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ophia
根據知名物聯網產業研究機構 IoT Analytics 於 2025 年 6 月最新發布的《2025–2030 年衛星物聯網市場報告》,2024 年全球衛星物聯網連線數已達 750 萬。IoT Analytics 預測,衛星物聯網連線數還將持續強勁增長,帶動衛星網路運營商(SNO)與裝置供應商的綜合收入以 26% 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增長,至 2030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47 億美元。

這個預測結果和多家研究機構釋出的資料基本一致,所有機構都對衛星物聯網市場未來幾年的持續強勁增長充滿信心——比如 Counterpoint 最新發布的資料顯示,全球衛星物聯網連線數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360 萬個增長到 2030 年的 4100 萬個,複合年增長率為 28%;Berg Insight 釋出的報告顯示,全球衛星物聯網使用者數在 2023 年超過 510 萬,預計到 2028 年將飆升至 2670 萬,複合年增長率 (CAGR) 為 39.2%。
伴隨著市場的增長,衛星物聯網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轉型,從依賴單一專有連線解決方案轉向更加多元化、可互操作的技術生態系統。LoRa、Mioty 和基於 3GPP 的 NTN 等新興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並催生出支援更廣泛用例的標準化開放式架構。此外,太空藍牙等創新技術正在拓展低功耗、短距離衛星通訊的範圍。這種多元化發展反映了行業正朝著能夠滿足全球物聯網連線需求的混合多網路解決方案邁進。

根據報告的核心洞察,我們能夠總結出一些驅動市場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
增長動力一:技術進步推動整體成本下降
任何產業的爆發性增長都離不開產業鏈整體成本的下探,衛星物聯網也是如此。傳統來說,老牌衛星運營商傾向於發射超過 1500 公斤的大型衛星進入 GEO 軌道,而此類衛星的製造和發射成本通常受有效載荷重量和軌道高度的顯著影響。然而,近年來行業趨勢正在向 LEO 軌道上的小型衛星製造與發射傾斜,從而有效降低了製造、發射和連線成本。
-
製造成本
標準化生產與模組化設計正在顯著降低衛星製造成本。當前,衛星製造商正採用標準化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實現成本的大幅壓降。例如,英國 OneWeb 公司每日可生產 2 顆衛星,每顆重量為 147 公斤。除了標準化製造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採用模組化設計,使得衛星子系統能夠實現批次化生產,從而提升了製造效率與規模化能力。總部位於西班牙的 FOSSA Systems 推出了名為 FOSSASat-2 的皮衛星(picosatellite),單顆成本在 10 萬至 25 萬歐元之間。

這種轉變是由技術進步推動的,使得衛星能夠更加輕量化、低成本,並具備更短的開發與部署週期。相較於大型衛星,用於物聯網的小型衛星在設計更為簡潔、材料使用更少,且具備量產優勢,因而在製造成本上更具優勢。
-
發射成本
發射技術的進步正在推動衛星發射成本的可控化。近年來,得益於以美國 SpaceX 為代表的發射服務商的技術革新,衛星發射成本大幅下降。SpaceX 的“獵鷹 9 號”憑藉其可重複使用的特性,可將衛星發射至低地球軌道(LEO),費用低於每公斤 3500 美元,相比傳統發射方式大幅節省開支(作為參考,1995 年發射一顆衛星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公斤 5 萬美元)。與地球靜止軌道(GEO)相比,LEO 對能量和燃料的需求顯著較低,因此每公斤的發射成本更具優勢。
