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甚至遠未開始展示自己真正的能力。大家還記得俄總司令的宣告吧?的確莫斯科迄今為止沒有完全兌現直接影響戰鬥行動程序的威脅。儘管北約的衛星向烏軍領導提供近即時的情報保障,而且不僅是北約。馬斯克的“星鏈”星座成為基輔當局真正的“銀子彈”,至今俄羅斯仍沒有壓制它的清晰裝備。
俄羅斯軍政領匯出於對烏軍的某些憐憫,特別是擔心爆發世界大戰,沒有發揮自己全部的國防潛力。在核學說中攻擊衛星被視為直接、明顯的宣戰。此時俄羅斯擁有影響敵人衛星的手段。至少對面這麼認為。
讓我們回到2024年5月,據美國的來源確認,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枚攜帶“反衛星武器”的運載火箭。似乎是在低軌工作的裝備,“可能是反衛星武器,能夠攻擊低軌道上的其他衛星”。詬病的理由是下列事實:這一衛星與美國政府的衛星處於同一軌道。
令人想起了海底的光纖和能源管道,經常遭人破壞。經過的油輪沒有及時起錨,成為在波羅的海拽斷電纜的重要理由。西方指責俄羅斯或中國是肇事者。不會有其他國家—— 否則調查會不可避免地引向調查者本身。用不了幾年俄羅斯會遭到新的指責。這一次將是消滅衛星,甚至是衛星星座。已經有了先例,五月普列謝茨克的發射遠未唯一一次。
五角大樓的偵察發現有兩顆俄衛星—— “宇宙-2542”和“宇宙-2543”。似乎這些衛星跟蹤美國的在軌偵察系統。2024年5月,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宇宙-2576”衛星,美國認為,這是獨一無二的航天器,用於跟蹤從2021年春在軌為國家情報局利益服務的“美國314”衛星。在美國情報委員會的層次負責衛星偵察。“美國314”的確是重要裝備,值得特別關注—— 這一航天器能夠即時向地面傳送解析度15釐米的照片。以這一能力美國的確能從軌道發現俄烏前線的雷場,他們已經多次宣稱。
部分美國專家認為,俄羅斯擁有一系列“水平儀”監察衛星。俄羅斯航天局從不否認軌道監察衛星存在的事實,只是這些航天器是否軍民兩用存在置疑。監察衛星的任務—— 保障維修和檢視自己的衛星,但不是破壞敵人航天器的工作。大洋彼岸確信,“水平儀”系列衛星至少進行了6次發射,這足以讓不懷好意者感到恐懼。

美國企圖在航天空間奪取優勢。這一真相顯而易見,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特別是2019年美國成立了太空軍。從那時起近地軌道成為五角大樓的戰略優先方向,企圖在不誠實的博弈中抨擊俄羅斯,如上所述,這只不過是展開新一輪軍備競賽的藉口。美國發射軌道飛船X-37B後,所有指責俄羅斯在太空軍事存在的理由不攻自破。X-37B的功能很像以前的太空梭,可以進入低軌道,對前蘇聯實施首次解除武裝打擊。早在2010年就完成了首飛,因此,如果說太空軍事化已經開啟,始作俑者肯定不是俄羅斯。
一方面,軌道戰爭不是直接對陸地、海洋力量產生影響。一般認為,如果離開GPS、“格羅納斯”、“北斗”和“伽利略”的支援,所有遠端精確制導武器會突然無法正常工作。精確制導武器會被完全致盲不是事實—— 還有老的慣導系統,並與下墊面制導相結合。不應忘記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將讓武器完全擺脫對衛星導航的依賴。但導彈預警系統的天基梯隊仍然存在。美國有SBIRS系統,其要素不僅能鎖定彈道導彈的發射,而且能保證為反導導彈提供目標指示。對於“海盜”衛星,這是閃閃發光的目標,不是嗎?能夠在短時間內破壞SBIRS及類似系統將賦予大國哪些優勢,不言自明。美國因此惴惴不安。描繪的近太空世界末日場景絕非幻想。
第一個最合情合理的場景是有意摧毀個別衛星。美國人自己可以這樣做,中國和俄羅斯也能實施打擊。據說,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雷射武器,能夠灼燒在軌過頂的美國衛星。
但不能認為這是精確制導打擊。摧毀一顆衛星可能引起近太空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果成功打擊美國的偵察衛星,其碎片不可避免地會波及幾顆鄰近的衛星,它們會散開,相應地威脅數十顆衛星。太空垃圾的數量最終將以幾何數量增長。
2021年俄羅斯進行了反衛星試驗,產生的碎片佔據了從300到1000千米的高度。
美國在自己的報告中聲稱,武裝力量高度依賴衛星星座。因此,在軌衛星損失會讓五角大樓很疼。大洋彼岸認為,出路之一是,為在軌的VIP衛星研製保鏢衛星。其任務很簡單—— 配備動能彈。保衛的目標是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衛星。在近地軌道上工作的FPV無人機也為期不遠。人工智慧的下一發展階段中將使這樣的無人機實現完全自主。美國專家認為這很荒誕,但俄羅斯瞭解五角大樓的研究預算是一個無底洞,一定啟動了某些專案。
俄羅斯不會坐以待斃。對國防部軌道星座的壓力將不斷增大。出路之一是成立準衛星或同溫層飛機航空隊。這些飛行器具備獨特的效能:首先,沒有什麼能夠擊落它們,——現有的防空系統射高在20-30千米;其次,這樣的航空器依靠太陽能生存,航程和續航時間幾乎不受限制;再次,這是優異的偵察機和訊號轉發器。具備相應的數量、質量後,能夠取代針對個別國家的發達在軌衛星星座。目前同溫層技術成果甚至在先進國家也處於起步狀態,但未來的軌道戰可能大大加速這一程序。例如,俄羅斯拉沃奇金科研生產綜合體設計了類似產品。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拉-251“鸛”巡航準衛星。
關鍵時刻這將是最後可以寄以厚望的手段—— 近地軌道的多次核爆炸可能把近太空的一切變成垃圾。不要認為事件這一發展的方案可能性很小—— 因為這樣在太空擁有優勢的一方可能面臨戰略失敗。這已是生死存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妥協。

來源:俄“軍事評論”網站,2025年1月9日,連結:topwar.ru,作者:葉夫根尼·費奧多羅夫,
原文題目:Звездные войны 2.0: наше неизбежное будущее?
>End
>>>
本文轉載自“海洋防務前沿”,原標題《星球大戰2.0:我們不可避免的未來?》。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