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們,開頭再提醒一下。
明天onmygame1年僅有1次的狂歡場,別忘咯!!這次3重福利疊加滿,全年zui大的折扣就在這一場了!不僅有限量的獨家新年款 ,還有童裝和成人運動服的全年zui低清倉 ,以及新款春款嚐鮮。
尤其是限量的獨家新年款,錯過真的會非常可惜,從糯糯衣、衛衣到羽絨服都有~都是提前給我們鎖的庫存,旗艦店已經全面斷貨了,所以錯過就買不到了,直播給我們留的現貨,拍下就發貨,過年穿熱乎的

,絕對好看到被人各種要連結。
點選影片瞭解新年款↓
這次只有白天一場,一定預約起來別錯過哦👇
沒時間看的,可以加上小助理微信進群,我們會同步在群裡推送連結,要是沒時間看直播也不會錯過!

李蠕蠕是我經常會刷到的搞笑博主。好多年前偶然間看到過一條影片,她用非常標準的TVB口音一人分飾多角演了“何太太鐘太太系列”,那個時候就覺得她非常自信,不僅多才多藝身上還帶點小幽默;

最近幾次刷到她,是她模仿當下非常火的人,比如模仿向佐跳操,還得到了向佐本人的認可;

一人出演《再見愛人4》裡幾位嘉賓,不管是動作還是語氣都抓住了他們的精髓。

只看這些影片,會覺得她是個能量很高,是個毫不費力就能感受到快樂的人。可真的沒有想到,做到頭部搞笑博主的她,居然被原生家庭傷害的這麼深。
前段時間抖音團隊跟拍採訪蠕蠕和她的家庭。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就看得人非常窒息。
蠕蠕半開玩笑的提到童年創傷,得到的卻是刻意的迴避。
蠕蠕跟媽媽說,小時候有件事被她傷害的很深,蠕蠕媽媽還沒聽什麼事,就斷言肯定沒有。
蠕蠕說出了具體的事情後,蠕蠕媽沒有注意到女兒的情緒有點不對勁了,還用開玩笑的口吻搪塞道,“那我就把它賴掉”。

知識分子爸爸的不切實際的空談也看得人很難受。
蠕蠕釋出作品後會非常焦慮,會躲在黑暗的臥室裡看流量、看評論,人都有點緊張的發抖;
而老爸卻在客廳跟跟拍團隊侃侃而談自己的理想主義,豪邁背誦“天生我才必有用”。
看到對比這麼強烈的一幕,我真是五味雜陳,一方是很現實的焦慮,另一方沒有安慰,只顧自戀的空談理想。
這兩幕疊加在一起甚至有點諷刺的意味。

善於維護表面和諧的父母,和內部早已經千瘡百孔的家庭關係喚起了很多網友的痛苦回憶,一下子就把人帶回到“孤立無援”的童年。
“我媽也是這樣,有錯不認”

“蠕蠕的父母是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的父母,不關注孩子累不累”

雖然我經常說,一個人成年後的人生困境,不能總是讓“原生家庭”四個字背鍋,但人生畢竟是連續的,第一段關係對人的影響確實比較深遠,蠕蠕的敏感、焦慮和內耗和爸媽在一起時會被放大的比較明顯。
他人如鏡子,看到他們一家的病因所在,更能幫我們看到健康的家庭關係需要的是什麼。
01
沉默式回應,來自上位者的心理霸凌
李蠕蠕深入講自己的家庭,這還是第一次。紀錄片的第一幕就讓人覺得這個家庭氛圍並不和諧——
餐桌上一家人看似還算融洽,問到一家關係怎麼樣時,蠕蠕媽說:“我們從來沒有約束過女兒,從來不互相攻擊,反正在一起,開心的時候比較多,彼此溝通也很多。”
媽媽興高采烈地說這些話時,蠕蠕不發一言,只顧低頭夾菜,不認同也不反對。
後來在單獨採訪中,蠕蠕才說出了真相:
“其實我猜到了我媽會這麼說,因為是在拍節目。”
原來這一切都是媽媽的刻意偽裝。

蠕蠕媽也架不住記者的再次追問,終於不好意思地承認,和女兒的關係確實沒那麼和諧,小時候不僅罵,還打過她。
可能是向獲得拍攝團隊的認同,蠕蠕媽隨即還笑嘻嘻地補了一句,“對於正常的家庭來講,打罵不是很正常的嗎?講不過她就要打。對不對?”

去理髮店做髮型,蠕蠕還想到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上小學時,媽媽非要讓她剪短髮。媽媽當時給到女兒的理由是,剪頭髮是學校要求的,不想讓她分心。

但後來蠕蠕瞭解到的實際情況卻是,學校壓根就不管女學生的頭髮長短,剪短髮只是媽媽自己的需求。
蠕蠕媽趕緊對著鏡頭解釋說,自己那個時候要上班,還要送她上學,怕時間來不及。
其實這些原因成年人都能理解,但蠕蠕媽的態度真的讓人有點難受。
她把自己的問題都撇乾淨,反而顯得一再追問真相的蠕蠕有點“不懂事”。

繼續看下去,更嚴重的問題又暴露了出來:蠕蠕媽對女兒的真實訴求往往是沒有回應的。
蠕蠕說的那件傷害自己很深的事,是上學時她參加了一個名額非常稀缺、而全校只有她一個人獲得資格的比賽。
她還拿了第三名,拿著獎狀回家的路上,蠕蠕就想著一會兒爸媽會怎麼誇自己。
結果到家後等來的卻是媽媽的一句“為什麼不是一等獎?”
後來蠕蠕傷心的撕掉了獎狀。
蠕蠕媽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卷”起來↓

