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
她是古今中外最會講詩詞的人,
與命運抗爭了一生,
也為詩詞奉獻了一生,
葉嘉瑩用一生詮釋了“弱德之美”。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她的故事!


看著他的照片,
彷彿能聽到打工者的心聲。






1995年,當了三年兵的佔有兵退伍回到老家。

初到廣東,日子並不順利,沒有暫住證的他,偷摸在臨時的建築工地過夜。
他背靠冰冷的鋼筋混凝土,一待就是一夜。白天便匆匆前往各個廠打聽還缺不缺工人。

但這樣的工廠優先招25歲以下的女工,像佔有兵一樣的男性勞動力常常第一輪就會被篩掉。
心急找工作的佔有兵連著被黑中介騙了幾次,身上僅有的幾百塊沒了,買了兩個饅頭充飢。
一時間,他明白了東莞的殘酷。
繁華的大城市,僧多粥少,沒有一技之長,就會被淘汰,投機取巧的人便靠著坑蒙拐騙生存。

幾周後,佔有兵得到了一個在深圳蓮霧大酒店做保安的機會。
這份工作來的並不輕鬆,只招5個人卻來了100個人。
數到30時,全場只剩下不到20人,數到50時,全場只有9人了。
他在短短幾分鐘內連續做了102個俯臥撐才脫穎而出,成為一名保安員,當時,他每個月的工資是450元。
後來,又轉到深圳機場大酒店做了一年保安員。
1997年,他進入東莞市長安鎮的一家電子廠擔任保安主管。

▲ 2000年,擔任保安部主管的佔有兵(前排右一)與電子廠的同事合影
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攝影,並開始用廠裡的相機記錄工友們的生活。
5年後,他花了兩個月的工資購買了一部屬於自己的二手尼康相機,正式開始了他的攝影之路。

▲ 佔有兵
廣東的電子流水廠是出了名的輪軸轉,除了一天兩頓飯,就是匍匐在傳送帶上,不停組裝電子零件產品。

佔有兵的鏡頭注意到了這些停滯在工廠裡的青春,他們就像被提前拍攝好的黑影片一樣,單調、乏味,隨著傳輸帶的震動,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音。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製造,那中國製造背後的那群人呢?”
不同於聚光燈下璀璨閃耀的娛樂圈明星,佔有兵鏡頭下是清一色的普通人。

▲ 2011年1月5日,廣東省東莞市。電子廠的農民工在更衣室進行工間休息
他想要記錄那些來自五湖四海、遠赴他鄉謀生工人的真實生活。而真實,也成為佔有兵攝影作品最鮮明的註腳。
人潮湧動、統一的工服、素面朝天、不施粉黛……

前期的佔有兵並不懂攝影的藝術,構圖、色彩、角度,一竅不通。
但人們看到佔有兵的作品時,卻依舊被其真實的魅力所折服。
儘管這些照片沒有主體、不遵守黃金分割比例、甚至連畫面也不完整,但鏡頭裡的一張張面龐和統一的水藍色的工服,又無不告訴觀眾——這就是20年代的東莞。

不是熱鬧的集市、不是富麗堂皇的酒店、不是金髮碧眼的外國商人、不是火遍全球的KFC,這是東莞的暗面。
正是暗面裡的工人,支撐起了東莞的繁華與開放。
打工者被限制在一個封閉的大院裡,車間、倉庫、宿舍、食堂、雜貨店都在院內,每天車間、食堂、宿舍,三點一線。

▲ 《女工鄭婷》2012年6月18日,廣東省東莞市
除了兩餐飯的一個小時在食堂裡,大約8個小時時間在宿舍休息,其餘的時間都是在生產線上。
電子廠的車間裡只有機器發出的轟鳴聲,儘管同事間隔不到一米,但不允許閒談,抓到一次就要通報批評罰款。
對於時薪平均10r的流水線工人,動輒幾十的罰款無疑是一筆鉅款。
佔有兵鏡頭裡的工人多是在工作,穿著樸素的衣裳。

▲ 電子線廠上勞作的女工

▲ 玩具廠的打工者上完夜班後,走出工廠
2005年起,佔有兵開始系統地記錄打工者的生活。他的鏡頭對準了工廠的生產線、宿舍、食堂,記錄了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的辛勤勞動,以及他們在工作之餘的點滴生活。
除了工人勞作的場景,佔有兵也喜歡拍攝工人的生活環境和用品。
在他的鏡頭下,鑰匙、證件等普通物品都成了反映工廠景觀的客觀素材。鑰匙串間隔不超過1釐米,緊緊挨挨在一起卻井然有序,就像電子流水線上勞作的女工,相鄰不過1米,穿著潔白寬大的工服,一站就是一天。
在這裡,時間和空間都被切割地平整均勻,如同宇宙裡的蟲洞,反覆進入仍是相同的場景,單一的、標準化的、有條不紊的。

