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權威市場分析機構 Gartner 釋出 2025 中國區超融合市場競爭格局報告:Competitive Landscape: Chinese HCI Vendors(以下簡稱“報告”)。
本次報告是 Gartner 繼 2019 年和 2022 年釋出中國區超融合市場競爭格局報告之後,第三次對中國區超融合市場趨勢與主流廠商進行深度梳理與解析。
廠商型別
Gartner 將中國超融合廠商劃分為三種類型,代表廠商和主要競爭優勢如下:
●大型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廠商:以華為、浪潮、聯想為代表的大型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廠商,其主要優勢是硬體成本與市場覆蓋率。
●專業超融合廠商:以志凌海納 SmartX 為代表的專業超融合廠商,其主要優勢是在特定垂直行業的強勁覆蓋以及在硬體和雲上的中立性。
●跨界廠商:以深信服為代表的來自安全、雲等相關領域的跨界廠商,其主要優勢是客戶基礎、整合方案以及雲服務。
中國市場成熟度
Gartner 指出,中國超融合市場已經達到了主流採用階段,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將超融合作為其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超融合正在成為私有云的關鍵組成,使用場景也擴充套件到雲原生和邊緣計算環境。
趨勢一:大型企業是超融合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
大型企業普遍接受了超融合技術,並將其進一步整合進現有資料中心運營,越來越多的大規模超融合部署將出現。另一方面,由於 VMware 被博通收購後定價模型的變化,許多使用者計劃替換 VMware,這一變化為超融合廠商帶來了重要的市場機會。為把握機遇,Gartner 建議:
●由於大型企業通常分開採購硬體和軟體,超融合廠商應具備支援軟體交付大規模部署的能力。
●持續增加超融合軟體與多個伺服器品牌的認證,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
●在產品方面,增強計算虛擬化功能的深度和廣度,以提供與 VMware 相當的體驗,同時降低成本。
趨勢二:與現代化應用融合
超融合被視為現代資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私有云的基石。目前許多組織已經開始應用現代化改造的旅程,需要能夠同時支援虛擬機器(VMs)和容器的基礎設施,透過統一的管理平面進行管理,這也推動超融合廠商關注以下關鍵發展:
●超融合正在進一步發展,不僅侷限於計算和儲存,還應涵蓋更完整的基礎設施能力,包括容器、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管理和雲管理。
●廠商必須與使用者的雲平臺團隊緊密合作,將超融合定位為統一和全面基礎設施服務的入口。
●新的邊緣使用案例正在出現,這些使用案例要求超融合支援多樣化的需求,例如更小的佔地面積(兩節點解決方案)、容器管理和邊緣 AI 解決方案。
趨勢三:信創與國產化轉型驅動本土生態適配
針對信創與國產化需求,Gartner 建議:
●在硬體方面,超融合廠商需要提供多處理器支援,例如海光、鯤鵬、龍芯、飛騰、神威和兆芯,且關鍵元件應實現全面相容。
●在軟體方面,超融合廠商必須與多個國內 Linux 發行版、中介軟體、資料庫、備份和恢復軟體等進行產品認證和測試。
主要廠商評價

SmartX 是專業的超融合供應商,以自主研發的分散式塊儲存產品 ZBS 為業內所熟知。近年來,SmartX 持續投入研發,逐步發展成為全棧超融合供應商。SmartX HCI 以超融合軟體 SMTX OS 為核心,其支援 VMware vSphere 虛擬化、並提供原生虛擬化 ELF。在 2024 年釋出的最新版本中,SmartX HCI 集成了檔案儲存、虛擬專用網路、分散式防火牆、Kubernetes 管理與服務、備份和容災等功能。統一管理平臺 CloudTower 可對以上功能進行集中管理,其還具備自動化運維 (O&M) 能力。
競爭策略:
SmartX 透過可靠性與效能建立護城河,其超融合平臺能夠作為支援所有主流業務工作負載的雲平臺,並在金融、醫療和製造業的大中型企業具有強大的市場覆蓋率,現有客戶的高復購率有效證明了其技術實力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作為一家純軟體供應商,SmartX 建立了廣泛且開放的生態系統,支援主流的信創伺服器,並在企業中部署了數千個信創節點;此外,SmartX 與技術生態夥伴廣泛合作,在資料保護、資料庫等領域推出了聯合解決方案,並且把握邊緣計算和 AI 解決方案中的新興機遇。

