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國色芳華》中一個配角下線上了熱搜。

勝意是誰?女主牡丹的患難閨蜜。


不意外。
對於女主身邊的女配被編劇噶掉這種事,已經不是一二三次。
為了推進劇情讓女主蛻變,閨蜜只是被狙的一個小目標。主角身邊傷亡最慘重的倒黴蛋人群,還要數廣大的丫鬟群體們。
國產劇儼然已經形成了一條
丫鬟Biss
的潛規則。
丫鬟們大多護主心切,甚至和女主親如姐妹,為了保護女主,時常被編劇安排成人形炮灰製成的靈丹妙藥,專供女主需“黑化”時服用。

這劇剛播時,劇情助推工具人就被安排上了。和牡丹親如姐妹的丫鬟玉露為掩護她被人推進河裡淹死,一向逆來順受的牡丹才變得積極反抗。

淪為背景板的丫鬟
如很多必死的角色一樣,當愛吃蒸糕的玉露強調“晚點吃”時,你就嗅到這大機率是什麼絕命蒸糕。
果然,轉頭玉露就掛了,同時宣告著編劇的消消樂也開始了。
玉露的死像一個標誌性的導火索,描述這段情節時,劇方像終於逮到一個讓女主爆發爽點的理由似的,大肆渲染女主的情緒轉變。
圍繞著“恨”,讓仇人天團說出“不過是個低賤下人”這種火上澆油的話刺激女主(實則刺激觀眾乳腺),讓演員展現爆發式演技,讓角色拉滿仇恨蓄能電池。

同時透過大量的特寫鏡頭渲染情緒,完成一場轟炸式的標準復仇前幕。
有一說一,是挺爽的,就是爽得挺沒新意。
這並非孤例,大女主劇“丫鬟biss”成為近年套路,丫鬟成女主復仇之路的npc工具人,有時其工具屬性已經到了有點搞笑的程度。
比如死丫頭於媽就真的很擅長死。丫。頭。(字面意思)
他旗下有個藝人叫艾米,被網友稱為“最強丫鬟”,但我看著感覺叫“最慘丫鬟”比較貼切。畢竟她每次都開局一露臉,觀眾就已經自修成仙能掐指算出這姑娘印堂發黑,命不久矣。
《為有暗香來》開場十分鐘,女主華淺因作惡多端被抄家,在被抓走的路上,丫鬟千芷出來阻攔,被人狠狠踹了一腳,就這麼無辜地吐血而亡了。

這劇還是個重生文,最後女主發現復活的所有人都是夢一場,千芷全劇忙忙碌碌前前後後地跑腿,結果竟然是個鬼。

《墨雨雲間》,她飾演的丫鬟叫桐兒,陪小姐姜梨一起被父親送到成天被人毆打的鬼地方貞女堂。
後小姐姜梨為救女主被毆打身亡,女主冒充姜梨身份開始復仇之路,桐兒自願再次成為其丫鬟,助力報仇事業。
可惜編劇不死個丫頭手癢癢,為了讓女主復仇之火燃燒得更猛,掐準這對半路主僕好不容易產生姐妹情時,終於讓桐兒為救女主領了盒飯。
這次的死法是被企圖害女主的假道士用木劍刺死的,有點曲折但kpi還是完成。
不過,這才哪到哪。
死丫頭的死丫頭絕活還能追溯到2018年《延禧攻略》中的明玉一角。

這個角色可謂死丫頭在死丫頭技藝上的一個轉折點。明玉一角初顯套路,但整個角色線還比較完整, 人物塑造較具體,成了該劇除白月光富察皇后的另一個意難平。
明玉之後,丫鬟角色被高度凝練精簡,徹底成為符號。
我們先看看明玉這個角色。
和現在流行的絕對忠心丫鬟設定不同,明玉不是一開始就跟女主魏瓔珞一條心,相反,她看不慣魏瓔珞,總是和她唱反調,儼然一幅惡人嘴臉。
透過接觸引燃,這倆心直口快的白磷型人格才開始惺惺相惜。與此同時,明玉還有了自己的姻緣。
形勢大好之際,刀來了。
明玉曾被歹人用刑,身體中留下毒針,會隨著血液逼近心臟,好一個定時炸彈工具人。

