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後小行星可能撞地球?沒錯,但是你先別慌!

聽說了嗎?
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有可能在7年後撞上地球!
電影《Don't Look Up》劇照 | 奈飛
沒錯,這訊息是真的。
不過,你先別慌。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有可能”,還不一定會真的“撞上地球”。
ATLAS立功!新小行星現身
這顆小行星,編號2024 YR4,是在2024年12月27日,被位於智利的一臺ATLAS望遠鏡發現的。
ATLAS,全稱是“小行星地球撞擊持續警報系統”。說白了,這是一套天文預警系統,在世界各地架設了很多光學望遠鏡,就像是地球的“眼睛”,24小時不停地掃描天空,專門盯著那些可能會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 ATLAS望遠鏡發現2024 YR4(綠圈所示)時拍攝的照片| ATLAS
發現後,天文學家才意識到,原來在兩天前,也就是12月25日,這顆小行星已經悄悄地“路過”地球家門口了。那時,它離地球最近,離我們大約82.87萬公里,相當於月球到地球距離的兩倍多一點。
有可能會撞地球?是,但你先別慌!
天文學家開始追蹤這顆小行星。他們根據後續的觀測資料,推算了2024 YR4的執行軌跡,結果發現,它有可能在2032年底撞上地球!
最早的計算顯示,撞擊機率大約是1.2%。你可能覺得聽起來不高,但這個數字已經足夠讓它一下子衝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風險排行榜”第一名,成為目前已知近期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歐洲空間局(ESA)還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個網頁,每天更新觀測資料和風險評估。
比如,2月4日,撞擊機率升到了1.5%,差不多相當於“連拋6次硬幣,都是正面朝上”;到了2月7日,撞擊機率又漲到了2.2%,快要趕上“連擲兩次骰子,剛好都是六點”了。
咦!這顆小行星撞地球的機率,怎麼還越來越高了呢?
個頭不小,威力遠超原子彈!
除了撞擊機率,歐洲空間局的網頁上還透露了2024 YR4的個頭——最新的估計是,它的直徑大約在40米到90米之間,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它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速度也很快,高達每秒13.5公里,比最快的子彈還要快上10倍!
雖然科學家還不確定它具體是什麼型別的小行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傢伙真的撞上地球,那威力可不是開玩笑的。
科學家估算,如果2024 YR4撞擊地球,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於800萬噸TNT炸藥。是什麼概念呢?換個更直觀的例子:當年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威力大約是2萬噸TNT當量。也就是說,這顆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威力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
〓 小行星2024 YR4和其他撞地小行星對比大小。上排從左往右依次是:波音747客機、倫敦雙層公交車、2009年蘇拉威西隕石、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下排左為通古斯小行星/彗星,右為2024 YR4。黑色和灰色代表了大小估算的下限和上限 | Sinucep
歷史上的“天外來客”
400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是不是還是有點難以想象?彆著急,先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小行星撞擊事件,能讓你對小行星撞地球的威力有個更直觀的感受。
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發生了“天外來客”事件。那天早上9點多,很多當地居民都看到,天空中突然出現一個比太陽還亮的火球,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天空。幾分鐘後,一聲巨響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那是一顆直徑只有17米的小行星,在距離地面29000米的高空爆炸了。
〓 2013年的車里雅賓斯克事件 | Aleksandr Ivanov
這次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威力非常巨大,橫掃了方圓幾十公里的範圍。成千上萬扇窗戶被震碎,幾百座建築物受損,1500多人因為飛濺的玻璃碎片和被衝擊波掀倒而受傷
僅僅是一顆17米的小行星,就造成了這麼大的破壞。相比之下,2024 YR4的個頭可是它的好幾倍,威力更是要大上15到20倍!
再往前說,還有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同樣是在清晨,早上7點剛過,天空中劃過巨大火球,緊接著就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這次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威力更大,650公里外的人都感受到了劇烈震動,就連 4000公里外的英國,也記錄到了這次爆炸引起的大氣壓力波動。
直到近20年後,才有探險隊抵達爆炸中心,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震驚不已:在直徑約50公里的範圍內,數百萬棵大樹,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整齊地向外倒伏,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放射狀圖案。整個被夷為平地的森林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香港那麼大!
