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有書芝芝 · 主播 | 阿成

古語有言:
“一部《論語》行天下,半部《易經》定乾坤。”
讀懂《易經》,可少走許多人生彎路。
《易經》六十四卦,如璀璨之星,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宇宙,含蓋萬有,包羅永珍。
其所蘊含的哲學智慧涉及自然和人文社會的方方面面,字字珠璣,發人深省。
書中這三句話,更是直擊人性痛點,揭示了人際社交中需要規避的禁忌。

友不過密,適可而止
《易經》艮卦有言:
“艮其止,止其所也。”
意為君子待人接物應當抑制言行,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不可過度。
與人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友誼交往過於親密,容易使人失去分寸和尺度,甚至有可能會釀成悲劇。
清代嘉慶年間,有對同窗好友,一個姓張,一個姓餘。
兩人曾一同求學,一同中得秀才,可謂是相交莫逆,親密無間。
一天,張秀才興起,想跟餘秀才開個玩笑。
他在給餘秀才的信上寫道:餘的妻子曾與人私通,他不好當面說明,只好寫信。
張秀才原想,餘秀才收到信,必會先質問妻子,其妻否認,他就會來問自己。
到那時,他再把原委說明,好好取笑餘秀才一番。
不料,餘秀才收到信,便斷定自己的好朋友不會欺瞞自己,深以為然,一怒之下竟殺死了老婆和孩子,而後上吊自盡。
張秀才聽聞悲劇,悔不當初,亦自殺而亡。
一個越界的玩笑,竟無端葬送了這麼多條人命,實在令人膽寒唏噓。
《莊子》說: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良性的人際關係,需要遵循適度原則,方能細水長流。
縱情恣意的情感,看似濃烈爽快,也容易因不知收斂而分崩離散。
春秋末年,范蠡和文種助越王勾踐復國成功後,被越王封為上將軍和丞相。
宴上,樂師作曲讚頌范蠡和文種的從龍之功,群臣附和,而越王勾踐卻面無喜色。
深知鳥盡弓藏之理的范蠡,自知盛名之下,命難久長,適時隱退,方能保身。
於是,他一面向勾踐請辭,連夜攜家眷和珠寶離開越國;一面暗自寫信勸好友文種逃跑。
而文種自恃功高,不聽勸告,最終被越王賜死。
文種沒能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界限,君臣雖可共患難,卻未必能共富貴。
世間最舒服的相處之道,是不摻私心的純粹之交。
可在現實關係中,這種純粹是比較少有的。
想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有自在之心,就要懂得適可而止,行止得當。

🎁國學愛好者免費領取🎁
用易經千年智慧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促事業、利財富、幫學業、助婚姻
打破困惑,通透人際,拉高人生上限
《國學大師曾仕強易經課》
學習打卡5天即送
價值39.9元《易經》實體書
點下方圖片即可領取👇

得勢不驕,虛懷若谷
《易經》乾卦有言:
“上九,亢龍有悔。”
龍盤旋於九天之上,越飛越亢奮,飛至極高。
到了脫力難支之時,卻發現足下無枝可依,無地可歇,必將生出懊悔之心。
人間也是這個道理:禍福相依,盈不可久,盛極必衰。
人生在世,保不齊會有馬高蹬短,山窮水盡的時候,因此應當居安思危,不可驕橫放縱。
有時候,給別人留一些餘地,也是給自己一些退路。
《紅樓夢》中,劉姥姥是王夫人的窮親戚,賈府富貴鼎盛之時,曾接濟過她。
王熙鳳原本瞧不上劉姥姥這等來打秋風的粗鄙村婦,不過礙於賈母和王夫人的面子,她還是好言好色地接待了劉姥姥,還支取了二十兩銀子給她。
常言道: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精明強幹的鳳辣子沒有想到,今日的微薄贈予,將來會福報在女兒巧姐身上。
賈府落敗後,樹倒猢猻散,曾經的高朋貴客竟袖手旁觀,無人援手。
唯有劉姥姥感懷當日之恩,為搭救巧姐逃出煙花巷而傾盡家財,擔心曾落煙花之地的巧姐遭人取笑,又讓孫子板兒娶了巧姐。
自此,一場因果造化方得始終。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斗轉星移間,可能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今日之繁華,未必明日長富貴。
適時的與人方便,其實是不把事做絕,給自己留一些後報之福。
可惜,西楚霸王並不懂得這個道理。
項羽勇猛無敵,又有亞父范增獻策,在與秦軍的作戰中,幾乎是逢戰必勝。
這使得他志得意滿,越發剛愎自用,聽不進逆耳之言。
項羽攻進咸陽時,秦王子嬰派人送來降表,祈求消融兵戈,不傷百姓。
項羽不允,一劍取了子嬰性命,秦軍不忿其辱,欲背水一戰,他又要殺掉將士。
范增急忙跳馬,勸說道:
“將軍恩義未施,卻先殺子嬰,以致招來怨憤。 如再開殺戒,必失人心,恐日後難安天下也。”
項羽不以為然,認為暴秦無道,秦人皆可盡殺。
一時間,屍骨堆積成山,血流成河,致使悲憤盈天。
反觀劉邦,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又約法三章,籠絡民心,逐漸兵強馬壯。
《論語》有言:
“君子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楚霸王勇猛有餘,而智慧不足,驕躁過滿,致人心離散。
最後他果然不敵劉邦,含恨自刎。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行事太過必遭反噬。
人不可能永遠順滿得當,當常懷謙遜之心,虛懷若谷,才能在運勢變化之時,進退有度。


不作妄想,慎獨慎欲
《易經》無妄卦有言:
“無妄,往吉。”
意思是隻要不動妄念,所行之事就會順利吉祥。
而人一旦生出非分之想,很有可能會掉進慾望的泥淖,越陷越深。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
“嗜慾者,逐禍之馬也。”
趙高本是秦宮中低等的雜役,因精明能幹得秦始皇提拔,成為中車府令。
後又受秦二世信任,竟從卑賤的宦官一躍成為丞相。
可他並不知適可而止,繼續弄權跋扈,貪慾無度,甚至妄圖稱帝,最後被夷滅三族,遺臭萬年。
慾望可以是一種動力,催人奮進實現理想。
可欲海無邊,謹須慎欲自省,貪想非分之物,將會引來災難。
曾國藩被稱為天下第一完人,其行為處事很有過人之處。
鎮壓太平天國後,他威名遠揚,許多人想巴結討好,給他送禮。
可是,他每次都只會留下一些土特產,奉還其他珍貴之物。
這樣既不傷了往來的人情,又不損害自己的道德原則。
一次,有個下屬給他送了一幅王羲之的字。
曾國藩喜愛非常,一番欣賞後,最終還是還了回去。
他說:
“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世間珍寶皆有價值,想要得到就要奉上相應的籌碼。
世事人情都結因果,一旦開始就沒有後悔藥可買了。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唯有恪守本心方得自在。
君子慎獨,自有乾坤。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論我們主動與否,其實都不可避免地身在社交場。
社交的智慧,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總不外乎“留邊界”“懷謙虛”“戒慾望”九個字。
保持適度的邊界感,才能相安無事。
學會尊重身邊的人,才能留住福報。
節制不合理的慾望,才能守得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