▲ 2016年8月12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行政倉庫的鑰匙櫃


▲ 2012年5月9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的集體宿舍,打工者晾曬的衣服
“每個打工者都像永動機,從上班到下班,不停地重複同樣的動作。生產線是冷漠的,即使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的打工者,共同工作了幾年,也從來不知道前後工序工友的家庭情況,更不知道他的興趣愛好。”
但佔有兵並不想停在流水線上,他不滿足於記錄一個個如螺絲釘般重複工作的年輕工人,面對鏡頭時都是清一色的麻木與惶恐。
他想做一個紀念碑式的影像,想造一個“打工博物館”,留住這個時代。
於是,佔有兵開始四處溜達,捕捉這代人的悲歡離合與青春往事。
冰冷的流水線生活並沒有遏制他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在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裡,小情侶會去向小巷、公園、樹蔭,他們逃離了一板一眼的集體生活,在無人處訴說著荷爾蒙與愛意。

他們擁抱、親吻,像是要給這枯燥的工場生活留下一點甜蜜的回憶。
佔有兵,就成了這些愛情故事的記錄者。
他鏡頭下的年輕情侶,並不像愛情電影裡般唯美、浪漫、羅曼蒂克,而是充滿了煙火氣,他們穿著地下集市買來的花花綠綠的衣服,旁若無人般依偎在一起。



從2006年到2023年,佔有兵的《東莞打工者》《青春真好》《密集的打工生活》等一系列作品,都獲得攝影界大獎。
“生命力”是佔有兵鏡頭下的關鍵詞,他的作品《我是農民工——東莞打工生活實錄》被評價為“殘酷而鮮活,掙扎卻頑強”。

透過照片,受眾彷彿從局內人的視角體驗到了中國工業的密集與繁複,以及偉大工程背後個體命運的沉浮。
大部分失去勞動力的工人,落下一身病,關節、呼吸道等人體器官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
佔有兵曾自嘲:“如果不是拍照,我可能早就成為被工廠淘汰的老兵,回老家種地去了。”

東莞的工人和鏡頭引導著佔有兵找到了自己。
他在對上百萬工人命運的記錄中迷上了人類學和社會學。他開始讀項彪、王德峰,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他的鏡頭不僅僅在記錄一張張或疲倦、或茫然 、或青澀的面龐,背後更是蘊含著身份、認同、階級、系統等本質問題。

2008年,佔有兵通過了西北工業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考試。
拍了十年農民工的他也總結出一條按下快門鍵的指導原則:“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生命週期為綱,資本對工業區的影響為軸。”
他要將個體的生命週期與產業的發展週期融合在一起,他要將邊緣群體的微觀敘事與中國經濟的宏大敘事記在一起,去呈現工業發展過程”人逐漸被淘汰、自動化機器興起“的不可逆趨勢。

2011年,佔有兵正式落戶東莞,並在2012年買了房子,徹底在這座城市紮下了根。他下定決心,要用一輩子去記錄時代浪潮下的普通人,要把中國製造與中國故事送往全球。
2016年,他的個展《中國製造》受邀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JCC學院展出,引起了國際關注。

隨著作品一起漂洋過海的,還有佔有兵本人。
他帶著中國工人的故事前往紐約,在一群金髮碧眼的常春藤高材生面前講起流水線上的青春。
“看著這些照片,彷彿能聽到打工者的心聲。”一位參加展覽的外國攝影師說。

▲ 2016年佔有兵紐約個展《中國製造》
他們看到了中國製造背後的群體,以及這些年輕工人在日復一日枯燥的生活中展現的蓬勃的生命力。
佔有兵特有的“沒有距離的‘佔式’攝影”風格,讓外國學生彷彿置身於工廠之中,感受到了中國年輕打工者的生活壓力與希望。

2019年,佔有兵的紀實攝影作品《密集的打工生活》同時獲得“優秀獎”和“阿爾帕獎”。
2023年,他的作品《東莞流水線上的柯爾克孜人》獲得第五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
佔有兵作品出圈了,在佔有兵看來,只有非常鮮活的個性,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我就是記錄打工生活的攝影農民工。”
“森林中有老虎獅子,容易被看見;也有很多螞蟻,容易被忽視,但它們都是存在的。我想記錄森林中的螞蟻。”
一代在流水線上註定被遺忘的青春,卻在他的鏡頭下,湧現出鮮活的色彩,成為整個中國的時代記憶。

他的鏡頭下,打工者不再是流水線上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
他說,“這些人都是中國製造業上的‘基石’,值得被這個時代所記錄。”
參考資料:
1.王小豪,《工廠女孩,青春任他偷拍》,南風窗,2023.3.30
2.魯雨涵,《他拍下流水線上的年輕女孩,看著她們慢慢被時代淘汰》,一條,2020.11.30
3.張銳,《”打工人“攝影師佔有兵與流水線背後的人》,南方週末,2021.2.17

11枚千年前的古錢幣,
“小馬未都”精選——
“三元及第-寶貝壓歲錢”!
點選下圖,瞭解詳情▼

從幾千年前先秦時期的海貝幣,
到最·早的統一貨幣半兩錢,
再到漢代五銖錢、唐代開元通寶……
堪稱一座“小型錢幣博物館”!

包含3個不同品種的元豐通寶,
是“三元及第”“連中三元”的好寓意。
將銅錢串成一串,掛在書包上,
祝願金榜題名,考出好成績。

原特惠價398元,
新年大促直降30,
368元就能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