〓 1908年通古斯事件“天外來客”空爆示意圖 | Don Davis
據科學家推測,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由一顆直徑約50米到8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造成的,它在距離地面5000-10000米的高空爆炸。這個尺寸就和2024 YR4差不多,釋放的能量高達1000多萬噸TNT當量!幸好,當時的西伯利亞還是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2024 YR4的實際尺寸接近估測上限的90米,那麼它撞擊地球后的破壞力,可能就和通古斯事件相當!但這一次,它可能的撞擊區域,包含了多個人口稠密地區。
“危險紅線” 劃過人口密集區
德國一位業餘天文學家,名叫丹尼爾·班伯格(Daniel Bamberger),他根據目前測算的小行星軌道,繪製了一張2024 YR4可能的撞擊區域地圖。圖中紅線劃過的區域,就是小行星2024 YR4有可能砸中的地方。
小行星2024 YR4可能的撞擊區域 | Daniel Bamberger
可以看到,這條“危險紅線”從墨西哥南部的太平洋海域開始,一路向東,穿過南美洲北部(包括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等城市)和大西洋赤道區域,然後橫跨中非(經過奈及利亞、蘇丹等人口大國),再到阿拉伯半島的葉門、阿曼,最後經過印度中部人口密集的德里-孟買走廊,最終到達孟加拉國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這條“危險紅線”上,大部分是海洋和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人口密集區域只佔一小部分。
而且,說到底,這顆小行星還不一定真的會撞上地球呢!
都靈指數亮黃燈,行星防禦啟動
為了更科學地評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科學家制定了一個叫做“都靈危險指數”的分級系統。這個指數就是給小行星的“危險程度”打分,從0級到10級,分數越高,危險越大。它不僅會考慮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還會考慮一旦撞擊可能造成的破壞程度。
〓 “都靈危險指數”共分10級,定義如上圖
絕大多數近地小行星剛被發現就是0級,也就是完全不用擔心;能達到1級的每年僅有幾顆,表示需要持續觀測,通常幾周內就會降到0級;2級以上就非常罕見了,意味著需要全球天文學家密切關注。歷史上,只有兩顆小行星曾經達到過2級。
小行星2024 YR4,目前被評為3級!這是20年來唯一達到3級的小行星。這意味著,科學家可能要開始認真考慮應對方案了。
為此,聯合國也高度重視,首次同時啟動了兩個專門應對小行星威脅的機制:
1.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路”(IAWN):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太空預警指揮部”,它負責協調全球各地的天文臺、空間望遠鏡和雷達站等觀測裝置,24小時不間斷地追蹤2024 YR4的動向。來自不同國家多個機構的科學家都加入了這個網路,共同分析和評估最新的觀測資料。
2. “空間任務規劃諮詢組”(SMPAG):這個小組更像是一個“太空智囊團”,研究如果最壞的情況真的發生,人類還能做些什麼。小組專家正在評估各種可能的防禦方案,從“改變小行星軌道”到“疏散可能的撞擊區域”,都在考慮範圍之內。
撞擊機率升高?別緊張,這很正常!
雖然2.2%的撞擊機率聽起來不低,但換個角度看,這也意味著2024YR4有97.8%的機率會安全地與地球擦肩而過。換句話說,現在還沒到需要恐慌的時候。
你可能會問,小行星撞地球,怎麼還有個機率,為什麼還會不斷變化呢?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對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還測算得不夠精確。
小行星也像地球一樣,繞著太陽公轉,但它完整地繞太陽轉一圈,往往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從發現2024 YR4的第一天起,天文學家就在追蹤它,但到現在滿打滿算,總共也就觀測了一個半月左右。
〓 小行星2024 YR4的軌道(白色橢圓),藍色為地球軌道 | NASA/JPL
根據這一個半月的觀測資料,已經可以確定,2024 YR4會沿著上圖中的白色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遠可達火星軌道以外,近可抵地球軌道之內。等它繞太陽再轉上大約兩圈,就會在2032年12月22日,再次回到地球附近。
但是,畢竟目前的觀測資料還不夠多,覆蓋的時間範圍也不夠久,軌道測算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在這個基礎上向未來推演,想弄清7年多後小行星迴到地球附近,它究竟會出現在哪裡時,一點點微小的誤差就會發散成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區間”。
而我們的地球,恰好,或者說不巧,就卡在這個“區間”之內。
〓 紅點代表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12月22日靠近地球時可能出現的區域範圍,黃色箭頭指示了小行星的執行方向,藍色圓點代表地球,灰色圓圈則是月球軌道 | 歐空局/行星防禦辦公室
