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三年級小學生競選中隊委,屬實讓我開眼界了

作者:啾啾媽|來源:三個媽媽六個娃(ID:pkumum)
No
-mama-
01
前段時間的某一天,啾啾拿回來一則班級通知。通知上說,她們要開始競選中隊委了,想參加的同學要準備好一篇一分鐘左右的競選演講稿。
演講稿?一個三年級的小屁孩,能寫出啥像樣的演講稿來?最後還不是又得老母親上陣幫忙。
我雖然心裡這麼想,但臉上也不能表現出來。
我問啾啾想不想參加,她說想。好,既然孩子想參加,老母親就必須提供支援。
我和啾啾商量,我可以去網上幫她找一些相關的演講稿做參考,但稿子裡具體寫什麼,寫成什麼樣,這些事還要靠她自己主導完成。啾啾也同意了這個方案。
等兩個孩子睡著,我拿起手機,想找一點競選中隊委的參考資料。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在小某書上一輸入“中隊委、大隊委競選”的關鍵詞,一堆精美的競選影片就嘩啦啦湧了出來。
我點進去一看,我的老天爺,這些孩子為競選中隊委、大隊委準備的影片,也太高大上了吧。
別的先不說,單看拍攝角度、光影捕捉、畫面色調,還有各種細節,哪裡是小學生水平,說是央視大製作也不為過!
那一刻我才發現,可能是我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我和啾啾爸上學的時候,從小學到大學,一路都是班委。但我們那時候競選班委,都是大家投票,黑板寫正字,過程簡單又直接。
我原本以為,現在小學生的競選,也就是準備一篇演講稿,大家到講臺上各自講講就完事了。
現在看來,我的想法可能還停留在WEB 1.0的時代,而現實情況是,大家都快進到WEB 5.0時代了,只是我以前沒太關注過,所以不瞭解而已。
No
-mama-
02
現在的小學生競選,
已經“卷”成這樣了麼?
要不是啾啾這次要參加,我根本想不到,現在小學生們競選中隊委已經卷成這樣了。
我一邊劃拉著手機裡的影片,一邊在心裡感嘆,媽呀,這也做得太精緻了吧!哇,做得也太好了吧! 
比如一個成功入選大隊委的女孩的影片裡,開篇就特有電影範兒。
小女孩在音樂聲裡緩緩醒來,看到老式電視里正在放自己拉大提琴的片段:“我喜歡拉大提琴,它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別說,自我介紹這麼展開,還挺抓我眼球。
往後還有三個轉場,銜接得也很自然,分別介紹了女孩喜歡踢足球、喜歡讀書的事。曾經獲過的有分量的獎狀,也一併打在字幕上了。
就一分鐘的影片,但勝在邏輯清晰,效果和創意都很不錯,我真的還挺愛看的。
還有一個喜歡練芭蕾的7歲女孩,她爸爸給她拍的影片,特別精緻。
她在一邊做自我介紹,一邊充滿特寫的練舞鏡頭裡,說著自己的觀點,“跳舞很累,在枯燥的訓練中,我懂得了成功沒有捷徑”。獨自對著鏡子擦去臉上汗水的樣子,甚至讓我想起了電影《黑天鵝》。
影片結尾甚至用了無人機去航拍教室、教學樓全景,氣氛都跟著變隆重了。
看了快一個小時後,我已經從最初有一絲絲不淡定,以及“不給啾啾做個同款影片,是不是就不稱職”的心態裡,逐漸躺平,最後直接放棄。
捫心自問,我可能真的很難幫啾啾做到這一步,給她找一些參考資料,讓她按自己的想法去準備一篇演講稿,或許是我能為這件事付出的最大努力了。
所以最後,啾啾就帶著她準備的那篇演講稿參加了競選。
啾啾班上一共有四十幾個孩子,這次競選,有39個孩子都報名參加了,還有兩個生病請假的孩子,也把演講稿發給了老師,讓老師代為參加,可以說參與度非常高了。
這些人中,最後有7人當選了中隊委。
至於啾啾,哈哈,毫無意外地落選了。
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還沒進家門,遠遠就聽見啾啾衝我喊:“媽媽,我'成功'落選了!”
因為腦子裡裝的事情太多了,我都忘記了她是哪天競選的。
當她衝我喊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以為是前兩天生病,耽誤了排練,導致樂團這邊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回到屋裡就趕緊問她:“啥落選了?”啾啾說是競選中隊委落選了。
一聽是這事兒,我內心倒是沒啥波瀾。本來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世界上哪有什麼不努力耕耘就能獲得成果的好事呢。
啾啾顯然也沒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很輕鬆地和我聊起了她們班競選的過程,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比如班上票數最高的孩子,竟然得了三十多票!
這得票率真是挺高的。
啾啾還說,她和幾個朋友互投了,投完以後,下課都和對方說了。
小孩的世界,還真有意思。
No
-mama-
03
這可能是我們這代父母,
需要面對的新挑戰
雖說啾啾競選中隊委這件事,我們都沒怎麼放在心上,但是這個過程也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這可能是我們這代父母需要面對的一種新挑戰。
我們這代父母,是能人輩出的一代父母,有的人本身就是超級學霸、有的人有十八般武藝加身、有的人在某些專業領域有很深的造詣……所以每個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加持,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同的父母能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也不太一樣。
就像我在開頭提到的,那些幫孩子製作出精美影片的父母,一定也為此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無論是在拍攝還是在臺詞上,一定都打磨了好多好多遍。
包括啾啾她們班這次當選的7名同學,我也由衷地表示祝賀。
尤其是有的孩子以三十幾票的高得票率當選,這就說明這些孩子,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人緣,在班級中都是很出眾的。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心也都比較真誠,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孩子身後的家長們,也一定在背後默默提供了很多支援,孩子最終當選也是水到渠成。
而我,幾乎從一開始就大概預判到了啾啾參選的最終結果。
因為我們衡量了可以為這件事情投入的時間、精力之後,彼此都覺得寫一篇演講稿、上臺參與演講,幾乎是我和她願意為這件事做的最大努力了。
所以,一句話,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事。
在能人輩出的時代做父母,這可能也是我們要面臨的新挑戰,畢竟孩子和大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選擇在什麼地方投入,投入到什麼程度?都需要做好衡量。
想清楚這些以後,就能更坦然地接受結果,而不過多的內耗與糾結。
其次,能給到孩子多大支援,也因人而異。
在啾啾成長的過程中,她的很多事情,我都希望她自己是主導者,我是輔助者,而不是以我為主導,她只是一個配角。
就像這次寫競選稿,我只提供參考,至於最終寫什麼,寫成什麼樣,都是以啾啾的意見為主的,我再幫她把把關就可以了。
不僅現在如此,以後和她有關的大部分事情,我都希望如此。
現在大家喜歡說父母對孩子的託舉,但是父母究竟應該把孩子託舉到什麼程度?其實每個人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樣的。
於我而言,更多時候,我都希望自己是 “輔助者”“參與者”,更重要的部分,我希望是她自己去完成。
這或許就是我能給她最好的“託舉”了。
其實,不止競選中隊委,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衡量、取捨,最後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做出能力範圍內的努力,並接受最終的結果。
 你們說,是不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