-
連線成本
由於衛星更小型、更具擴充套件性,衛星連線成本也在持續下降。連線成本的降低直接得益於衛星製造與發射經濟性的提升。部署在 LEO 軌道上的小型標準化衛星,資本投入更低,發射頻率更高,提升了網路的可擴充套件性。因此,相比 GEO 軌道的衛星服務,LEO 衛星連線的訂閱費用更低,單位資料傳輸的成本(每位元成本)也隨之下降。
衛星網路運營商(SNO)正將這部分成本節省傳導給使用者。例如,義大利 Apogeo Space 公司為首批 5 個物聯網裝置提供免費連線服務,每裝置每天可傳送 2 條訊息(每條 10 位元組)。這一趨勢正在推動各行業以及消費者對基於衛星連線的物聯網專案產生濃厚興趣。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戶外休閒活動需求增長,加之定位追蹤裝置的普及,衛星連線使用者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增長動力二:運營商實施多軌道和混合網路戰略
美國 Viasat、Iridium 等傳統衛星網路運營商目前在衛星物聯網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2024 年,這些企業擁有最多的衛星物聯網連線量,儘管面對新入局者的激烈競爭,整體市場份額預計將逐步下降,但其領先地位有望持續至 2030 年。為了維持這一主導地位,這些運營商不僅在擴大衛星容量,還積極調整連線策略,具體來說,就是推行多軌道和混合連線戰略,依託其專有生態系統,提供更靈活、更具彈性的服務以滿足多樣化的使用場景。透過多軌道部署拓展覆蓋範圍、降低通訊延遲,這些服務商能夠支援更廣泛的物聯網應用,進一步帶動各行業連線數量的增長。
什麼是“多軌道衛星解決方案”?筆者在此前有關衛星物聯網的系列文章中已經介紹過——地球衛星的軌道主要分為低中高三種,低地球軌道(LEO):又稱近地軌道,距地面約200-2000公里的圓軌道;中地球軌道(MEO):距地面約2000-20000公里的圓軌道;地球同步軌道(GEO):又稱高地球軌道,距地面約 36000 公里的圓軌道。
三種軌道的衛星連線有各自的優缺點——比如,雖然中高軌道衛星解決了地球的覆蓋問題,相當於行動通訊的 2/3G 網路,僅提供基本語音和低容量的資料業務,但中高軌道衛星存在無法滿足全球海量使用者的互聯容量需求以及地面終端要求嚴格等問題。相比之下,低軌衛星具有距離近、傳輸時延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整體制造成本低、終端成本低等優勢,可實現低成本的全球互聯服務。
而“多軌道衛星解決方案”則致力於將 LEO(低地球軌道)衛星的低延遲、高吞吐量與 GE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廣泛地理覆蓋範圍結合到單一服務中,這將使衛星物聯網提供商能夠滿足廣泛的物聯網用例,包括資料密集型和 LPWA(低功耗、廣域)連線。

例如,2024 年 4 月,盧森堡的 SES 宣佈以 31 億美元收購 Intelsat,將自身的 MEO 軌道“O3b mPower”系統與 Intelsat 的 GEO 衛星資源整合,打造統一的多軌道平臺。而就在此之前,2024 年 3 月,Intelsat 宣佈未來六年內投資 2.5 億美元,與法國 Eutelsat 合作,共同推進下一代 OneWeb 低軌道衛星星座的建設。值得一提的是,Eutelsat 已於 2023 年 9 月與英國 OneWeb 合併,進一步強化其 LEO–GEO 整合能力,兩家公司已經合併後成為了歐洲最大的衛星公司,以更好地與馬斯克的星鏈專案(Starlink)展開競爭——這也是第一個整合的低軌/地球同步軌道的玩家。
增長動力三:標準化連線協議的興起
2024 年,傳統衛星連線模組技術仍佔據 98% 的市場份額。然而,根據 IoT Analytics 的報告及其配套的衛星物聯網連線追蹤與預測資料庫,這一比例預計將在 2030 年降至 49%。推動這一轉變的關鍵力量,是向開放、裝置相容型架構的轉變,例如基於 3GPP 的非地面網路(NTN)標準,以及 LoRa 等基於非許可頻段的技術,這些新標準正推動服務向更多行業縱深拓展。