歐洲空間局釋出了一張示意圖,很好地解釋了這種情況。科學家根據現有的觀測資料,進行了500次軌道模擬計算,就像在現有精度範圍內“擲了500次骰子”,每次都能得到一個紅點,代表2032年12月22日靠近地球時,小行星2024 YR4可能出現的位置。把這500個位置連起來,就得到了上圖中這條長約200萬公里的紅線,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不確定區間”。
而紅線上那個小小的藍點,就是我們腳下直徑12756公里的地球。前面提到的“小行星可能的撞擊區域”,正是這條紅線與彼時地球相交的地方。
現在,你應該能更直觀地理解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機率是怎麼來的了。粗略來說,就是地球在這條紅線上所佔的比例。當然,由於紅點在紅線上並不均勻,實際計算要更復雜一些。
隨著天文學家不斷追蹤2024 YR4,獲得更多的觀測資料,對它軌道的測算精度會越來越高,代表“不確定區間”的這條紅線會越來越短。
原來紅線很長的時候,地球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現在紅線變短了,但地球本身大小不變,如果還在紅線上,那地球所佔的比例反而會有所增加——這便是歐空局網頁上小行星2024 YR4撞擊機率逐漸升高的原因。
〓 2032年小行星2024 YR4靠近地球的“不確定區間”,也可以理解成紅線的長度,隨著持續觀測而逐漸收窄 | 歐洲空間局/行星防禦辦公室
所以,撞擊機率升高,並不意味著“2024 YR4撞地球”這件事本身更有可能發生(撞或不撞,都是客觀事實,不會因為我們的認知而改變),而是人類對這顆小行星認識加深而帶來的正常“副作用”。
“虛驚一場” 還是 “史無前例”?
隨著觀測資料的累積,這條紅色會越來越短,最終結果無非兩種:
要麼,紅線短到完全把地球劃出界外——這意味著2024 YR4撞上地球的可能性,被徹底排除了。事實上,之前所有在“都靈危險指數” 上評級超過1 級的小行星,最終的結果都是這樣:風險解除,迴歸0級,都是虛驚一場。
要麼,紅線最終完全收束到地球上——這意味著2024 YR4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會在2032年撞上地球,除非人類出手干預。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它在“都靈危險指數”上,將躍升至史無前例的8級!
〓 “都靈危險指數”評級標準,縱座標為撞擊動能(或小行星大小),橫座標為碰撞機率。按照這一標準,目前2024 YR4被評為3級 | Looxix
1908年撞擊地球,引發通古斯大爆炸的那顆“天外來客”,按照現在的“都靈危險指數”來算,就應該被評為8級。根據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網站上“都靈危險指數”的定義,這樣的事件,地球上平均每50年到1000年就會發生一次,不算特別罕見。
所以,再來一次,倒也並非不可能。
小行星即將“神隱”,觀測告急!
雖然最終“虛驚一場”的可能性很大,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為了更準確地預測小行星的軌道,天文學家需要持續不斷地觀測它。但現在,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2024 YR4正在遠離地球,變得越來越暗,越來越難觀測了。
預計到2月底,口徑4米的專業天文望遠鏡,可能就看不見它了;到4月份,只有最頂級的觀測裝置,才能繼續追蹤到它,比如太空中的韋布望遠鏡,或者擁有8米級主鏡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再往後,人類現有的所有望遠鏡,都將無法觀測到它了。
〓 1月30日,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對2024 YR4所作的觀測 | ESO/O. Hainaut et al.
如果到那時,代表“不確定區間”的那條紅線,仍然沒有收窄到能把地球排除在外的程度,那麼2024 YR4撞上地球的機率,很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維持在比現在更高的水平上。
觀測機會還剩下兩個!
雖然觀測遇到了難題,但天文學家並沒有放棄。在2032年到來之前,人類還有機會大幅度“收窄紅線”,一舉化解危機。
第一個機會是挖掘歷史觀測資料。
天文學家正在仔細搜尋2016年9月的天文照片檔案,根據現有的軌道計算,2024 YR4當時曾經接近過地球,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距離的30倍。或許有可能,它當時已經被某些巡天望遠鏡“無意中”拍到了。
如果能找到這些照片,即使當時的影像很暗,訊號很弱,也能為軌道計算提供極其重要的歷史資料點,大大提高軌道計算的精度。
但遺憾的是,儘管天文學家已經努力搜尋了兩週,目前還沒有任何發現。
第二個機會則要等到2028年6月,那時2024 YR4將再次接近地球,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距離的20倍。這將是2032年之前,我們觀測它的最後一次機會,也是最為關鍵的機會。雖然這個距離對雷達觀測來說太遠了,但對於光學望遠鏡來說卻是剛剛好,有望幫助我們進一步確定它的軌道。
行星防禦:我們絕不坐以待斃!