平時看著和常人無異,實際壽命已在倒計時。後好不容易開啟心結答應和意中人成親,卻受人挑唆,因不願累及魏瓔珞,竟在結婚前夕自殺,方式極其慘烈,用剪刀刺心臟。


人物從壞到好,有成長變化,同時,在其即將實現友情愛情雙豐收時被害自殺,強矛盾的be結局給觀眾留下巨大的遺憾衝擊。
但為什麼說明玉這個角色較好,但還不夠好,只是一個轉折性的人物呢?
因為這角色是死丫頭複製黏貼自己2010年《美人心計》中楊冪飾演的莫雪鳶一角的。
莫雪鳶是呂后安插在宮中的眼線,為了更好潛伏,呂后還給她毀了容,變成一個醜女,受人冷眼。
直到遇見善良女主雲汐,她的人生才終於有了一絲快樂。後這倆被呂后送去代國當間諜,經歷艱險,成為好姐妹。


同時,她也有了自己的感情線,一個叫周亞夫的猛將。莽夫直白的愛意,讓她在長年陰暗環境和複雜人心中得到一絲溫暖。
不得不提,莫雪鳶這個角色之所以能至今被人津津樂道,這段感情戲非常加分。
作為一個愛上敵方男人的女間諜,她在周亞夫的一次次懷疑中脫身,一邊脫身還一邊用曖昧的情感撩撥人家周亞夫。
想想看,一個惡女一個莽夫,性張力爆表,她也因此被稱為最會撩人的女間諜。

而且,在主僕情感這塊,莫雪鳶和女主的感情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情同姐妹的,而是中間明確有過變節。
隨著女主愛上代王,決定背叛呂后當諜中諜時,女主開始不喜姐妹莫雪鳶依然在向呂后傳遞情報,甚至為此讓她嫁給野蠻的外邦人,以限制她的行動。

後受惡女挑撥,她為了維護女主和周亞夫,在成親當晚被姦汙,後來選擇吞金自殺,保全自己的姐妹和愛人。

看,依然是人物從壞到好的成長線+在其即將實現友情愛情雙豐收時被害自殺。
但莫雪鳶相比明玉,無論在友情線還是愛情線上都有更多豐富的細節,所以這個人物自然更加立體。
所以說,不是不能死丫鬟,關鍵在於怎麼個死法。
生得有靈魂,死得有尊嚴。
更高明的“丫鬟之死”角色創作,必須得聊聊《甄嬛傳》《步步驚心》。
丫鬟流朱和浣碧都死了,但是浣碧之死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記。

因為她的角色設定更復雜,明面上是甄嬛的丫鬟,實際上是甄嬛的親妹妹,這也讓她有了更多人性複雜面的呈現。
她忠於甄嬛卻也羨慕嫉妒甄嬛,甚至多次算計,幾乎快要真的傷害到甄嬛。甚至和她愛上同一個男人,並最終如願以甄嬛義妹的身份嫁給果郡王,得到她最渴望的兩個身份。
果郡王被皇上賜死後秘不發喪,浣碧是在聽到不讓孩子哭的旨意時憤恨撞棺而亡的。很多人說,浣碧之死明面上是為了果郡王,實際上是為了讓甄嬛有個正當哭泣的理由。
私以為,結合浣碧整個角色的人物線,她並不是和流朱一般,視甄嬛為比自己生命更重的主人,她的潛意識從來都是自己能和甄嬛媲美,又怎麼可能僅僅為了讓甄嬛放開哭而犧牲自己的性命呢?
自殺,只是她終於在這一刻明確看清了皇權對自己的生命自由的壓榨,才選擇做自己生命最後的主人。


