女戀愛情節佔比並不過高,豐富的卡牌策略戰鬥、城池攻略佈局、人物傳聞、家居設計等玩法以及權謀激盪的氛圍,才是這款遊戲真正吸引她的地方。
女性向的標籤不應該成為一種玩法的桎梏,動作/策略/即時戰鬥一樣也可以女性向,在幾乎不在意遊戲本身樂趣的女性遊戲界,《代號鳶》注意到了女性情緒價值以外的遊戲需求。
角色與遊戲的“割席”——遊戲本身之外,玩家仍然願意為角色自身的魅力買單
在遊戲內流水出現大幅下跌的同時,遊戲角色似乎已經同遊戲本身完成了某種“切割”:角色話題討論度不降反增,相關穀子的價格也並未因遊戲出現的種種問題而出現大幅波動,大多數“退坑”玩家表示,即使已經對遊戲本身完全失去了興趣,依然願意繼續產出喜愛角色的同人創作,購買相關周邊。
角色的成功“割席”,得益於前期角色塑造的完整度。
《代號鳶》中每位男主角及密探都設定了豐富的人物背景及個人傳聞,多維度的刻畫已經令部分角色塑造的完整程度足夠高。正因如此,當遊戲角色說出某些“不符合人設”的臺詞時,玩家並不會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是角色的“本意”,而會歸因於文案方面的ooc。
許多玩家表示“是角色在最初被創作時傾注的愛意與智慧讓他們如此躍然紙上,可以脫離原作者的筆成為獨立的人格”,有血有肉的塑造讓角色的魅力長久不衰,已經可以獨立所屬作品,實現生命力的繼續延伸。
與玩家建立的深厚情感紐帶也是角色實現和遊戲本身“切割”的重要情感因素。面對遊戲的突然“塌房”,玩家會對已投入的經濟及情緒成本建立起自我保護機制,而作為一款角色劇情豐富的群像遊戲,這種“自我保護”也會轉而投射到對角色形象的維護上。
有玩家稱:“我認真對這個遊戲投入過情感。獅子喵和徐庶甚至隱鳶閣的諸位我寄託過親情,繡衣樓的藍卡紫卡的密探們是我的友情、我的夥伴,我瞭解他們的過往,我們一起作戰保護重建廣陵”,在與角色的互動、瞭解其故事和成長曆程中,玩家已經對遊戲中的人物本身產生了深厚的情感依賴和認同感,因此,當玩家對遊戲本身產生反感時,往往會將承載自己情感的人物形象從中剝離,間接保護已經投入的情緒成本。
過度的價值噱頭營銷,很有可能是作繭自縛
價值上得越高的遊戲往往也越容易爆雷,從這一角度看,《代號鳶》的“塌房”,或許從很早前就能窺見端倪。自《代號鳶》熱度提升以來,“天命本就應該落在女人身上”這句遊戲臺詞已經幾乎成了每位玩家對外宣傳該遊戲的標語,而單從這句臺詞來看,《代號鳶》中的女性主義思維應該是較為激進的。
“女性主義”的宣發為遊戲吸引了大批忠實玩家後,也必然需要面對玩家對遊戲本身內容的嚴格要求。
早就有玩家提出,劇情中身為主角的廣陵王缺少劇情高光,整體權謀規劃虛浮,經常處於被動狀態,到處收服的密探還往往各為其主。一無兵權,二無謀士的狀態導致部分玩家感覺主角“沒什麼實權,只能說說大話”,有限的內容深度與宏大的宣傳口號之間的反差已經讓許多玩家頗有心理落差感。
此外,除了女性主義,《代號鳶》依然選擇將“戀愛”作為遊戲的重要賣點之一,將部分劇情高光“讓渡”給幾位戀愛向男主角,也一度引起許多玩家的不滿,認為“不想一直看主角靠男人獲救,更希望展現她個人的魅力和才能”。
讓大多數玩家遺憾的,並非戀愛劇情的相對單薄,而是廣陵王作為主角雖有野心,但卻並未將這份野心真正落到實處,雖有慾望,但總是難以讓玩家在體驗中切實感受到奪權之路的波譎雲詭。
作品文案本身的單薄難以更好地承接女本位的口號,“翻車”就已經成為了某種必然,而在玩家對作品中性別議題愈發敏感的當下,一部以女性使用者為主要目標人群的文娛產品中出現多個不尊重女性的爛梗,更無異於自砸招牌。
結語
在女性經濟、學歷水平已經普遍提高的當下,女性各方面觀點的改變也必然影響當代女性使用者的遊戲審美。“男強女弱”的古早普遍設定已經不再受到廣大女性使用者歡迎,越來越多的女性更期望與自己的理想伴侶實現心理地位的平等。
誠然,《代號鳶》此次事件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但在該類市場尚未實現細分的當下,它“有女青史無名姓,一筆胭脂開眉弓”的女本位視角的確在女性向遊戲的發展道路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份額。我們依然期待,女性向遊戲製作團隊能夠以女性思維思考女性本身,在不物化任何性別的基礎上真正關注女性的情感及遊戲訴求,而非僅僅靠性別標籤來博取關注。
希望“女本位”的女性向遊戲多一點,女性玩家的聲音,也更大一些。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路)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