此類標準的普及,有助於降低終端裝置與系統整合成本,同時提升跨網路型別與地域間的互操作性,從而加快衛星物聯網的商業落地與規模化部署。
3GPP 自 R-15 至R-19對 NTN 標準的持續演進,正推動超越地面基礎設施的全球可靠連線:
-
R-16:對新空口(NR)協議進行了適配,使其可用於衛星通訊,確保在S波段與Ka波段下的穩定通訊。
-
R-17:引入了專為物聯網裝置設計的衛星迴傳技術,使偏遠地區、海上及工業環境中的連線成為可能。
-
R-18:進一步提升了上行鏈路效率與定位精度,對資產追蹤、環境監測與智慧農業等場景至關重要。
-
R-19:將透過再生式與儲存轉發(store-and-forward)衛星能力,推動與地面網路的深度融合。
具備既有市場優勢的傳統衛星網路運營商正逐步採納新興標準,以應對技術變革和對標準化、易獲取物聯網連線需求的快速增長。總部位於愛爾蘭的 EchoStar Mobile 已透過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部署了一張覆蓋全歐洲的 LoRa 物聯網網路,專門支援低功耗物聯網應用。同時,美國 Iridium 也在積極推進其符合 3GPP 標準的 NTN Direct 服務,正透過整合 R-19 功能,並與挪威 Nordic Semiconductor 等晶片廠商展開合作。這些舉措反映出傳統運營商正集體轉向技術多元化,以擴大連線規模並在不斷演變的衛星物聯網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同時,物聯網行業正朝著多射頻、多頻段模組方向演進,將衛星、LoRa、蜂窩網路(如 LTE-M 和 NB-IoT)、Wi-Fi和藍牙等多種連線方式整合於一體,以滿足市場對靈活性、可靠性與能效的多重需求。例如,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REYAX 於 2024 年推出的 RYLR924 模組,支援 LoRa、Sigfox 和 LR-FHSS 協議,覆蓋 Sub-GHz、2.4GHz ISM 和 1.9–2.1GHz 衛星頻段;SIMCom 也在 2024 年釋出了 SIM7070G-HP-S 模組,支援 L 波段與 S 波段衛星頻率,併兼容蜂窩通訊頻段。

增長動力四:各國政府加大投入,推動衛星計劃與“巨型星座”建設
各國政府出於對安全、可控的資料傳輸基礎設施的需求,是當前衛星網路最主要的早期採用者與投資方。這一持續增長的公共部門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衛星連線數量的快速提升。2023年,全球近80%的航天基礎設施需求來自政府,其中以美國和中國的國防及航天專案為主導。在歐洲,超過70%的市場需求由公共部門採購構成,歐洲航天局(ESA)一家的採購量就佔據了總銷售額的40%以上。
2024 年 11 月,歐盟委員會(EC)與歐洲航天局(ESA)聯合與 SpaceRISE 簽署合同,正式啟動“IRIS²”計劃(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安全衛星網路專案,Infrastructure for Resilience, Interconnectivity and Security by Satellite)。該專案計劃到2030年在低軌道(LEO)和中軌道(MEO)部署 290 顆衛星,由 Eutelsat、西班牙的 Hispasat 和 SES 聯合牽頭,並獲得歐委會、歐盟成員國和 ESA 的共同支援。為期 12 年的合同總額為 106 億歐元,其中歐盟提供 60 億歐元(分三年財政預算支付),ESA 投入 5.5 億歐元,私營部門出資 40 億歐元。該計劃的目標是為政府提供安全通訊服務,重點支援邊境和海上監控、危機響應管理、公民的安全上網接入,以及保護歐盟駐外使館通訊,同時強化歐盟的國防通訊能力。
2023 年 11 月,中國啟動了新一輪商業航天發展戰略,聚焦衛星、運載器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政府正透過財政支援兩大“巨型星座”計劃,提升其在低軌道(LEO)通訊領域的主導地位,這兩大星座分別為“GW 星座”和“千帆星座”。
