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預約“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直播
小紅書終究還是拿到了DeepSeek這張船票。
前幾天,小紅書旗下獨立AI搜尋App“點點”推出“深度思考”功能,據此前《鈦媒體》報道,其背後接入的大機率是DeepSeek-R1開源模型。

在微信、抖音等超級App都在透過“站內AI搜尋”構建閉環生態的背景下,對於小紅書來說,繫結DeepSeek-R1無疑能夠在短期內快速補齊技術和體驗的短板,“借力打力”,在AI搜尋的牌桌上搶下關鍵籌碼。但從長期看,這更像是一場“借力”與“自立”的平衡遊戲。
小紅書為什麼要推出獨立的AI搜尋應用?點點接入DeepSeek-R1後搜尋能力有何提升?實際使用體驗如何?與通用型明星AI搜尋產品相比,點點有何差異化優勢?能撐得起小紅書的AI搜尋野心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從幾大高頻搜尋場景出發,對點點進行了一番測評。

點點的核心搜尋體驗
作為對小紅書“你的生活指南”Slogan的延續,點點的定位為“生活場景類搜尋”,主要透過聚合和總結小紅書筆記,為使用者提供圖文並茂的搜尋結果。
與內置於小紅書的“達芬奇”、“搜搜薯”,以及“問點點”不同,“點點”以獨立App和微信小程式形式推出。自2024年8月上線以來,其在AppStore的下載量已達20萬次。
達芬奇最初也能針對提問搜尋小紅書站內內容,生成AI總結,並推薦相關筆記。但目前來看,達芬奇似乎已成為“棄子”,不僅小紅書賬號停更,而且無法響應搜尋整合站內筆記、AI總結和內容創作的需求。當被問及和點點的區別時,其回答有些耐人尋味:“點點負責搞定搜尋,我來陪你聊聊天。”

達芬奇2024年9月問答效果

達芬奇2025年2月問答效果

點點在小紅書App內的推廣力度,也比之前的“達芬奇”和“搜搜薯”要高。如果你是小紅書使用者,大機率在資訊流中刷到過點點的廣告。其核心賣點主要圍繞“深度思考技術+小紅書生活資料庫”,從出行遊玩攻略、健康常識、孕期百科等具體的場景化需求切入,展示點點AI搜尋的核心價值。


下面一起來看看接入DeepSeek-R1後,點點的實際搜尋體驗如何。
進入點點的首頁,可以看到一些場景化的預設問題,涵蓋吃喝玩樂、避坑指南、出行遊玩攻略、極速吃瓜、解憂樹洞等。

授權地理定位後,可以直接點選首頁的“附近吃喝玩樂靈感”,或者在搜尋框提問,快速獲得本地化搜尋體驗。

從呈現形式上看,點點的深度思考模式和DeepSeek-R1本身的體驗類似,會向用戶展示思考過程,而對於搜尋體驗的實質性提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搜尋意圖識別理解能力和多輪對話能力。
對複雜Query或長尾搜尋詞如“適合拍照且寵物友好的上海咖啡館”的意圖識別更準確,支援中英文混雜的多語言混合搜尋,如“適合date的上海bistro推薦”等(是的這很上海)。

同時支援上下文連貫的互動式搜尋,如在搜尋完餐廳資訊後,可以連續追問“人均多少?”“停車方便嗎?”“附近citywalk路線”等等。
搜尋結果中劃虛線的關鍵詞是可互動的,點選即可跳轉至“你可能想問”和相關搜尋頁面。

不過我們發現,相關搜尋頁面的筆記是根據語義關聯性強弱,而非點贊量多少來排序的。

在旅行規劃場景中,點點在小紅書的推廣主打“P人出門神器”,與之相對應的是其整合碎片化個人經驗,生成圖文並茂的結構化攻略的能力。

比如我輸入“西班牙7日遊攻略”,得到的結果覆蓋景點攻略、門票價格、拍照機位、美食推薦、交通出行建議、穿搭建議、預算參考和防盜提示等諸多細節,用詞和語言風格也比較小紅書化。


