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世界工廠”的朋友圈,又升級了。
12月5日,2024東莞全球招商大會如期舉行。一年一度的招商大會,是這座牽動全球目光的製造業強市“秀”出最新“成績單”和“投資機遇地圖”的特殊時刻,向來備受關注,而今年又有格外不尋常的意義。
在會前的新聞釋出會上,東莞宣佈:透過這場招商大會發出“英雄帖”,擴大“朋友圈”,尋覓“合夥人”,展現一個高水平開放的東莞。
這場大會,確實盛況空前:有460多家企業和機構應邀前來,其中,不僅有來自日本、德國、韓國的全球500強外企,還有中信集團、華潤集團、中國中鐵等頭部央企,以及頭部創投機構、金融機構前來助陣。
從外資到民營企業,再到央企、國企,為何全球的企業都盯上了東莞遞出的橄欖枝?
因為在東莞身上,他們看到了這個時代風口的三重機遇。

第一重機遇,是產業。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經20多次來到東莞。在他看來,東莞是觀察中國製造業的一個標本,它的激盪起伏,帶有強烈的趨勢性意義。
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說法是:“東莞一塞車,世界就缺貨。”這句流行語所反映的,正是東莞製造對於全球產業鏈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身處珠江的入海處,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東莞最能感知潮水流向的變化。46年的改革開放史,也是東莞製造業一路轉型升級的歷程:
從46年前,東莞引入大陸第一家“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企業;再到36年前,瑞士雀巢集團遠渡重洋,成為了第一家落戶東莞的世界500強公司;再到如今,東莞從外向型經濟的“世界工廠”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產業叢集、四個千億級產業叢集的工業雨林。

東莞濱海灣新區
東莞的蝶變背後,靠得是產業鏈背後的“硬實力”。
高階製造,是東莞製造業最堅實的“護城河”。當前,東莞坐擁81家上市企業、3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2萬家工業企業架構起的先進製造體系。
在這裡,既能走出華為、OPPO、vivo等智慧裝置,也能走出拓斯達這樣的工業裝備“小巨人”,甚至還有Toy City這樣的消費品新秀……東莞的製造業在不斷給人驚喜的同時,也映襯出殊途同歸的底色——科技創新。
近年來,東莞還在不斷打磨產業鏈優勢,完善補鏈、強鏈、延鏈、拓鏈的全過程。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科材智展品(圖源:南方+)
東莞加速推進“智轉數改”,幫助全市一半以上的規上企業完成了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插上新質生產力的翅膀,這讓東莞製造能夠在國際環境的風雨變化下站穩腳跟。
今年前三季度,東莞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高於全國和廣東水平。其中電子資訊製造業增長16.2%,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2%、13.5%。製造業的逆勢增長,反映了這座城市堅實的產業韌性。
不僅如此,東莞還瞄準了未來的產業風口,先行一步。比如今年8月,東莞釋出《東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和廣州、深圳一起,成為大灣區競逐“天空之城”的重要一員。
此次大會,也將在濱海灣新區設立一個極高規格的人工智慧招商的分會場,邀請全球人工智慧明星企業參與。東莞還高調宣佈,要把濱海灣新區打造成人工智慧新區,組織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大灣區(東莞)人工智慧聯盟,用人工智慧技術,給東莞的製造企業賦能。
這座城市築牢核心優勢的雄心壯志,將帶來無限的機遇。

第二重機遇,是市場。
近年來,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不少出口型企業都面臨訂單流失的困境。身為外貿大市的東莞,面前的挑戰也不少。
但在為企業找市場的能力上,東莞政府的水平是一流的。從本次招商大會的議程上,除了延續往年的傳統,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美國設定5個境外分會場外,還積極邀請拉美、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商協會參加,為“莞貨”出海開拓出更廣闊的新天地。

