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或在2032年撞地球?天文學家推算最新機率3.1%,我國已開始部署行星防禦:莫慌!

《流浪地球3》再不抓緊拍,就可能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一部紀錄片了???
最近,網上熱傳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公開招聘“行星防禦崗”員工的操作,讓全網打工人DNA都動了……啥情況,咱不會真的要裝行星發動機了吧?
而且,別覺得這個職位是虛職。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部署行星防禦系統——經多個權威天文機構觀測和計算,8年之內,一顆小行星有撞上地球的可能。
(圖源:央視)
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24 YR4,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位於智利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預警系統站」於去年年底發現。
它的直徑在40米至90米之間,聽上去似乎也還好?但你換個角度想,一個30層樓高、足球場大的小行星以極快速度從天降落到地球上,顯然不是啥好事……
根據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計劃的資料,地球平均每 5000 年就會被一塊足球場大小的隕石撞擊一次,而這樣大小的小行星,將成為一顆“城市殺手”。它撞擊時,大約會釋放出8兆噸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500多倍。
(示意圖)
首次發現這枚小行星時,科學家計算出來的撞擊機率是1.2%。但本週,科學家將 2024 YR4 撞擊地球的風險提升至了2.3%。
而就在幾個小時前,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再次提升:這一次,NASA報告將可能性提到了3.1%。
(2025年1月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拍攝到的2024YR4,位於圖片中心)
雖然,3.1%仍然是小機率事件,但是一旦發生,會帶來區域性或者全球性的影響,絕不只是掉落的隕石坑周圍受難那麼簡單了。
根據估算,這顆小行星的撞擊日期可能為 2032 年 12 月 22 日,離現在只有不到8年的時間。
(紫線為2024YR4繞日軌道,藍線為地球繞日軌道)
推測的大致撞擊範圍如下:
(圖源:skyandtelescope)
據報道,正常來講人類需要14年或更長時間來建造、規劃和執行小行星偏轉任務,因此這回時間緊急。
(1908撞擊地球的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威力約為2000噸TNT炸藥,超2150平方公里內的8000萬棵樹木焚燬,至少3人死亡。)
目前來講,人類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方法有幾種。其中比較溫和的,有兩種。
離子束偏轉:用航天器的離子噴射器向小行星噴射帶電粒子,一點點溫和地輕推小行星,長期一點一點改變軌道——簡單來講,需要時間。
引力拖船:這個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因為它是透過航天器的引力來慢慢地“拖”動小行星,而不是直接與它接觸。好處是不直接碰撞,不會產生碎片也不會爆炸。
但如果像是這次2024 YR4,只有不到8年時間可能會撞擊地球的,這兩種顯然都不可能,得另外上“藥量大見效快”的方法。
撞擊:透過發射飛行器撞擊小行星,改變它的軌道。有時候單次撞擊可能不足以改變小行星的運動方向,需要多次少量地撞擊。
核爆:在小行星附近爆個核彈,透過核爆炸產生的強大能量改變它的軌道,不過這可能會把小行星炸成無數個無法控制的危險碎片,再砰地一聲撞上地球。
其中,撞擊這個事,其實人類已經試驗過了。
在離地球680萬英里的地方,有一顆名為Dimorphos的行星,直徑約為170米,它圍繞著一顆更大一點的小行星運轉。
2021年11月,NASA發射了一個航天器,並在2022年9月撞擊上了Dimorphos,成功改變了它的軌道,使其縮短了半個多小時的繞行距離。
Dimorphos:俺招誰惹誰了。
( 航天器在撞擊前 11 秒拍攝的 Dimorphos 照片 )
然而,英國安德魯斯博士指出,對於咱們這次2024YR4的小行星,我們可能沒法用類似的方式創造奇蹟。
“雖然上次實驗成功了,但並不代表我們能隨時用這種動能撞擊器去偏轉任何小行星。”
“我們現在還沒有掌握這顆小行星的足夠資料,也無法為行星防禦決策提供正確的資訊。如果冒然試圖用這種東西去撞擊小行星,可能會出很多問題。”
比如……萬一2024YR4,不是固體岩石行星,而是碎石堆呢?
他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大多數小行星是由鬆散的巨石、石塊和沙子組成的團塊,在太空中微弱的相互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 
咱們現在的觀測,還不知道2024 YR4實際到底有多大,甚至不確定它是不是碎石堆小行星,如果用航天器去撞它,可能會把它撞成一堆碎片。
安德魯斯博士說:“沒有人希望意外‘破壞’一顆小行星,因為那些碎片還是有可能飛向地球。”
(示意圖)
當然,他也提出來,現在還沒有必要太過“杞人憂天”。
就算真的撞上地球了,如果真是落在沙漠中部或海洋中,它將“不會傷害任何人”。
事實上,在這個新聞下方,大部分人都在輕輕鬆鬆地開玩笑。
“以英國現在的發展趨勢來說,小行星撞地球將會帶來重大改善……”
“這顆小行星在我們社群裡引起了恐慌和分裂…解決辦法就只有透過稅收了。
我們就叫它“小行星反彈空間實體稅”吧…稅率從2026年開始就5%…我們保證到2028年不會漲到10%,2030年也不會漲到20%…大家必須多交稅,才能消除恐慌和分裂。”
(諷刺英國稅收)
“2032年12月22日,是上午還是下午?因為我終於預約到了下午的醫生。”
(諷刺美國醫保系統)
“如果它的軌道經過英吉利海峽,那它就會被安排住進酒店,給它食物、電話卡和零用錢。
唯一的問題是,即使它摧毀了一個城市,根據它的權利,我們也不能把它趕出去。”
(諷刺英國難民政策)
“真倒黴,那天恰好是我幹了這麼多年的最後三天,打算退休了!從18歲開始就拼命幹!”
底下有人回覆:那你可要好好利用這3天。
“就算是小行星撞地球了,我那天也得上班。”
“至少如果它撞到你的城市,你可以提前下班。”
不管怎麼說,隨著科技發展,人類一直積極探索太空,也在努力找出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
2022年,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將著手建立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
(圖源:央視)
我們有一個正在策劃中的防禦計劃,這個計劃會採用“伴飛+動能撞擊+伴飛”的模式,預計會在2029年之前實施。
(圖源:央視)
同時,全球各國的科學家也在一起合作,推動“行星防禦”。
就讓流浪地球,始終保持在“科幻片”的定位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