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星防禦崗“!小行星撞地球機率是漲是降?虛驚一場?“撞擊機率接近於零”

近期,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釋出招聘“行星防禦崗”的公告,引發關注。

據瞭解,這一崗位旨在透過監測、預警、攔截或偏轉等技術手段,防止近地小行星或彗星等天體撞擊地球。
一時間,不少網友腦洞大開——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頻頻登上熱搜。
2024年12月27日,一顆編號為2024 YR4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後,被位於智利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警報系統站發現,天文學家經過兩天的跟蹤觀測,計算出其有1%的機率與地球相撞。

此後,來自全球各地的天文學家和天文臺站紛紛加入觀測行列,更多觀測結果也陸續釋出。
南方都市報訊息,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的撞擊機率在2025年2月5日上升為1.6%,2月7日時為2.3%。
然而,據環球時報訊息,《華盛頓郵報》20日報道,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的天文觀測結果,最近發現的小行星2024 YR4撞擊地球的機率已被調整為0.28%。
根據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公佈的資料,撞擊機率在18日被上調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觀測計算結果判斷,這顆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0.28%,也就是大約360分之一。
針對小行星的威脅
人類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手段去應對?
最近幾十年,為應對近地小天體的威脅,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已經形成了一套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我國也是合作機制的重要參與方。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李明濤介紹,目前最成熟的技術手段是發射航天器,高速撞擊小行星,使其改變軌道,與地球擦肩而過。
202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已經驗證了人類有能力改變小行星軌道。

據瞭解,中國目前已開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首個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採用“伴飛+撞擊+伴飛”模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動能撞擊,並評估撞擊效果。
北京天文館研究員朱進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雖然存在且不可忽視,但完全不必過分擔憂。
NASA將小行星2024 YR4撞擊地球機率調整為0.28% NASA網站截圖
據美國宇航局最新的天文觀測結果,最近發現的小行星 撞擊地球的機率已被調整為0.28%
據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公佈的資料,撞擊機率在18日被上調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觀測計算結果判斷,這顆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0.28%
天文學家此前就告知公眾,隨著逐步加強觀測,撞擊機率可能會先上升,然後驟降。他們解釋說,這種現象是因為天文觀測者在不斷改進計算結果,先會排除一些不會撞擊地球的執行軌道,而最新觀測結果能算出這顆小行星會如何圍繞太陽執行,從而排除可能導致它撞上地球的一些軌道,這就讓機率計算結果在逐漸攀升後突然降至接近零。

來源:中新網綜合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央視、南方都市等
宣告: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