華為超融合產品 FusionCube 專注於虛擬化、VDI 及邊緣場景,支援基於 KVM 的虛擬化 eSphere 和 VMware vSphere。FusionCube 1000 用於通用的工作負載,FusionCube 500 用於 ROBO 和邊緣用例。華為以一體機作為主要交付模式,其在 2024 年推出全棧軟體 FusionCube OS,相容 Intel、海光、ARM 等多架構伺服器。
競爭策略:
華為長久以來建立的客戶覆蓋率和渠道覆蓋率可幫助其抓住機會及時開展超融合業務,並已經在主要垂直行業實現覆蓋;依託其全棧 IT 能力,可為使用者打造定製化方案;FusionCube 可與鯤鵬伺服器配合實現最佳效能,提升商業應用的穩定性和效能;FusionCube A3000 專門面向 AI 應用場景,基於華為自有的 Ascend 加速器,旨在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確保加速器的可靠供應,從而增強整體競爭力。

深信服較早進入超融合市場,其超融合結合了自有的基於 KVM 的虛擬化平臺、分散式儲存、網路虛擬化和安全功能,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該產品還包括深信服雲平臺的雲管理功能。2024 年,深信服基於其超融合推出了專門針對 AI 工作負載的解決方案。深信服基於超融合平臺構建的 VDI 解決方案 aDesk 在市場上已銷售多年。
競爭策略:
深信服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整合計算、儲存、網路和安全功能,使其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公司採用“AI 優先”方法和混沌工程開發模型,增強了平臺的智慧性和安全性;深信服基於超融合的託管雲業務 Sangfor MCS,可為其超融合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資料備份和災難恢復服務;為了應對 VMware 替代的機會,深信服提供超融合、獨立虛擬化和分散式雲三種解決方案滿足不同使用者需求,並提升產品效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新華三的超融合產品 UIS 整合了自研虛擬化、儲存及安全模組,並可支援塊/檔案/物件儲存,此外,UIS 可為虛擬機器(VMs)、容器和裸機系統提供統一管理,並支援多個本地處理器的系統;UIS 覆蓋私有云、混合雲及邊緣場景;此外,UIS 可以在公有云 UniCloud上部署,實現對虛擬機器和 Kubernetes 的管理,可跨私有云和公有云環境。
競爭策略:
新華三提供廣泛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並在超融合市場中已建立了知名度,其解決方案已成功滲透到各大行業垂直領域;新華三提供廣泛的超融合節點選擇,旨在適應多種使用案例,且在硬體上具有成本優勢;隨著 VMware 替代趨勢的持續,新華三基於其自身在虛擬化領域的積累,將更有效地推廣其超融合解決方案。

浪潮擁有兩條超融合產品線:InCloud Rail 和 inMerge。InCloud Rail 是浪潮基於其超融合軟體的解決方案,也是其業務的主要部分,並可作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平臺,最佳化微調和推理場景的效率。inMerge 是基於 VMware 技術的的超融合解決方案。
在 InCloud Rail 的基礎上,浪潮推出了 “InCloud OS 私有云平臺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多個資源池(包括虛擬機器、容器、裸機、儲存、安全和網路)的統一管理,設計上可以從三個節點擴充套件到數萬個節點,並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
競爭策略:
浪潮在戰略上專注於 InCloud Rail,在過去五年取得了顯著增長,並在能源等行業實現了頭部客戶突破與渠道覆蓋;作為中國最大的伺服器供應商,浪潮在硬體方面的成本優勢增強了其在超融合市場中的競爭力;基於硬體優勢,InCloud Rail 可以利用智慧網絡卡和 NVMe 等先進技術,透過軟硬體整合最佳化實現最佳效能。

聯想超融合產品包括全球品牌 ThinkAgile(基於 VMware/Nutanix 技術)及本地自有方案 AIO/WH 系列。AIO 支援 vSphere 和聯想自有的基於 KVM 的虛擬化平臺。基於 AIO,聯想構建了多個 VDI 解決方案,AIO 還可提供單節點和兩節點解決方案;WH 產品提供一鍵雲訪問、自動安裝和部署以及雲災備備份,可建立智慧統一的雲平臺。ThinkAgile 解決方案可基於聯想 ThinkSystem 伺服器以一體機和認證節點交付。
競爭策略
聯想建立了成熟的客戶觸達和渠道網路,其 AIO 和 WH 系列產品擁有一支專業的銷售團隊;聯想在硬體方面的成本優勢和可靠性使其在超融合市場上具備一定優勢;聯想的超融合產品組合可以滿足多種使用者的需求:ThinkAgile 適用於基於 VMware、Nutanix 或 Microsoft 構建基礎架構的商業客戶,而 AIO 和 WH 系列則可以滿足使用者希望引入本土廠商或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的需求。


