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晶片和小米YU7,雷軍要用技術挽回人心

晶片已經上了手機,YU7 還得再等兩個月。
作者|曹思頎
編輯|靖宇
84 天后,雷軍再次出現在小米釋出會現場。
上一次是在 2 月底的「雙 Ultra 釋出會」上。彼時的小米風頭正盛,52.99 萬元起售的小米 SU7 Ultra,兩小時大訂量便超過了全年目標。小米的市值也達到歷史頂峰,接近 1.5 萬億港元。
三個月後,雷軍和小米依然是科技圈的頂流,但潮水的方向不再一帆風順。過去兩個月裡一系列的風波,讓小米遭受了不少質疑。雷軍個人微博也一度暫停更新,他在近期坦承度過了「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過去幾年,雷軍的社媒賬號成為了小米公司對外溝通和宣發的重要渠道,雷軍的個人 IP 也和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形成了深度繫結。
但作為一家成立 15 年的科技公司,小米顯然不僅僅等於雷軍個人的企業家形象。產品和技術,是小米麵向消費者可以打出的另一張牌,而且也許是現階段回應質疑、樹立硬科技品牌形象時最合適的一張
去年 10 月,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 征服「綠色地獄」紐北賽道,成為最速四門車,展現了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也繼續助力了小米汽車的持續熱銷。
作為今晚的重頭戲,小米歷時 4 年自主研發的全新智慧手機 SoC 晶片小米玄戒 O1 正式亮相。據雷軍介紹,這款晶片採用第二代 3nm 先進製程,投入超過 135 億元,代表著小米在 15 週歲時,以「後來者、追趕者」的姿態,向硬核科技領域發起全新的探索。而公佈了多項配置、即將釋出的小米 YU7,則是再次拉高了所有人的期待,現場有媒體同行感嘆道,也許真正的「Model Y Killer」就要來了。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造車還是造芯,都體現了小米在過去 4-5 年裡兩個顯著的變化:
第一,不再滿足於「價效比」的消費品牌標籤,而是堅定地向高階化發起衝擊;第二,從創業前 10 年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漸過渡和切換到為產品、技術創新,也就是在更多過去未曾嘗試的領域裡嘗試「從 0 到 1」的無人區創新。
01
造芯,小米必須攀登的高峰
釋出會上半場的重頭戲,是小米首款自主研發設計的旗艦 SoC 晶片:玄戒 O1。
根據官方介紹,這款晶片在 109m㎡的面積裡放入了超過 190 億個電晶體,採用的最新第二代 3nm 工藝製程。
小米玄戒 O1 晶片採用了十核四叢集的 CPU 架構,包含 2 顆 3.9Ghz X925 超大核、4 顆效能大核、2 顆能效大核、2 顆能效小。GPU 方面,採用了 16 核 G925。安兔兔跑分超 300 萬,2 顆超大核的多核跑分超越了蘋果的 A18 Pro 晶片

採用 3nm 製程工藝的小米玄戒 O1 晶片 | 圖片來源:小米
大晶片研發週期長、投入大。小米自 2021 年重啟研發後,共投入了 135 億元,目前團隊規模超過 2500 人,雷軍表示這是「在國內排在前三的水平」。2025 年,小米在晶片領域的投入預計就將超過 60 億元。
只有少數廠商才能自研晶片,極少數才能達到先進製程。以蘋果為例,它們自研的 A 系列和 M 系列晶片,對蘋果手機、電腦長期佔據高階市場的份額非常關鍵。
「造芯」風險與機遇共存,小米曾經的澎湃系列晶片也就遭遇挫折。最核心的難處在於,這是一個重投入+強規模效應的賽道。雷軍在釋出會上介紹,由於智慧手機更新迭代速度快,大晶片業務的「生命週期」往往很短。這就要求需要很大的終端產品出貨量,才能攤薄研發成本。「1-2 年內,賣到上千萬臺,才可以生存。」
並且,除設計外,晶片在製造、封測等環節往往還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配合。而這些環節在如今的全球多變的地緣環境下,也面臨著多重不確定性的考驗。
雷軍表示,玄戒「大晶片」專案在 2021 年初立項,幾乎和小米汽車同時立項。在啟動研發支出,就定下了 3 個關鍵目標:要做高階晶片,要採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要擁有第一梯隊的效能表現。
首批搭載玄戒晶片的,有 3 款終端產品,分別是:小米 15S Pro、小米平板 7 Ultra 以及小米 Watch4 eSIM。
其中,小米 15S Pro 除搭載玄戒 O1 晶片外,相機採用光影獵人 900+IMX858 潛望+JN1 超廣徠卡三攝,小米第四代影像處理器,支援全焦段 4K 夜景影片。此外,還升級了 UWB 超寬頻技術,支援軌道交通無感過閘機,以及 UWB 車手互聯。小米 15S Pro 起售價為 5499 元(16GB+512GB),享受國補後 4999 元起步。
小米平板 7 Ultra 在玄戒 O1 晶片的加持上,提升了在 4K 影片剪輯、Raw 格式修圖、重度遊戲等專業場景下的表現,並且帶來了更出色的畫質表現。14 英寸的小米平板 7 Ultra 起售價為 5699 元(12GB+256GB),享受國補後起售價 5199 元。
小米 Watch 4 eSIM 帶來了一些新的驚喜。因為它搭載的玄戒 T1 晶片,首次搭載了小米自主研發的 4G 通訊基帶,支援 4G eSIM 獨立通訊。通訊基帶是晶片研發裡一個複雜的領域,iPhone 常年被吐槽「訊號差」就和蘋果搞不定通訊基帶有關。
據介紹,小米在通訊基帶上投入了 600+人的研發團隊,做了大量複雜的實驗室驗證以及海量的現網適配。率先在手錶晶片裡驗證這一技術。
晶片對於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幾乎都代表著技術無人區。雷軍表示,小米已經做好了長期投入的準備,10 年至少投入 500 億元,因為「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硬科技公司,晶片是繞不開的硬仗,也是必須攀登的高峰」。
02
小米 YU7:96 度超大電池起步,量大管飽!
釋出會的下半場,雷軍帶來了即將上市的小米首款純電 SUV 車型 YU7 的更多資訊。
小米 YU7 車身尺寸分別:長 4999mm、寬 1996mm、高 1600mm、軸距 3000mm,屬於中大型 SUV。YU7 的中文讀音為「御 7」,寓意「陸地戰車,御風而行」。新車在設計上延續了小米 SU7 的風格,繼續強調優雅造型與高效能。同時,作為一款 SUV 車型,也會對大空間及科技、豪華體驗進行補強。
本次,小米帶來了寶石綠、鈦金屬色和熔岩橙 3 種全新配色,加上此前釋出的寒武巖灰,小米 YU7 目前已經公佈了 4 種外觀配色。雷軍表示,「還有 5 個配色」等著大家。
內飾方面,最大的亮點在於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 HyperVision。它的顯示效果類似於 HUD(抬頭顯示技術),但又不完全相同。最核心的區別就是可以在前風擋最底部形成一個貫穿的 1.1 米超寬、超視網膜級高畫質顯示,是智慧電動汽車在「彩電」(顯示)領域的一種全新產品形態。

