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講全球企業數字化:讓業務領導者界定可能性的邊界

每一個領域轉型的終極目標是相關的解決方案實施後能夠切實提升業績。請注意這裡強調的是“切實”。很多時候,企業只會追求在當前利潤的基礎上實現略有提升,但這往往會導致思路被困於傳統業務。只考慮區域性微調的“小打小鬧”只會取得極為有限的成果,往往不值得企業付出努力去進行轉型。根據經驗,合理的數字化轉型方案應提高 20% 以上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
我們建議企業遵循下面的五步法原則,為每個轉型領域開發切實有效的用例:
01
待解決的問題
弄清有哪些要解決的業務問題,包括使用者未滿足的需求及流程痛點。企業需明確改進方法以解決問題。
第一步是明確列出需要解決的業務問題。客戶或使用者未得到滿足的需求有哪些?流程痛點有哪些?這一步通常可以採用兩種方法:
第一,從零開始設計使用者體驗時應運用設計思維來繪製終端使用者畫像,並開展使用者訪談和研討會,發現體驗過程中客戶未得到滿足的需求。該方法在服務密集型行業中更受歡迎,在這些行業中,使公司脫穎而出的關鍵便是創造卓越的客戶體驗。基於此的體驗旅程就是重塑使用者體驗的起點。與設計師合作有助於確保相關舉措以客戶為中心或者圍繞客戶未滿足的需求而制定。
第二,端到端的流程對映包括將核心業務分解為一組流程,以識別價值傳遞過程中的浪費、痛點或錯失的機會。在以運營為主的行業中,這種方法通常是首選,因為在這類行業中,流程有效性和單位成本的降低是其競爭力的基礎。
02
解決方案和例項應用
確定數字化轉型方案及基本用例、以解決問題。
第二步是依據特定的價值槓桿將使用者未滿足的需求或流程痛點拉通對齊。對於每個價值槓桿來說,識別使用者或客戶可能會使用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例如應用程式或資料資產)可作為改進體驗的一部分,例如:對於銀行業而言,可以是新的抵押貸款銷售平臺:對於銅精礦冶煉廠而言,可以是為操作人員提供的設定點最佳化器。每種解決方案至少應啟用一個價值槓桿。從價值槓桿著手,有助於明確改進的出發點以及方向,並提供一個可衡量的KPI。數字化轉型陷入困境的企業往往發現,它們專注的解決方案無法透過與業務價值直接掛鉤的、可衡量的KPI來驅動業務改進。
03
資料和技術要求
根據目標解決方案架構,評估資料環境和技術棧。瞭解不足之處及所需的投資。
第三步是對要開發的解決方案從技術和資料相關角度進行深入探討。這些解決方案和底層資料的目標架構是什麼?當前的技術棧能夠適應它嗎?若不能,需進行哪些改變?資料方面也是如此。這一步需要解決方案架構師的專業指導。
04
收益和投資
明確這些解決方案如何提升每個槓桿或 KP1,評估其可能帶來的收益,大致估計所需的投資。
第四步是評估投資和預期收益。公司在這一階段所犯的最大錯誤是精度錯誤。在數字化和人工智慧時代,投資回報應該是5倍甚至更多。因此,只要投資和收益的誤差在正負30%之間便可滿足需求了。技術和資料架構方面的投資需要合理分配,因為這些投資中的大部分將被其他解決方案重複使用。公司通常會單獨管理這些技術和資料,以構建通用的技術和資料工具。
05
實施計劃
閘明變革管理的要求,以實現全部價值並規劃實施順序,明確領導層及其職責。
第五步是制訂一個實施計劃,包含後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需投人的資源和產生的收益,以及為實現全部價值需要開展的變革管理工作。這一步往往被處理得很隨意,但這其實是實現收益的基礎。
本文來源:中信出版財經優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