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在南疆完成近21萬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學調查,首次全面摸清了南疆土壤的54種元素和指標資料,發現一條沿天山南麓橫跨千公里的“硒腰帶”。

地質工作人員在進行富硒土壤剖面調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勘查管理中心主任王衛江介紹,這條“硒腰帶”東起焉耆盆地、經阿克蘇地區、西至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富硒土地近4900萬畝,其中富硒耕地1130萬畝,佔南疆耕地面積的27%。
這次調查資料基於土壤養分豐缺程度,劃定優質耕地90.81萬畝、綠色食品產地土壤適宜區210.27萬畝,主要分佈在焉耆盆地、庫拜盆地、阿克蘇河沿線和喀什西部等地區。

地質工作人員在牧草區進行樣品採集
王衛江說,全面摸清南疆土壤的“元素家底”,為耕地保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以及發展特色農業、健康食品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永寧鎮九號渠村村民馬成貴介紹,今年他家種植了130畝富硒小麥,預計畝產在750公斤以上。
此次調查也形成了南疆迄今為止最為系統、空間精度最高、指標最全的土壤地球化學填圖國情實測資料。
The project has generated the most systematic, spatially 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mapping dataset ever recorded in southern Xinjiang, offering foundational data for n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來源:新華社
推 薦 閱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