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2400萬人喜歡的流量女王,私下竟是這樣?

本文作者:李愛玲
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
(ID:taohuama2015)

我幾年前就關注了李蠕蠕。她是我在影片平臺關注的極少的博主之一。
最初是喜歡看她的“何太與鐘太”系列,一人分飾兩角,惟妙惟肖的TVB腔,拿捏到位的動作表情,演繹兩個太太拿腔作調的明爭暗鬥,絕對精彩。
除此之外,“銷冠系列”“民族風系列”,再到後來的綜藝秀模仿,仿如真人附體,淋漓盡致。

講真,全網真的難找第二個。

所以網友盛讚她是一個“沒有創作瓶頸”的博主。

之前我看到她說自己“沒有團隊”的時候,我的理解是:她只是沒有簽約MCN公司,沒有那種資本運營團隊。
因為我覺得從化妝、到服飾、到表演、到拍攝、到剪輯,如此之大的工作量,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最近,關於的李蠕蠕一段19分鐘的紀錄片,不僅讓人看到她是真的沒有團隊,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位坐擁全網2400萬粉絲、作品部部精湛、明媚搞笑的流量女王,竟然也揹負著如此深重的原生家庭之殤。

李蠕蠕的媽媽在醫院工作,爸爸在大學做管理,家庭起點算是很高的。

在拍攝的鏡頭上,能看得出,李蠕蠕非常愛自己的父母,家庭關係也很融洽。

當被問到:媽媽對女兒管得多嗎?
媽媽非常自信地說:我從來不約束女兒,特別是不罵她。在一起溝通就比較開心。

但實際上,在李蠕蠕的記憶裡,媽媽管自己是很多的。

媽媽很快改口說:罵,打,不也很正常嗎?講不過她不就要打嗎,對不對?

媽媽也坦誠地承認,父母的管,的確給女兒帶來壓力。

她也理解女兒的累,但“年輕時不就應該累一點嗎?你躺平了就快樂了嗎?”
李蠕蠕的爸爸,在李蠕蠕眼裡,是個一身正氣的人。他總是第一時間給女兒的影片點贊,並要求女兒:作品一定要正能量,並且要高質量地維持下去。

只是他並不知道,這些話,這些做法,讓李蠕蠕壓力巨大。

她對流量焦慮,對作品不滿,釋出前反反覆覆改文案,釋出後反反覆覆看評論,還是對資料不滿意,說“感覺一般,不想看”。
其實看到這,我完全能get到李蠕蠕對自己的苛責模式。
在網友看來,她已經如此之優秀,演啥像啥,幹啥成啥,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但她更多的是對自己不滿,被焦慮搞得快要瘋掉。
這種模式,不是短期內形成的,也不是因為做短影片形成的,而是在過去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習得的。
我相信李蠕蠕絕對是天生的高敏感人格。
因為足夠敏感,所以她擁有超高的模仿能力,能捕捉每一個細微的細節。
因為足夠敏感,所以她對自己的作品要求盡善盡美,每一處都反覆琢磨。

同樣,也因為足夠敏感,小時候受到的傷害仍記憶猶新。

李蠕蠕帶媽媽做頭髮的時候,提到自己小時候很想留長髮,但媽媽不允許。因為在媽媽的觀念中,小女孩愛美就會分心。

而另一件事,更是讓她難過至今。

李蠕蠕學生時代曾參加一個英語競賽,拿了三等獎,成為全校唯一一個獲獎的學生。

當她把獎狀拿到媽媽面前時,得到的是一句質問:怎麼沒拿一等獎。
於是,她把那個獎狀撕了。
提及往事,媽媽輕描淡寫地說:“不可能”“忘記了”。

但那種傷痛,李蠕蠕一直記得。

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類似情況一定不只這一件。
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高標準、高要求,或許會讓孩子努力上進。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也會讓她掉入“不優秀,不配愛”的魔咒之中。
李蠕蠕說,每做完每一個作品的當下,就已經進入了瓶頸。自從做開始做短影片之後,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問:為什麼不能休息呢?
她答:害怕。害怕因為想休息一下而萬劫不復。
萬劫不復,多麼沉重慘烈的詞。
這背後,是多麼深的恐懼。

她把內容做到極致,對自己極盡苛責,不敢停,不敢休息,一直一直往前衝,這一切,不只是為了讓現實中的父母看見,更是為了讓許多年在她心裡駐留的、總對自己不滿意的內在父母看見。

這個模式已深深內化到她的心裡,形成一個迴圈——我必須更加優秀,必須更加努力,必須做到更好,才配被愛,才配被看到,才能證明我很好。
多麼辛酸,又多麼殘忍。

這段片子一播出,網上很多人都在聲討李蠕蠕的父母,尤其是媽媽。

可是,這世上哪有父母是完美的呢?我們這些當了父母的人,誰又敢說自己做到了完美呢?

我在片中留意到一個細節:李蠕蠕的媽媽,坐在車裡都是挺直後背,不靠在車座椅背上。

一個動作,足見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多高的母親。

她的一生,可能也是這樣過來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苦耐勞,勤奮自律。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每個人,都受困於自己的時代、家庭、性格、成長經歷和背景。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當年的疏忽,隨口的氣話,嚴苛的管教,對女兒造成了這麼多的傷害和影響。
我之所以對李蠕蠕有這麼多的共情,是因為對她的經歷,我有太多相似的體驗。

就像最近這幾天,我感冒反覆,再次加重,一直窩在家裡。

那天老公下班回來,我本能地說了一句:這一整天無所事事,啥也沒幹。

他反駁說:不是還寫了稿子嗎?怎麼能說啥也沒幹呢?

我才想起來,我寫完了一篇稿子發在公眾號上。

但這些做了的事,被我自動忽略掉了,我只記得我這一天無所事事,碌碌無為。

這是所有“不敢停”的人的通病。

哪怕是生病,我們也不敢徹底的躺平。因為潛意識裡,“生病”是不對的,是會耽誤工作和學習的。

這份體驗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我心裡形成了。

我自小體弱,每次感冒發燒,我媽都會抱怨。嫌我生病給她添了麻煩,還要打針吃藥花家裡的錢。

我的學生時代,無論發燒還是咳嗽,無論吃藥還是打針,我請假的時間最多隻有兩天。
兩天之後,必須去上學。

所以即使在成年之後,我生病休息仍然會有無法自控的愧疚感。發燒39度也堅持上班,應酬喝到吐第二天也照常工作,因為不敢停,不敢歇,那種恐懼,就是李蠕蠕說的“害怕萬劫不復”。

李蠕蠕說:我不可能與焦慮和解,只能說,與焦慮同行吧。

這已是巨大的進步了。

我深知我也是一個無法徹底0焦慮的人。我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讓我揹負壓力,始終前行。
那是我熟悉的路。而我,亦會在成長中調適,在前行中平衡,最終,坦然奔赴我的命運。
後來,李蠕蠕發了一條去旅行的影片,配文:

這即是成長。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最終,我們都會欣喜地擁有,親手培育自己的那一部分。
與大家共勉。
-經授權轉載-

今日薦讀
“離開他,我給你媽治病。”“好的,阿姨。”
被嘲娘炮的男頂流,到底是誰在喜歡?
作者簡介

李愛玲,情感作家,職場媽媽,百萬讀者心中的鏗鏘犀利桃花姐。最新作品集《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愛敢當》。微博@李愛玲的桃花馬。個人微信shiliuqun03,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