小米 HyperVision |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透過這塊超寬的「螢幕」,小米 YU7 可以支援更智慧的互動體驗。例如,主駕正前方顯示時速等關鍵資訊,起到傳統實體時速表的功能;正中間顯示導航地圖等資訊;副駕正前面則顯示和音樂播放等相關的娛樂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轉向時,主駕前方還可以呼叫車身兩側的補盲攝像頭資訊,顯示後方畫面。
同時,小米 YU7 帶來了前排雙零重力座椅的配置,為主駕在停車時帶來更好的休息體驗。後排座椅支援最高 35°的電動調節。
作為一款純電車型,小米 YU7 這次在續航上為使用者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最大的亮點在於:全系搭載 800V SiC 平臺,全系搭載「超大電池」(96.3 度起步),全系超高續航。
具體來看,小米 YU7 三個版本的電池資訊分別是:
  • 小米 YU7(標準版):搭載 96.3kWh 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 835km,全中大型純電 SUV 續航第一
  • 小米 YU7 Pro:搭載 96.3kWh 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 770km
  • 小米 YU7 Max:搭載 101.7kWh 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 760km。同時,Max 版本支援 5.2C 充電倍率,10%-80% 充電最快只需 12 分鐘,15 分鐘最多補能 620km。
輔助駕駛方面,小米 YU7 搭載英偉達全新 Thor 晶片,同時搭載了雷射雷達、4D 毫米波雷達等一系列感知硬體,並且以上智慧化硬體配置全系標配

小米 YU7 一系列「量大管飽」的標配 | 圖片來源:小米
小米 YU7 共分為標準版、Pro 和 Max 三個不同的版本,三個版本在電池容量、輔助駕駛硬體上差別不大,其他如 CDC 連續阻尼可變減震器、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等舒適、智慧化配置也都標準。三者更核心的區別體現在和「駕駛」有關的層面。具體來說,標準版為單電機後驅、Pro 版為雙電機四驅、Max 版本則為雙電機高效能四驅(擁有更高的零百加速)。
唯一遺憾的是,今晚雷軍並沒有公佈具體價格,甚至連普通車企習慣的「預售價」也沒有公佈,把懸念留到了上市的最後一刻。從整個釋出會流程上可以看出,YU7 仍然將特斯拉 Model Y 作為了重要的競爭對手。目前,特斯拉 Model Y 在國內的官方起售價為 26.35 萬元。2024 年,Model Y 在國內市場銷量超過 48 萬輛,是所有能源形式裡的銷量第一。
其實,無論是造車還是造芯,都要經歷長期的投入並穿越漫長的週期。用雷軍的說話,15 歲的小米正在重新以「後來者」和「追趕者」的姿態,向硬核科技領域發起全新的探索。
*頭圖來源:直播截圖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你覺得小米 YU7 怎麼樣,你會買嗎?

熱點影片

雷軍:下一個 5 年,小米一定交出更好的答卷。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