-
GW 星座:GW 星座是中國第一個巨型衛星網際網路計劃,也是中國首個空天一體 6G 網際網路計劃,由國家衛星網際網路公司(中國衛星網路集團)牽頭管理。其包含兩個子星座:GW-A59 和 GW-A2 星座,形成覆蓋全球的網際網路衛星星座,未來將推出手機直連衛星通訊模式。GW 星座共計規劃發射 12992 顆衛星,其中 GW-A59 子星座 6080 顆,分佈在 500km 以下的極低軌道;GW-A2 子星座 6912 顆,分佈在 1145km 的近地軌道。2024 年 12 月16日,GW 星座以 “一箭 10 星” 完成首批組網衛星發射;2025 年 2 月 11 日,衛星網際網路低軌 02 組衛星完成發射升空;2025 年 4 月 29 日,衛星網際網路低軌 03 組衛星完成發射升空。
-
G60 星鏈/千帆星座:專案計劃部署 14000 顆衛星,首批 18 顆已於 2024 年 8 月 7 日發射,第五批組網衛星今年 3 月 12 日以“一箭18星”的方式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五個批次的組網衛星發射,在軌衛星數量增至 90 顆。今年 1 月起,千帆星座建設運營方、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地區分別面向智慧海洋、智慧農業場景開展了商業應用測試,標誌著千帆星座的商業應用示範元年正式開啟。作為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援的專案,千帆星座預計 2025 年底完成 648 顆發射,提供區域網路覆蓋;2027 年底完成共 1296 顆的一期建設,提供全球網路覆蓋;到 2030 年底,完成超 1.5 萬顆低軌衛星的網際網路組網。
增長動力五:衛星連線在汽車與交通行業的應用日益增長
交通與物流行業有望成為 3GPP NTN 連線的主力使用者,預計交通與物流領域將佔未來 3GPP NTN 物聯網連線總量的60%,主要源於該領域對安全性、效率與運營連續性的高度依賴。典型應用包括:
-
在無地面網路覆蓋區域提供緊急救援與道路預警服務;
-
實現車隊的持續追蹤與遠端車載資訊監控以實現即時管理;
-
透過 OTA 保障車輛在全球範圍內的效能與安全。
Viasat 已在汽車領域驗證 D2D(裝置到裝置)衛星連線能力。該測試於巴西南部進行,車輛透過 Skylo 網路,利用移遠通訊提供的 3GPP NTN 相容模組,直接連線至 Viasat 的 L 波段衛星。測試系統可在衛星網路與蜂窩網路之間無縫切換,確保在偏遠地區的持續覆蓋。
此外,在 2025 年於巴黎舉行的 5G 汽車協會活動中,盧森堡通訊終端裝置供應商 Rolling Wireless 展示了其 RN941Y 模組。該模組支援多個基於 3GPP Release 17 的 NB-NTN 頻段。在與美國交通裝置製造商 Cubic、荷蘭汽車製造商 Stellantis、法國能源與交通創新研究機構 Vedecom,以及 Viasat 的聯合演示中,Rolling Wireless 展示了衛星連線如何拓展汽車通訊覆蓋範圍,並提升車輛的安全性。此次演示展示了兩個關鍵應用場景:
-
透過 NTN 傳送緊急預警:車輛可透過 NTN 向外傳送緊急求助資訊,即使在地面網路薄弱區域也能接入緊急服務。
-
氣象預警推送:後臺伺服器向車輛推送特定區域的惡劣天氣預警資訊,幫助駕駛員提前應對危險駕駛條件。
參考資料:
satellite-iot-market-growth-drivershttps,Iotanalytics低軌衛星“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批次組網衛星發射 未來還有這些計劃,澎湃新聞“GW星座”第三批成功發射!衛星網際網路低軌03組衛星升空,C1144000萬連線!衛星物聯網連線數飆升的原因找到了…,物聯網智庫2670萬用戶!機構預測全球衛星物聯網市場進入“爆炸式”增長階段,物聯網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