浣碧之死對於甄嬛,並不是打擊最大的“黑化神丹”。甄嬛的父母,果郡王,才到浣碧,甄嬛的心寒是被層層堆疊起來的。
浣碧之死對甄嬛最大的刺激,也不在於什麼姐妹情深促使她復仇,而在於,浣碧作為鈣版甄嬛,她被皇權壓制至自殺,對於甄嬛來講幾乎是一場命定的預演。
如果她不改變,任由皇權碾壓,她必將是下一個浣碧。
所以浣碧之死,是出於浣碧本人的獨立的,自我的考量下的決定,和甄嬛並無直接關係。但她卻結結實實給了女主思考當下複雜局面的契機,這番丫鬟之死,除了震撼,對女主的成長來講,也就顯得更加幽微、深刻。
浣碧死後,甄嬛再見皇帝,她表面依然保持著對皇帝的謙卑關愛,實則皇帝一轉身,還跪著的甄嬛眼神就已經變成了這樣:

可見浣碧之死,不是讓甄嬛單純恨毒了皇帝那麼簡單,她的眼神充滿冷冽——
她已蛻變成了一個為了自保,理性而智慧的權謀者,而非簡單粗暴的復仇機器。
還有一個必提的,是《步步驚心》中玉檀,女主馬爾泰若曦義結金蘭的好姐妹。

但她不是跟隨著女主出現的,相反,她早就是局中人,而女主才是後來亂入的那個。
直到被四爺處以極刑,蒸刑。

文靜善良的玉檀的真面目才浮出水面:
原來她的命運早在十歲時就被定下。家道中落母親失明,她在大街上偶遇搭救她的九爺,她愛上了九爺,卻被九爺當棋子,安插在宮中當眼線。


在九子奪嫡的大戰中,她多次為九爺提供情報,而四爺其實早就知道她的身份,並曾經忌於若曦的情感,只是把玉檀調離出宮,沒有嚴格處置她。
但玉檀卻為了九爺,不惜利用若曦,堅持留在宮中繼續傳遞情報,最終被四爺處以極刑。
玉檀對若曦非但不是簡單的主僕、塑膠姐妹,而是確有真情,但她終究利用了若曦的感情。
她不是女主的npc,相反,在玉檀的視角里,有利用價值的若曦反而成了她人生裡的npc。
另一方面,她看似真正的主人是九爺,她依然只是個忠心丫鬟。但一深究又絕非僅此而已,她對九爺的情感其實是一往情深的愛情,而不是簡單護主,所以其犧牲付出都是她甘願的——她,自始自終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有個鏡頭很有意思,她在和若曦講述自己的從前時,一個成年的她站在一個幼年的她身邊。

她的故事裡從來都只有自己,若曦是《步步驚心》的主角,卻不是她玉檀故事中的主角。
玉檀這條線在35集的電視劇中,其實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存在著大量的留白,但即便如此,玉檀這個人物卻也能靠這幾分鐘,生動地立了起來。
面對玉檀的欺瞞,若曦並沒有責怪她,在她死後還替她抱不平,跑去質問九爺是不是隻把玉檀當棋子。
你會發現無論是浣碧還是玉檀,因為她們本身具備完整人格,且既能和女主成為姐妹必然有底色相似之處,所以和女主身處同一環境,她們的遭遇,都能直接預見女主的命運。
實際上,九爺和玉檀,某種程度上就是後來的四爺和若曦。
面對質問,滿腦子都是權力的九爺直接告訴若曦自己毫無愧疚,這也代表著四爺的心態。
後來若曦同款被權力重創,傷心欲絕而油盡燈枯而死,何嘗不是如玉檀一樣如被火蒸,一點一點被抽乾了生而為人的生命力。

丫鬟之死,在戲劇創作上確實能推動劇情,襯托主角,但真不必像套用數學公式一般,抽乾配角的靈魂。
這年頭,吃著預製菜外賣的我們,真不想再開啟一個預製下飯劇了。
按這個以配角為燃料的創作邏輯,不止丫鬟遭殃,今後除主角以外基本無人生還。
僅看近一年的國劇,《國色芳華》《九重紫》女主的娘、閨蜜全部下線;《錦囊妙錄》《為有暗香來》《墨雨雲間》女主全家領盒飯……
別忘了,當配角全是npc工具時,主角也必然會淪為一架復仇機器。
那還談何襯托?都是平起平坐的人機罷了。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