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撼動了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產生爆炸性的連鎖效應,觸發了太平洋彼岸的一場行業大地震。
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眉飛色舞扭起秧歌,距離“飛入尋常百姓家”已經觸手可及。
種種跡象表明,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不僅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也開始重塑產業生態,帶來巨大的時代機遇和想象空間。
這對中國製造而言,意味著什麼?
AI領域的爭奪戰,背後不僅是大國博弈,更關係到全球產業鏈的分工、金融科創資源的流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已經能夠做到平均30秒下線一臺,以華為為代表的科創鉅頭用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變化正在快速地發生。
看懂這一時代趨勢,就不得不關注“世界工廠”東莞的最新動作,其打出的兩張“王牌”,顯示出中國製造的新風向。
背後訊號,意味深長。

兩張“王牌”
在DeepSeek引發的AI浪潮裡,也有“東莞製造”的身影。
2月8日,OPPO宣佈,即將釋出的 Find N5 將正式接入 DeepSeek-R1 智慧系統。

而在此前,華為雲也宣佈將上線基於華為雲昇騰雲服務的DeepSeek R1/V3推理服務。
華為和東莞“雙向奔赴”的故事,早已為中國製造的觀察者所熟知,也是東莞城市發展、產業轉型的標誌性事件。
如今,華為已經深度融入到東莞的產業血脈之中,成為舉足輕重的“火車頭”。從2019年開始,全球矚目的華為開發者大會連續6年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舉行,見證了鴻蒙橫空出世到“純血”鴻蒙誕生的全過程。
在2023年7月的那一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華為盤古大模型不作詩,只做事”,“一切皆服務,AI重塑千行百業”。
不作詩,只做事。這樣的務實氣質,像極了東莞這座中國製造業名城的個性。
事實上,華為對AI的理解,離不開家門口東莞的22萬多家企業的龐大需求,這裡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豐富的工業應用場景,為AI賦能製造業提供了鮮活的經驗,也指明瞭產業升級發展的清晰方向。
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曾在2023年對153家燈塔企業進行了調研,他們發現:
製造業領域的佼佼者們,在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上,要領先其它企業3-5年。
這不僅是眼光和層次所決定,同時也是由巨大的現實需求所驅動。世界工廠,註定要又一次成為先行者。
蛇年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廣東連續第三年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奮進號角。會上有個非常重要的訊號,廣東明確,要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緊隨其後,東莞也舉行了新春第一會,並以政府一號文、二號文的形式,打出了兩張製造業升級轉型的“王牌”,可以概括為:
人工智慧+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東莞市中心(圖源:影像莞)
為什麼今年的東莞一號文,選擇了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瞄準“人工智慧+先進製造”賽道?
世界工廠的計劃,雄心勃勃。依託華為、OPPO、vivo等領軍企業,東莞將在未來3年投入不少於30億元財政資金、設立規模不少於50億元的人工智慧子基金群,爭創全國人工智慧+智慧終端行業應用基地,打造集技術研發、產品製造、資料服務於一體的濱海灣人工智慧新區,爭取在發展AI手機、AI伺服器、AI可穿戴裝置等細分賽道上率先突破。
這樣的破局之道,可以說是投入巨大、信心十足,“砸”下海量的真金白銀,切入點精準而務實。
要知道,智慧製造本就是東莞的強項。早在2010年前後,東莞就出臺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資訊化升級;2014年,東莞開展“機器換人” 行動;2023年,東莞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資料顯示,目前東莞擁有人工智慧企業超500家,人工智慧產業及相關領域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華為、OPPO、vivo等龍頭企業,更是在業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實力雄厚。