在排除小行星撞擊風險這件事上,人類其實有過成功的經驗。
2004年6月,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直徑約370米的小行星,當時被稱為2004 MN4,也就是後來的毀神星(Apophis)。不久,人們發現它在2029年有撞上地球的風險隨著軌道測算精度的提高,它的撞擊機率也越來越高,並在那年的12月27日達到了2.7%——比2024 YR4現在的撞擊機率還要高而且由於個頭更大,它創下了“都靈危險指數”4級的歷史最高紀錄,比2024 YR4現在的3級還要再高一級。
這件事,當時在各大媒體上引起過一番炒作,就跟現在的2024 YR4一模一樣。不過,就在它的“都靈危險指數”升到4級的同一天,天文學家在2004年3月的歷史觀測資料中,找到了這顆小行星的身影。這些歷史資料,幫助科學家大大完善了軌道計算,迅速排除了它在2029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到2021年2月,科學家已經能夠非常肯定地說,毀神星在未來100年內,都不會撞擊地球了。毀神星的警報,徹底解除!
〓 2029年4月13日,毀神星將從不到32000公里的距離上安全飛過地球(黃色軌跡),最近時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藍色光點)還要近。這麼大的小行星如此近距離擦過地球,平均每5000到10000年才會發生一次 | NASA/JPL-Caltech
對於小行星2024 YR4來說,結果很可能也是如此。畢竟2.2%的撞擊機率,實際上也意味著足足有97.8%的可能,它會在2032年平安無事地掠過地球
不過,就算到2028年仍然不能完全排除2024 YR4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我們人類也絕不會束手無策。
科學家早就開始研究,如果真的有小行星威脅地球,我們應該怎麼辦。其中一個重要的應對方案,就是想辦法在太空中“推”小行星一把,改變它的軌道,讓它偏離撞擊地球的路線。
為了驗證這個方案是否可行,2022年9月,NASA專門執行了一項大膽的“實戰演習”——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他們發射了一個探測器,主動去撞擊一顆叫做“孿小星”(Dimorphos)的小行星。DART探測器成功擊中了目標,並且真的改變了這顆小行星的執行軌道
〓 2022年DART探測器撞向孿小星前傳回的畫面 | NASA
DART任務的圓滿成功,證明人類確實有能力主動干預小行星的軌跡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的威脅。類似的技術,也可以用在2024 YR4身上,在太空中撞它一下,讓它偏離撞擊地球的軌道。
從規劃到建造這樣一個小行星偏轉任務,通常需要3到5年的時間。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時間,其實算不上充裕
別忘了,說不定我們要一直等到2028年6月,才有機會獲得決定性的觀測資料,從而最終確認2024 YR4是否會撞擊地球。如果仍無法排除撞擊可能,那麼留給我們的時間,就真的非常緊張了——從2028年到2032年,只有短短4年時間。
〓 2028年到2032年,小行星2024 YR4的執行軌跡 | HORIZONS System, JPL, NASA
正因如此,有科學家提出,是否應該提前規劃從現在就開始,準備一個類似 DART的任務。如果2028年的觀測顯示,小行星2024 YR4會安全飛過地球,任務可以取消;如果仍然排除不了撞擊可能,也來得及立刻行動。
前面提過的“空間任務規劃諮詢組”,計劃在今年4月底或5月初召開下一次會議,屆時可能就會向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提出具體應對建議,包括是否需要啟動類似DART任務那樣的“小行星偏轉計劃”。
這將是人類首次需要認真考慮針對小行星威脅的全球性應對方案。
面對小行星撞地球這種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人類並非束手無策,也絕不會坐以待斃。我們有“預警系統”持續監測天空,有“都靈指數”評估撞擊風險,有“行星防禦”技術未雨綢繆,更有全球科學家協同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公開招聘“行星防禦崗”,不過應該跟小行星2024 YR4無關,而是給中國正在策劃實施的首次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儲備人才 |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招聘公告通截圖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記住,別慌!那顆小行星大機率不會真砸下來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砸下來,也一定會有人頂在前面。與其杞人憂天,不如保持一份理性的關注,相信科學的力量,也相信人類的智慧和勇氣。
作者:Steed
編輯: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Experimental 01-21
封面圖來源:電影《Don't Look Up》劇照/奈飛
本文來自果殼(ID:Guokr42),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