讓它推薦適合混油皮的潔面,結果也較為全面和客觀,兼顧高階線和平價線,本選擇困難症看完立馬下單了其中一款,大大縮短了決策鏈路。

查詢餐廳資訊時,點點會同時呈現實拍圖片、價格區間和特色菜品。

不過,部分搜尋結果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型幻覺、機械搬運小紅書內容的問題,多模態能力方面也有待提升。
有網友認為,既然搜尋的來源都是小紅書筆記,可以整合到小紅書App搜尋介面,沒必要特意做一個獨立的App。對此有網友分享個人感受稱,自己在小紅書搜尋內容時很容易分心和發散,導致搜尋效率低下,而一個純粹的搜尋App可以幫助自己更專注。

這其實恰恰體現了兩種使用者心智的區隔——
工具型心智:用點點搜尋時往往預設有“解決問題”的目標,對效率要求更高。 社群型心智:在小紅書搜尋常常伴隨著“逛”的預期,接受甚至享受資訊發散的過程。
總的來說,點點的AI搜尋優勢更適合需要快速決策的場景,透過結構化答案縮簡訊息篩選時間。
而在小紅書內搜尋則更依賴UGC的多元視角與感性描述,比如週末朋友提議去愚園路citywalk,順便找個咖啡館坐坐,那麼透過小紅書雙列Feed圖片來獲取攻略顯然更加直觀。
小紅書App內的搜尋功能高度依賴既有使用者基礎,但獨立App和微信小程式可以透過應用商店等渠道觸達非小紅書使用者。
此外,獨立App可建立獨立的技術架構和AB測試體系,方便技術試錯與快速迭代,若整合在小紅書內,可能會拖累迭代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小紅書正式關閉了App內的“問點點”入口,稱將對其進行能力升級。

不過,小紅書使用者習慣和遷移成本也不容忽視,獨立產品需要使用者額外下載App或跳轉小程式,操作鏈路延長可能導致使用率低於預期。

從“生活方式社群”到“生活決策入口”
在2024年E+輪融資後,小紅書估值達170億美元,而AI搜尋是其“技術驅動增長”敘事的關鍵一環。
這背後是一組令人興奮的資料:QuestMobile資料顯示,2024年Q4小紅書的日均搜尋量接近6億次,幾乎追平了傳統搜尋巨頭百度搜索量(約10億次)的一半,且其中72%的搜尋行為與消費決策強相關(餐飲、美妝、旅遊等)。
龐大的生活類UGC資料與使用者搜尋決策心智是小紅書佈局AI搜尋的核心優勢,但這條賽道上早已擠滿了重量級選手。
這其中既有百度、360等傳統搜尋巨頭;又有Perplexity AI、秘塔AI、面向開發者的程式碼型搜尋工具Devv AI等AI原生勢力;還有微信、抖音、知乎等非搜尋產品;大多數生成式AI對話助手如ChatGPT、DeepSeek、Kimi、豆包等也都內嵌了AI搜尋和深度思考功能。
儘管小紅書自2023年就成立了大模型團隊,並推出了“小地瓜”系列模型及AI繪畫工具“Trik”、鏡構、聊天助手“達芬奇”等多個AI功能,但其技術實力和佈局仍顯單薄。


當底層能力被通用模型覆蓋,應用層必須創造新的價值維度,正如秘塔科技CEO閔可銳所言:“原來你做到的東西,現在能夠直接被比如說R1的推理能力所覆蓋掉,那你就要在這之上尋找新的可能性。”而小紅書尚未在所謂“生活化搜尋”場景中建立不可替代的功能壁壘。
但反過來說,如果能抓住“生活決策”這個尚未被完全攻佔的高地,這家公司或許真能改寫搜尋市場的遊戲規則。
畢竟,當年輕人在深夜對著手機糾結“該選哪款精華液”時,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止是一個更聰明的搜尋引擎,而是一個懂護膚品成分、會看膚質測評、還能結合網際網路電子閨蜜們使用體驗的“數字閨蜜”。而這正是小紅書最擅長的戰場。
作者|月山橘
編輯|石瀨



關於新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