製造業的“大海”
平心而論,東莞的人工智慧產業,在國內各大城市的競爭中,尚未躋身第一梯隊。2024年9月釋出的《中國城市人工智慧發展指數報告(2023-2024)》顯示,“AI之城”第一梯隊,主要包括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和合肥等10個重點城市。東莞排名全國第23位,仍然是一個“追趕者”。
不過,東莞也有自身難以替代的優勢,那就是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裡坐擁22萬家工業企業,其中包括1.4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超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3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81家上市企業。
人工智慧的發展,同樣也需要擁抱東莞這片製造業的“大海”,面向海量的真實生產場景,拿到價值極高的大資料。
英國《自然》雜誌曾刊登一項來自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的聯合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訓練大模型時,只用AI生成的內容,會導致大模型越來越“傻”,這被稱為“模型崩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型資料脫離了真實世界的複雜性,導致錯誤層層累積,不斷放大,類似生物學中的“近親繁殖”導致後代缺陷、物種滅絕。
可見,不僅製造業需要插上AI的“翅膀”,而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行業,也需要一塊絕佳的“練兵場”。
東莞此時出手,恰恰是掐準了時機。從工業中來,又回到工業中去。事實上,人工智慧與東莞製造業的雙向奔赴,已經誕生了不少生動的實踐案例。
比如,東莞有一家自動化裝置和精密加工領域的企業沃德精密,長期面臨小批次、多品種的離散型製造流程痛點,難度大、過程繁瑣、效率低,裝置、物料、環境、物流等要素協同起來非常困難。
後來,經過技術改造,沃德精密引入感測器、AGV小車、智慧機器人、立體智慧倉庫等硬體,建立企業雲平臺和資料中心,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資料進行採集、儲存和分析。透過持續數字化轉型,沃德精密產線效率提升超20%。
在AI的助力下,智慧機器甚至可以完成過去難以想象的複雜操作,比如一鍵切換生產線。
在一條生產線上,部署一個全新的應用方案,過去需要以月或者年為單位,在AI的輔助下,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完成。
數字化,是AI賦能製造業的前奏。如果說自動化生產裝置、數字化生產工具等是現代工業的“樂手”,那麼擁有自主決策能力的AI模型,就是最關鍵的“指揮家”,兩者相結合,迸發出的能量難以估量。
東莞此次釋出的一號文,目標極為明確,就是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推動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
這是製造業大市向AI進軍的明確訊號,也可以看作數字化行動的“升級加強版”。

東莞濱海灣新區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效果圖
在人工智慧的佈局,東莞一號文繪製出了一張詳細的“路線圖”,包含算力供給體系、工業資料集供給、工業垂直領域模型創新應用等一共十個方面。對於最能服務於製造業的工業AI領域,東莞拿出了真金白銀獎勵,相當給力:
設立最高5000萬元算力券,對製造企業、軟信企業、高校院所等透過人工智慧算力服務平臺租用市內外智算資源的,按不超過實際服務額50%給予每年最高100萬元資助;
設立最高1500萬元模型券,支援企業利用透過備案的大模型底座框架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推廣;
支援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人工智慧領域創新聯合體,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4000萬元資助;
到2027年,東莞力求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相關產業規模分別突破300億和3000億。
此外,還要開發不少於3個製造業基礎大模型、15個垂直領域大模型、200個“兩高”(高精準度、高穩定性)工業小模型、工業APP或工業智慧體。
讓製造業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都流淌著AI的血液。這是“世界工廠”瞄準的星辰大海。

製造業再升級
在人工智慧的賦能之外,東莞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出的第二張“王牌”,是生產性服務業,簡單來說就是與生產製造直接相關的服務業。
根據經濟學“微笑曲線”——上游研發設計、下游品牌服務往往是收益最大的環節,中間的加工製造則處於價值鏈底端。如一部手機裡的作業系統、軟體、晶片中的內建程式、各種專利等,這些創造的附加值往往達到40%-50%。
一般來說,越是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產業體系中的比重越高。比如,美國GDP中服務業佔80%。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佔65%左右。
對於東莞來說,產業升級的過程,就是不斷將價值鏈向上下游兩端延伸的過程。
在今年東莞市的二號檔案中提出:
力爭到2027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提升到55%左右,打造10個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壯大100家以上有競爭力的領航企業。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同樣也少不了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加持。
二號檔案中就提到,開展鴻蒙系統生態鏈建設,打造鴻蒙特色產業園;支援製造業企業剝離軟體資訊服務,對發展規模達到一定條件的規上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獎勵;力爭到2027年,在電子資訊、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製造等產業領域培育1-2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等。
AI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的可能。這對於東莞培育出下一個增長點,意義重大。

“向上進化”
回顧東莞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製造業不斷“向上進化”的歷史:
從改革開放後的“三來一補”,到90年代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再到如今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代表的萬億級產業雨林。
一路來,東莞並非沒有遭遇挑戰。然而,一次次風雨見彩虹,東莞至今仍能站穩工業實力前十城市的行列,其錨定的高質量發展“密碼”,正是“製造業當家”,不斷求新求變。

東莞港(圖源:東莞釋出)
事實上,東莞近幾年的“一號文”,都與製造業有關:
2022年,提出“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2023年,提出“聚焦製造業當家,搭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2024年,提出“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
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東莞市委書記韋皓表示:
新的一年,東莞將乘著全省大抓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浩蕩東風,全力跑出製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度,以更加厚實的硬實力擔負好經濟挑大樑重任。
強大的製造業實力,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筋骨。東莞的實踐和探索,不僅對廣東有著重要意義,也關係到中國製造未來的方向。
當世界工廠擁抱時代之變,醞釀的化學反應不可低估,令人期待。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