特別是,近年來傳統進出口貿易趨向飽和,東莞當地又為企業拉來了電商出海的新路子。在本次大會的跨境電商生態服務專場上,邀請了亞馬遜、美客多、希音、Temu等龍頭電商企業參與。東莞的產業雨林,與跨境電商的渠道優勢相互碰撞,擦出新的火花。
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市進出口貨值超1萬億元,穩居全省第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5%,高於全國水平。求新求變,是東莞外貿不斷從困境中突圍的不二法門。
而從東莞這幾年市場開拓的思路來看,更是突出國際和國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幫助東莞製造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也著重發掘本土市場的潛力。
事實上,東莞的區位優勢,一直都被低估了。從地理位置上看,東莞是唯一的一個跟兩大一線城市接壤的城市,在深中通道開通之後,東莞也是受益最大的城市之一。

東莞濱海灣大橋
試想一下,一座能與廣州、深圳、香港都能形成“強搭檔”關係的城市,實力到底有多恐怖?憑藉超強的製造業配套能力,任何核心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東莞的“助攻”。同時,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金融、科研能力,也在為東莞的發展賦能。
更何況,作為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擁有海量的年輕人口、高收入群體,東莞自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近年來,東莞還在不斷地培育新的消費動能。特別是透過“百千萬工程”,推動“鎮域提質+村域振興”齊頭並進。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造就了一片極具潛力的投資沃土。
在當前經濟雙迴圈的大背景下,國家正發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身處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交匯口,東莞無疑成了這場變革的大贏家。

第三重機遇,是城市建設。
有個資料很多人都沒想到,曾經被人吐槽是“大工廠”的東莞,今年的文旅產業居然也爆發了。國慶黃金週的第四天,東莞位居全國熱門遷入地TOP5,成了旅遊熱門城市。
東莞的文旅,靠什麼火出圈?從今年國慶東莞虎門的草莓音樂節可以看出:
為了迎接客流,東莞出動66輛接駁公交車,平均2-3分鐘發出一班,協調出租車企業、網約車平臺企業強化運力調配,超3000人次以上警力緊密配合。500名青年志願者守候在虎門高鐵站前,為客人派送消費券、IP周邊、文旅地圖……

東莞虎門草莓音樂節
透過細緻貼心的公共服務水平,東莞正在不斷擦亮自身的城市名片。大家忽然發現:在“世界工廠”的刻板標籤之外,這是一座“開放、包容、有活力”的寶藏城市。
這也和近年來東莞推行城市場景創新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消費更加註重體驗的當下,城市也要更加註重“向內探索”,因為“好城市創造更多好場景、好場景吸引更多好專案”。
在過去,東莞的城市格局是以鎮為中心分散佈局,如今東莞正高度重視中心城區的建設。透過打造CBD來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是這座向綜合性大城市邁進的雄心表現。
未來,東莞預計還將開放覆蓋文旅、儲能、智慧城市、低空經濟、智慧物流等數十個應用場景,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需要金融的支援,也需要央地合作的賦能,這也是本次招商大會東莞拓展央企“朋友圈”的原因。
讓“能力供給”與“機會需求”實現雙向奔赴,是東莞在全國場景招商賽道中領先一步的“關鍵密碼”。

東莞,被人們稱為“兩億人的城市”。東莞當地曾經做了一個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有兩億人來到東莞工作、生活。
不同時代的人們,為何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來東莞淘金?他們看好的正是這座城市開放進取的特質。

東莞升格為地級市的歷史並不長。但在40多年的時間裡,東莞卻從一個年產值僅6億元的小縣城,崛起為如今GDP過萬億、人口破千萬的新一線城市,成為全中國進步最神速的城市之一。
求新求變,讓東莞總能歷經風雨而見彩虹。這裡曾經創下了改革開放中的很多“全國第一”,至今也站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大灣區乃至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張名片。
如今,時代賦予了東莞新的使命。在最新的城市空間規劃中,東莞將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特色,打造“灣區明珠、科創新城、產業名城”。這張宏大的藍圖裡,蘊含著太多可能。
這場全球招商會,既是東莞對城市形象的一次嶄新宣示,也是把握住與東莞合作共贏的一次歷史機遇。投資東莞,也是投資中國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