這麼多年,蠕蠕就想要一句媽媽的道歉,
但蠕蠕媽先是表示忘記了,後又說我要把它賴掉。
蠕蠕小時候受過的傷,現在又受了一次。
他們的關係好像只停留在表面,在蠕蠕說出這件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時,蠕蠕媽就像個陌生人一樣在旁邊傾聽。

當媽媽看到女兒說到動情處眼角泛淚時,她只是淡然地上前遞了一張紙巾,沒有擁抱更沒有言語的安慰。

她默默抱手退在一旁,她嘴角下壓,微微抬起頭的姿態,彷彿是一種“上位者的隱性霸凌。”
在健康的關係裡,話語能自然的你來我往。或認同、或反對,但本質都是“我聽到你了,我知道你有一個問題。”
而蠕蠕和媽媽的溝通只停留在表面,蠕蠕媽用沉默否定了問題的存在,也否定了蠕蠕感受的存在。不激烈,但有效宣誓了誰才是關係裡的上位者,誰才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可以溝通。
處在這種關係裡的小孩會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
有脾氣不敢發,只能透過懲罰自己來置氣。結果既沒有解決問題,還引發了無休止的內耗。

02
打擊式鼓勵,比捱罵還難受
蠕蠕的家庭還有個很典型的現象,她接受的是一邊被打壓,一邊被愛的教育。
蠕蠕爸是高知分子,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學校任職。這份履歷不可謂不光鮮,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時擺出一副說教的姿態,看的時候真挺窒息的。
蠕蠕已經做到頭部博主了,她的作品質量和流量都無可爭議。但蠕蠕爸卻依舊要發表自己的高見,對女兒的作品指手畫腳。
他會說,“你的作品裡要有正能量。你要維持下去,這個維持還得是有質量的維持。”

看完女兒新發的影片,蠕蠕爸還會吹毛求疵:“我對究竟哪套服裝最能代表民族的婚禮服裝看法不一。”

打完一拳還要給一個棗子,“不過每件作品都不能讓百分之百的人滿意的。”
這種流暢度一看就是常年累月積累的“領導”作派。

我理解蠕蠕爸爸可能是因為工作習慣使然,但理解卻不代表贊同。
蠕蠕作為創作者,在她為作品特別焦慮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認可,是說她做的已經很好了。而不是挑一個細節出來說這裡我不同意,這樣她本來就質疑自己的情緒一下子就被確認、放大了。
觀眾都知道該怎麼安慰人↓

這樣安慰中有打壓,打壓中有安慰,比純捱罵還要難受。
捱罵了能反駁,或者左耳朵進右耳多出。但打壓式鼓勵沒法反駁或者很難反駁。因為對方的出發點好像是為了你好。
聽完“鼓勵”後產生的不適感也更難化解,也更容易對自己產生持久的懷疑。不斷自省,不斷內耗,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蠕蠕給大家回覆裡有很深的不自信,她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父母給的這份“矛盾的愛”:
“我在思考為什麼總是那麼害怕掉落的時候,我會想起也許我從小就是一個想飛卻沒有飛起來的小孩。
可是父母對我的愛和關注,卻讓我一直自責,到如今不斷自證。”

03
不想承認孩子長大的爸媽&一輩子渴望被認可的小孩
蠕蠕現在找對了人生賽道,不僅每條影片都有幾十萬的點贊,被觀眾稱為“沒有創作瓶頸的博主”,還收到了很多橄欖枝。
比如在模仿各地環球小姐喊國家名後,收到了環球小姐中國區主席的邀約。不能說以後盡是坦途,但也應該有點主角光環在身上。

可在爸媽面前,她依舊像一個隨時等待“審判”的小孩,在家裡沒有絲毫的地位和自主權。
儘管現在的蠕蠕,可以輕鬆得到網友上百萬的點贊,但她內心深處卻非常渴求得到爸媽的認可,她也希望能從爸媽嘴裡聽到一句“對不起”。
一提到爸媽,她的情緒就很容易失控。

也許蠕蠕和她爸媽都沒有意識到,他們之間還沒有完成精神上的親子分離。
爸媽仍把蠕蠕當成不諳世事的小女孩,而蠕蠕也沒有從“乖巧、聽話”的小女孩身份中完全掙脫出來。
當蠕蠕還只是孩子時,爸媽怕她驕傲對她誇獎的少,又或者她哪裡做的不好給她提點改進意見,這是能理解的事情。
但隨著長大,蠕蠕逐漸有了自己的喜好,性格和生活,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她的潛意識必然是希望得到成年人應有的尊重:即使是爸媽也不能過多幹預生活、事業。在一些事情上點到即止就好了,沒必要提很深的建議。
可現實卻是爸媽依然把她當做小孩,不時打壓她的主體性,即你飛的再高,依然要聽我的指揮,如果不聽,我就不給你對你非常重要的認可。

而蠕蠕也給了他們傷害自己的權力,因為爸媽是她最愛、最重要的人。
別人給她提建議她能選擇不聽或者只聽一點,但爸媽提的建議她只能照單全收。

這不是透過改進作品質量或者徹夜深聊就能改變的,因為這觸及到了本質,讓上位者在自己的舒適區做出改變是很難的。
不知道蠕蠕的爸媽看到這期節目後,能看到並且真切的理解到女兒潛藏在心底的痛苦。她已經這麼優秀了,不再需要透過打壓來保持上進。
而蠕蠕,其實也不是非要得到爸媽的許可後,才能享受人生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