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最愛吃的的中餐大盤點!

相信每一個華人的童年記憶裡
應該都出現過芝麻球吧。
糯糯的外皮帶著芝麻的香氣,
包裹著裡面香香甜甜的豆沙,
對於不愛吃早飯的孩子來說就是“絕殺”。
(圖源:nrn,版權屬於原作者)
不過,別看芝麻球
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小吃,
美國人對它可是越來越愛不釋口。
近幾年,麻糬和珍珠奶茶等亞洲風味小吃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而芝麻球也成了甜品圈的黑馬,在餐廳選單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
憑著酥脆、軟糯又嚼勁十足的口感和香甜的餡料,芝麻球的獨特口感圈粉無數。
(圖源:nrn,版權屬於原作者)
據報道,過去四年來,芝麻球在美國選單上的出現率增長了36%。
市場研究公司 Datassential 的 Menucast 預測工具預測,未來四年這種美食還將繼續增長25%。
(圖源:nrn,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芝麻球的熱度目前僅僅是一個開始階段,但中餐早就在美國人心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只不過,美國常見的“中餐”和國內正兒八經的中餐並不完全相同,在一代代人的改良下,“美式中餐”應運而生。
那麼,美國人最喜歡的“美式中餐”都有哪些?它們和最原始的中餐又有什麼區別?
下面,小隊長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01
左宗棠雞
General Tso's Chicken
(圖源:radii,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中國,左宗棠的戰鬥力遠比他的雞更出名;但在美國,左宗棠雞卻一直是“中餐”的頂流。
這道菜做起來也比較簡單,雞腿肉醃製後油炸,再和糖、醋、辣椒等調味料一起翻炒。酸酸甜甜又帶點辣的口味俘獲了許多美國人的胃。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許多人認為中國菜裡並沒有左宗棠雞,但實際上,這道菜是由彭長貴在1952年於臺灣所創。
在中國菜系中,一般將左宗棠雞歸為湘菜(但湖南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也有人將之歸類為融合多家菜系的創新臺灣菜。
總之,不管在國內這道菜有多小眾,在美國,左宗棠雞絕對是Top1的中餐之選。
02
橙子雞/陳皮雞
Orange Chicken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從某種程度上講,美式中餐中的橙子雞和左宗棠雞同源,或是左宗棠雞的一個變種。
這道菜是熊貓快餐主廚 Andy Kao 於1987年在夏威夷發明的
而在國內,陳皮雞本是四川一帶的地方傳統名菜,屬於川菜系
但傳到美國後,原本菜裡用的陳皮等藥材被換成了新鮮的橙子皮,有的甚至連橙子皮也不放,直接淋上橙子醬汁,吃起來酸甜開胃。
而且,最初橙子雞是帶骨供應的,但由於許多顧客不喜歡骨頭,所以 Kao 發明了無骨版的橙子雞。從此,橙子雞成為了美式中餐的一員大將。
03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宮保雞丁是美劇裡出場次數最多的中國菜,也是美式中餐的“一哥”。
不過,美式的宮保雞丁和正宗川菜版的宮保雞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為以辛辣著稱的川菜,宮保雞丁通常需要用花椒來調味。但由於美國從1968年到2005年間一直禁止進口花椒,因此美式宮保雞丁中取消了花椒這一佐料。
此外,由於美國人對花生過敏的很多,所以有不少菜館都會將宮保雞丁裡的花生替換成杏仁,或者直接去掉。
04
菠蘿咕嚕肉
Sweet and Sour Pork
(圖源:recipedia,版權屬於原作者)
根據前幾道菜的口味大家不難發現,美國人對這種酸甜口味情有獨鍾。
而咕嚕肉(咕咾肉)淋的也是酸酸甜甜的糖醋汁。
不過前幾道不同的是,咕嚕肉是以脆皮豬肉為主,另外還會用菠蘿、甜椒等食材一起炒制。
05
炒麵&炒飯
Chow Mein & Fried Rice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炒麵、炒飯在美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是中美融合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道菜——
配菜用更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食材,如豆芽、胡蘿蔔、洋蔥等,再用中餐的烹飪手法制作而成。
另外,炒麵的取名方式也值得一提。這是由於最初大量廣東人移民美國,因此不少菜品都用了廣東話進行命名,“chow mein-炒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06
蛋卷&春捲
Egg Rolls & Spring Rolls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春捲是國內過年時家家戶戶必備的一道小吃,美式中餐中的 spring roll 與國內的春捲最為相似。
而 egg roll 雖然名叫“蛋卷”,但實際上不含任何雞蛋和春捲之間也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
唯一不同的是,春捲用薄面粉或米皮包裹,然後烘烤、油炸,蛋卷則是用厚皮包裹後油炸,炸制後皮上會起一些小泡泡。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據 Chicago Tribune 報道,20世紀初,美籍華人餐館都希望透過“創造”一些“中式食品”來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而如今非常流行的蛋卷 egg roll 很可能就是在當時的紐約誕生的,隨後傳播到全美各地。
07
鍋貼
Pot Sticker
(圖源:food & wine,版權屬於原作者)
美式中餐中的鍋貼算是比較“正統”的中國菜了。
而且最受歡迎的也不再是“酸甜口”,國內常見的三鮮餡、牛肉餡再美國都很受歡迎。
不過,鍋貼和餃子一樣,畢竟都有“包萬物”的屬性,因此也有不少奇奇怪怪的餡料搭配出現——
08
芙蓉蛋
Egg Foo Young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芙蓉蛋也是在美國點單量很高的一道“中國菜”,是如今美式中餐裡“經典中的經典”。
芙蓉蛋源自於中國粵菜,在美國“淘金熱”(Gold Rush)期間,廣東移民透過一系列改良製作出了芙蓉蛋。
芙蓉蛋便宜好吃,極具價效比,甚至還成為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地道中餐”
09
芥蘭牛肉
Beef Broccoli
(圖源:businessinsider,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這道菜叫“芥蘭牛肉”,但由於在美國很難買到芥蘭,而20世紀早期,西蘭花由義大利移民引進並在美國流行,因此便用西蘭花代替了芥蘭
“芥蘭牛肉”這個名字聽起來並不像前幾道菜那樣如雷貫耳,它的“祖先”可能只是一道家常的中國菜,做法也顯而易見——芥蘭(西蘭花)炒牛肉。
(圖源:wearychef,版權屬於原作者)
但在美國的中餐選單上,經常可以看見“西蘭花x一切”的搭配。
作為一個百搭選手,西蘭花不僅可以炒牛肉,還可以炒雞肉、炒蝦仁等等,做出的菜餚簡單美味,不管對於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來說,都很對胃口。
除了以上九道菜,美式中餐裡還有許多有名有姓的菜,有些看著眼熟,有些甚至完全不知道是從哪道菜改良而來的。
那麼,你還知道哪些被改良的美式中餐?你身邊的美國朋友最喜歡的中國菜又是哪道呢?一起來聊聊~
REF:
https://www.nrn.com/food-trends/sesame-balls-trending-chinese-snack/gallery?slide=4
https://joysauce.com/in-praise-of-american-chinese-food/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ese-american-food-isnt-from-china-2018-12#orange-chicken-is-a-variation-of-general-tsos-chicken-and-was-invented-in-the-kitchens-of-panda-express-4
https://radii.co/article/american-chinese-food
文字 排版 | 小學燊
圖片 | 部分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 | 小學燊

*本文為吃貨原創文章,

僅代表吃貨立場不涉及任何商業利益,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