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公開版》(JAMA Network Open)上的這篇論文得出結論說,如果目前的癌症趨勢繼續下去,“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可能會在未來數十年內保持令人無法接受的高水平。”
至於是什麼推動了侵襲性癌症預期發病率的上升,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主要作者、該研究所生物統計學分部高階研究員Philip S. Rosenberg說,我們的研究不能說明任何特定的原因,它為你提供了有關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實地情報,這就是你去尋找原因線索的地方。研究人員認為,早期檢測、肥胖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或許可以解釋癌症發病率上升的部分原因。一些研究還指出,汙染物(包括一類被稱為PFAS的人造化學物質)可能是罪魁禍首。
Philip和他的團隊使用了1992年至2018年美國380萬惡性腫瘤確診患者的資料,比較了X一代(1965年到1980年出生)和嬰兒潮一代(1946年到1964年出生)的癌症發病率。然後,他進行了建模,結果顯示,當X一代年滿60歲時(從2025年開始),他們比嬰兒潮一代人在60歲時更有可能被診斷出患有侵襲性癌症。事實上,該研究的預測發現,與1908年至1964年出生的任何一代人相比,X一代都更有可能患上癌症。
據報道,幾十年來,關於癌症的訊息基本上都是令人鼓舞的。由於開展了有關菸草危害的教育努力,肺癌發病率不斷下降。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以及男性肝癌、膽囊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也在下降。但是,在X一代和較年輕人群中,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症的發病率出現了驚人的上升,這給下降的趨勢蒙上了陰影。
新研究的模型發現,男性和女性患甲狀腺癌、腎癌、直腸癌、結腸癌和白血病的機率都有所增加。在女性中,研究還發現子宮癌、胰腺癌、卵巢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在男性中,研究還預測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會增加。
Philip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感到驚訝的是,與嬰兒潮一代相比,X一代中許多不同型別癌症的發病率似乎都在上升。他還感到驚訝的是,預計癌症發病率的上升將抵消他所說的癌症發病率之前“非常重要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下降”。
與嬰兒潮一代相比,X一代癌症發病率的上升出現在所有種族和族裔群體中,但亞裔或太平洋島民男性除外,與嬰兒潮一代相比,他們中的X一代在60歲時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可能性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